“四史”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3

“四史”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吴军 ,江能兴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清远市 511518

摘要:向当代大学生加强历史教育很有必要,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历史教育相对匮乏,思政理论教育中存在“四史”教育不足的情况,并有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思想的不良影响、年轻人自己对历史学习重视不够、高校对青少年历史教育重视不够等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历史教育很有必要性,加强历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防止历史虚无主义侵蚀青年思想的必要措施、是帮助青年学生坚定人生信念的必要条件。最后,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历史教育的方法有创新教学渠道,传递正确历史观;丰富教学实践,传授历史知识;提高教学水平,重视学生的历史学习。

关键词:四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政治、思想、情感认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教育的实施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方针。而目前部分高职学生对纯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导致“四史”学习教育依然存在问题。因此将“四史”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职业教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四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思想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伪科学风潮高涨,不良思想影响了高校学生的思潮。在青少年群体的历史教育中,不乏任意歪曲历史事实、“娱乐化”历史事件、质疑抹黑历史英雄的案例,从而动摇了青少年群体对历史真相的认同感。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社会环境的变化。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使历史虚无主义者更容易传播他们的错误思想。不恰当的言论和意见以怪异的标题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歪曲历史来迷惑他们。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有关历史作了零碎的解释,故意歪曲史实,造成意识形态领域混乱。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不稳定、不成熟。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青年思想的影响不容小觑。高校相关领导要高度警惕,采取一定的行动和方法,防止其不利影响的蔓延。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青年思想的影响不容小觑。

(二)年轻人自己对历史学习重视不够

有的大学生在历史教育方面存在错误的思想认同;他们认为学习历史的过程是枯燥的,不愿意接受死板的教育方式,不愿意静下心来学习历史。因此,高校青年在大学大部分时间只关注专业课的学习,不关注党史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特别是在高职院校,这种现象尤为明明显。个别青少年,除了学习上的思想偏差,缺乏对当代中国国情的全面认识。大学生现在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生活物资丰富,对历史的学习犹豫不决。历史没必要多学习,优秀的革命精神没必要发扬光大。这种对“历史无用”的普遍误解,给高校历史学习和教育带来了问题和障碍。

(三)高校对青少年历史教育重视不够

高校对青年历史教育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不足和高校历史教育普及范围狭窄两个方面。首先,历史教育离不开一支专业知识扎实、研究认真的教师队伍的支持。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成功的关键。思想政治教师在高校历史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他们是教师和学生的领袖。提高教师党史素养是把历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力保障。因此,高校历史教师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其次,高校历史教育普及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历史教育教师不能只将历史融入现代教学,也不能只在学校开展历史教育活动,可以将历史融入日常课程,定期、长期开展历史教育活动,比如在庆祝活动或国家纪念日中融入“四史”教育。另一方面,在高校举办的历史活动不能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部分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削弱了历史的育人功能。

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历史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历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教育和育人结合起来,以党史教育为契机,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阐明了百年党史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在历史实践中形象化了马克思主义抽象而晦涩难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可以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二)加强历史教育是防止历史虚无主义侵蚀青年思想的必要措施

“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分析,澄清对党的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片面认识,更好地厘清源头、强化源头。”[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教育要正确运用科学史实和史料,澄清谣言,还原历史真面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如何实施改革开放讲得清清楚楚。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智慧教育。在观察国家命运和体验历史的过程中,这种政治智慧使学生具有深刻而科学的认识、批判性思维和政治判断力。它还帮助学生抵抗历史虚无主义。与青少年相比,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明显增加,思维方式已经从以经验为主转向以逻辑为主。当他们看待事物时,他们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性的视角。他们不怕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但他们也意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如果西方国家此时利用新媒体等载体对大学生进行“颜色革命”,思想认识不清、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就会对中国共产党失去信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基本规律,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增强政治自觉,防止历史虚无主义。

(三)加强历史教育是帮助青年学生坚定人生信念的必要条件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改变世界的动人故事塑造了跨越时空的精神。这些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及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选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进而认同中国道路,理解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马克思说“人要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想的真实性,即思想的真实性和力量,思想的地方性。”[2]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熏陶下,能够自觉地将有益的精神文化转化为内在动力,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历史教育的方法

我们应该用历史来反思现实,并预见未来。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为什么成功,未来如何继续成功,让我们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初心使命,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历史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将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挖掘四史资源,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领域,创新教学方法。

(一)创新教学渠道,传递正确历史观

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分享党史故事、阅读报告、制作微电影和开展项目讨论,增强学习“四史”的兴趣,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教学为例。通过增加时事政治和四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度。

拓展教学领域。要用好“实践”这一领域,通过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把“四史”融入思政课,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就要预设实践目的,反馈实践效果。

扩大党史传播平台。随着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当代年轻人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主要手段。软件层出不穷,但短视频的形式更适合当今“快餐时代”的年轻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其中大学生每天平均休闲上网4小时35分钟。因此,加强高校历史教育,也要紧跟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历史文化。首先,充分利用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和学习强国,每天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平台向学生推送一定数量的英雄事迹、重要历史事件和党史故事;二是建立“四史”在线学习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监督学生每天至少打卡阅读一篇文章,使“四史”学习常态化。三是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开设网络“四史”小班。在线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学习资源的快速交换,增强学习效果,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四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在传播正确思想、正确舆论导向、正确权威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软件传播知识,让历史电子化,让历史活起来,并以通俗易懂、有趣的方式被高校青年记住。用现代方法讲历史故事,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克服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正确党史思想,传播中国声音。它们传达了正确的历史观,向高校青年灌输了历史责任感和现实危机感。

(二)丰富教学实践,传授历史知识

要想更有活力,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教育还应包括课堂上的社会实践,鼓励大学生走出去,到名胜古迹学习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烈士的故事,要弘扬革命传统。对青少年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将把红色基因很好地传递下去。”[3]提高高校历史教育水平,必须以社会实践为工具,充分发挥历史地标的隐性教育功能。历史教育可以通过组织调研活动、参观革命老区等方式,延伸到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增加高校青少年的历史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纪念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组织纪念祭祀活动,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发高校青年的奋斗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现实使命感。

(三)提高教学水平,重视学生的历史学习

为充分发挥历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教师要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历史,增加历史知识储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首先,教师应该提倡自学。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大量阅读历史书籍和历史文献,以大历史视野把握历史脉络,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聚焦精髓主流,不断深化对重大理论观点的科学认识。二是参加专业培训。要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各类不同层次的历史专题培训,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的教育资源,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放在首位。第三,制定小组备课计划。搭建教师集体研讨和资源共享平台,组织思政教师参与校内外集体备课,交流讨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确保教学内容的正确方向,提高将历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五、结论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师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与“四史”教学紧密结合。严把“四史”课堂质量关,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担任评委,严格执行教学课题招标试讲制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整合学校师资力量,逐步培养一批“四史”名师,打造“四史”精品课程。

首先,厘清与“四史”相关的历史知识。历史是对过去的陈述,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关系、过程、思想和影响为知识要素。第一,要明确“四史”中的主要历史节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背景、历史关系、历史进程、历史思想和历史影响。第二,要明确“四史”总结的历史经验。总书记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加强“四史”教学,必须把“四史”中总结的历史经验讲清楚。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或少犯错误,在错误发生时及时纠正,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第三,明确“四史”所反映的历史规律。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研究中认识规律,不断进步。“四史”所反映的历史规律中,最根本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的认识。

近年来,世界各国、各政党都发生了变化,全球竞争激烈,利益和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各国风险挑战交织叠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COVID-19 的突然爆发对于我国是一个新的挑战。中国在应对疫情本身带来的风险的同时,也必须应对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歪曲疫情事实,尤其是利用疫情抹黑攻击中国,否定中国共产党的舆论风险,企图抹杀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历史基础,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加强新时期青年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历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我国思想安全的现实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1日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4页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4页

作者简介:

吴军,1995年7月出生,男,湖北鄂州人,硕士学位,目前是专职辅导员,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江能兴,1969年10月出生,男,广东广州人,硕士学位,讲师,高级政工师,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GDCP-DJ-202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