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523199510231319
330724197010180912
330523198304264342
摘要:随着我国生态化建设目标的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深入人心。城市园林绿化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针对城市公园中土壤的修复手段,对生态、环保的要求更为突出。园林受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其绿化地土壤除受相关生产施工建设材料污染外,也受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土壤表层容易遭到严重的破坏。有些园林土壤受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及病原微生物污染,土壤质量下降,园林中的藤本植物、攀爬植物无法良好生长,市政园林绿化生态、景观等功能无法有效发挥。因此,园林绿化中更为环保的土壤修复方式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将对市政园林土壤生态环保修复措施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市政园林;土壤;生态环保修复
1.土壤污染现状及污染源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广,土壤环境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但在长期的粗放管理之后,全国各地普遍面临土壤污染问题,在土壤污染防治修复中也必须做到区域差异的关注,真正为生态安全提供土壤保障,关注污染防治的新技术,了解土壤污染的特性,根据区域实际,选择有效的防治修复策略才能真正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土壤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是工农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土壤对人类生存又有直接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受传统粗放管理模式的影响,引发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在园林绿化中,土壤污染成因较复杂,主要污染因素为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重金属污染在土壤污染中占比最高,属于典型的土壤无机污染,当污染物进入土壤,与土壤中的养分融合,形成不利于植物吸收的物质,进一步压缩植物生长空间,威胁植物生长。一般重金属含量多的土地所生产的作物也会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当被人们摄取后则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具体分析土壤污染物的特性发现,土壤污染物有无机污染、有机污染之分,重金属污染是无机污染形式之一。放射性元素、酸碱化学品也属于典型的无机污染,而有机污染主要是因石油、化肥、有机磷农药等引发的土壤污染,无机污染物来源较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业种植施加过量化肥农药,加剧土壤无机污染危害程度,且难防控、难治理。
在园林设计中实现土壤生态环保修复的应用,需要对生态环境问题保持客观的态度。这就要求在生态环境的规划中,能够按照实际情况来分析合理的规划方法,同时对规划的细节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以便于确保园林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产生充分的融合,进而实现共同发展。
在对城市园林生态系统进行规划时,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绿色空间,使整体城市园林设计中空间和绿色植物的搭配更加科学、合理,进而保证城市绿化生态建设效果。在土壤修复技术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园林绿化情况,对城市园林规划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控制,采取适当的修复技术和措施,及时分析生态修复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更加符合园林生态结构的修复方案,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针对工业园区的设计和规划,需要按照环境污染的情况和水平,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生态优化模式,希望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城市园林土壤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3.1换土法
换土法是用没有污染的土壤替换污染土壤,其优点是修复效果好、见效快,但是存在投资高、工程量大的问题,并且因为污染土壤并未被修复,在转移污染土壤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二次污染,在转移之后如何处置受污染土壤也是一大难题。
3.2化学淋洗技术
化学淋洗技术指利用淋洗液或化学助剂与土壤中的污染物结合,并通过淋洗液的解吸、螯合、溶解或固定等化学作用,使吸附或固定在土壤颗粒上的污染物脱附、溶解而去除的技术。土壤是一种异质而复杂的混合物,重金属通过多种方式与土壤成分相互作用,如离子交换和沉淀等。土壤固持金属的机理分为离子在土壤成分表面的吸附以及形成金属化合物沉淀两大类。土壤淋洗是通过逆转这些反应机理,将重金属从固相转移为液相。
3.3电修复技术
电修复技术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电极,重金属离子在电极通入低直流电之后产生的电场作用下富集于负极,再对富集的重金属离子进行收集处理,而有机物则在阳极被降解。电动力学修复技术适用于饱和、非饱和态下低水力传导度的细粒土壤,且不受土壤类型、酸碱度、结构、有机含量和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3.4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借助生物作用进行土壤有机物的催化、降解处理,从而实现土壤的净化。生物主要对应植物、微生物、动物等,发挥植物、微生物、动物的机理优势,完成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化学品的科学降解,以改善土壤性能,减轻土壤污染程度。当前主推的生物修复技术有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和新型综合性的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考虑到土壤中微生物具有体积小、繁殖快、代谢能力强等特点,可以发挥微生物的污染降解作用,重点进行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微生物通过吸附、富集、溶解实现土壤的有效修复,其中降解处理是微生物通过降解原理进行土壤中有机物、重金属的剔除,而溶解沉淀则是基于土壤生物代谢产生的有机酸进行重金属的溶解或去除。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又有原位修复与异位修复之分,前者对应投菌法、生物搅拌法,后者对应预备床法、泥浆生物法。选择哪种修复方法应根据土壤污染情况灵活选择。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发挥其忍耐与富集的化学属性优势,实现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转移、转化处理。该修复技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对环境影响基本为零,应用前景光明。目前植物修复技术的运用还存有争议,争议的点在于植物处理不妥善,残留物可能造成环境二次污染。使用植物修复技术进行土壤修复主要对应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植物稳定、植物过滤四种方法。提取是选择富集能力突出的植物,让其有效吸附土壤中的污染物。挥发则是基于植物根系吸收优势,完成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通过植物体内转化实现污染物到可挥发物质的转化。稳定处理则是让植物吸附有害物质,最终将有害物质转为无害物质。过滤则是让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减轻土壤危害等级。现阶段乔木、灌木、草类是植物修复的优选植物,其生长速度快,根系生长力强,土壤污染治理效果更好。
动物修复技术借助土壤中丰富的动物物种,让动物本身与土壤污染物质进行生理反应,完成污染物的治理。蚯蚓是最常用的修复主体。其对于重金属污染物质具有忍耐和富集能力,可通过被动扩散方式达到重金属富集效果。此外,蚯蚓取食及代谢中也能有效改善植物生长环境,促使植物吸收重金属。除此以外,也有其他的一些生物修复技术,目前还处于初步研究与推广阶段,如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让植物根系释放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促使根系微生物快速生长,从而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更适用于土壤中高浓度游离重金属离子的修复。再如多菌株修复技术,于污水厂活性污泥中提取降解能力强的菌株,进行土壤污染的快速降解,达到土壤污染治理的目的。
结语:
土壤修复方式的好坏与园林景观和生态环境质量密切相关。良好的修复方式可以减少对土壤的二次污染,应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仔细考虑和选择生态化、低污染的土壤修复措施。通过分析园林绿化土壤污染现状,建议采用动植物联合微生物的生态化修复措施,实现园林绿化土壤治理。
参考文献:
[1]周吴兰.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修复与功能构建:以桃浦中央公园景观工程为例[J].建材与装饰,2021,17(21):100-101.
[2]刘亮.浅析土壤及园林生态环境的修复方法[J].南方农业,2021,15(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