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启航中学 浙江杭州 310011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初中语文以大单元教学的课堂教学体系、以驱动情景模式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为充分尊重课堂规律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需要全面考虑初中语文课堂的建设途径,进行课堂整体流程和教学体系的总结规划,不断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价值,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更好的前景。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驱动情景;实践探索
初中语文教学以大单元学习为体系,是一项充满魅力并富有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关注度的课堂方式。为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要让整个教学流程更加灵活、多变,不断满足学生在发展阶段所获取的要求,并实现最大的教学效益。基于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实力,拓宽教学空间,并从中突破传统教育方针的束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可靠性。为有效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氛围,需要从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入手,更新教学方针,积极带动课堂整体氛围,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注重群文阅读,综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着眼于“大单元教学”,“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是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学习情景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充分利用单元主题,整合相关任务,通过创建趣味性课堂,组织趣味教学活动,建立动态课堂,创设师生共情互动等方式,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拟从任务、情境、活动三个方面谈一谈“大单元”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类属“文学作品阅读”学习任务群,以“民风民俗文化”为人文主题有机组合了4篇课文。《社戏》和《回延安》是教读课文, 《安塞腰鼓》和《灯笼》是自读课文。从“语文要素”的角度出发,新课标对对本任务群的阅读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如图)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架构起整个单元“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设计思路,落实阅读方法和习得阅读能力。
一、创建趣味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创建学习情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构建初中语文趣味性的课堂氛围需要在实践与探索中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枯燥式的教育方针,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学生的积极沟通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课质量。
如:在讲述《社戏》这篇文章时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读全文,创设一个填写思维图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的几件事,获得对此篇文章的初步感受。
在学生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面带微笑、点头示意、积极、肯定与鼓舞,并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环节。
其次,教师设置这样一个情景式问题:这篇文章题为社戏,仅仅是写社戏吗?除了这一场社戏,还有哪些“好戏”?可以让每位学生自由发挥、讨论与分析对于“社戏”课题的感受和见解,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时可以提问:以三个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戏中之戏,戏外之戏,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好戏”。学生概括出借船、划船、看戏、厌戏、偷豆、煮豆、吃豆,这一出出“好戏”在同学们的描绘中上演。教师顺势进行点评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评价。
再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心情U形图,以这样一个图形情景带领学生走进这篇文章的内涵和中心。通过品读迅哥儿盼“好戏”的一波三折,从“急”到“高兴”情感变化来体现童心童趣的主题。让学生对文章形成深刻的印象和初步的中心感悟。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情景:迅哥儿成年了,一个月夜,他再次想起平桥村,他会由衷地说:
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在自主探究、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寻找到与文章相关的内容和方法,尤其在回答问题时一位同学可能回答的不准确或者说存在不足,让学生之间进行补充和探讨之后能够产生较好的学习成果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总结,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儿童视角中的“好戏”给我们带来永恒的人生启示[1]。
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参与热情
积极、活跃、轻松的趣味性课堂游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创造一个更加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感受,缓解学习压力,消除疲劳感,为学生营造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让语文课程精彩多样。
如:在教学《灯笼》,在前置学习阶段,教师可以布置课文第10、11段中引用的戏曲、诗歌、典故、和历史人物查阅任务,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竞赛活动。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积累相关知识,也为理解作者抗日卫国宏大心愿的主题做铺垫。
教学初始,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激趣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自读环节。先设置猜谜情景,体现灯笼的灯谜作用。
谜面:口抹胭脂一点红,任你万里到西东。竹丝皮纸虽然密,只怕旁人口吐风。(打一物)
谜底:灯笼。
接着创设读诗活动。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化诗入文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学生读一读有关灯笼的的诗句,一举多得。
对于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用这样的教学活动、情景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的学习和心态都能维持积极的状态,充分探索文章背后的趣味性因素。基于激趣教育的方式,每个教师更应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利用多种教学设计,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快乐,通过媒介构建师生之间互动的桥梁,推动交流方式的落实,以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思维沟通方式让整个语文课堂更具多样化和趣味性,赋予课堂更多有价值的课堂表现形式,以合理的技术、恰当的方法优化课程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设动态课堂,加强实践探索
当今正处于课程改革的重要时期,建立动态化课堂,以实践探究为语文教学模式和方针的主要方向,对整体实践能力和水平进行培养与落实,尤其是针对教学内容更应丰富教学资源,并结合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对于饱含深情的诗歌《回延安》和激情澎湃的散文《安塞腰鼓》教学,采用动态化的情景式教学更是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讲解时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背后的内涵和意义。因此,创设合理的动态教学情境对课文教学十分必要。
如:《回延安》的教学,先播放阿宝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歌,从听觉上让学生感受高亢、粗犷的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特色,以此类比《回延安》一诗。《安塞腰鼓》的教学,先让学生观看腰鼓的表演视频,从视觉上初步感受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奇伟、磅礴,从而感悟作者对黄土高原诗性的礼赞。
在这两篇文章结束的最后环节,教师可以组织班级朗诵比赛,给予学生两天时间准备,自由选择其中精彩片段进行朗读和背诵,通过学生讲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来分析学生的诗歌朗诵,谁更能深入人心,打动人心。从教学开始的试听观摩到结束时的激情朗诵比赛,这些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和实施,充分贯彻实践教学与探索教学的这一重要理念与方针,有利于教学效果和语文驱动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师生共情互动,建成高效课堂
师生共情互动的目的是出于彼此对对方某种兴趣或是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需要。所以,课堂教学中唯有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顺利达到互动的目的。创设共情的情境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并以其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周围学生的情感与行为。
如:教学《安塞腰鼓》第二课时,笔者把深入研读安塞腰鼓与后生及黄土高原的关系作为本堂课的重点。原本设计从课文的旁批入手——“‘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多次出现,注意体会起作用。”希望学生通过鉴赏句子体会安塞腰鼓场面的壮丽磅礴,延伸到打鼓后生的粗犷豪放、坚毅不屈,最后感悟出黄土高原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美好的希望。然而,当呈现鉴赏句子后,学生的思维导向了另一个方向。
【课堂片段】
生1:“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4次,我认为以此可以把课文分成4个画面,加上头和尾,全文描写了6个不同的画面。
师:那中间的4个画面是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好”的呢?
生1:我认为第2个画面,从观众听到鼓声的“隆隆”侧面描写安塞腰鼓声音的高亢、惊心动魄。
生2:我喜欢第1个画面,作者直接描写安塞腰鼓场面的壮阔、豪放、磅礴。
师:场面描写有正面和侧面描写就够了,为什么还要再描写其它两个画面?
生3:腰鼓需要打鼓的人啊,打鼓的是一群黄土高原的后生。
师: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
生3:他们捶击腰鼓时元气淋漓,释放奇伟磅礴的力量!然而他们吃的是红豆角和老南瓜,说明他们生活很贫穷,生命力却很蓬勃。
师:黄土高原如此贫瘠,这些后生为什么能绽放出磅礴的生命力?
生4:黄土高原生养了他们,他们热爱这片土地。
师:太棒了!所以,这些后生在这片黄土地上“愈捶愈烈”,可以说是捶出了后生们的心声,你能听懂他们的心声吗?
生4:希望摆脱现在的贫困,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师:你的回答地非常完美!作者描绘的四个画面,其实是对中华民族坚毅不拔、积极进取精神的礼赞。
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火花的碰撞,合理调整课前预设,创设富有合情共力的情境速途同归。构建高效的课堂,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情感激发与思想感受的环节,这就需要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双向培养。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积极鼓励,充分引导,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2]。
总得来说,在现阶段构建大单元教学下的课堂驱动情景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来建立是平等式的合作关系,充分开展趣味游戏和活动、设计合理教学情境、建立动态的课堂,创设师生共情互动等实践探索方式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充分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视域下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J].陶永会.甘肃教育.2020(11):62
[2]如何借助课文旁批优化语文教学活动[J].张灵芝.科普童话.2017(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