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滨河街道中心学校 河南南阳 473400
2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城郊乡果园小学 河南南阳 473400
3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滨河中心小学 河南南阳 473400
摘要:近年来,有关小学生教育“减负”问题得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已经不再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而是急需党和政府进一步下定决心着手彻底治理的顽疾。多年来,教育减负政策效果不够明显,使得相关政策未能达到预期的追求目标。从目前小学生教育“减负”工作的执行情况来看,切实减轻小学生的教育负担仍存在一些毋庸忽视的困难及问题。推进小学生教育“减负”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需要大家携起手来齐抓共管,共同促使教育减负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突出成效。
关键词:小学生;减负;困境;对策
引言
近年来,小学生“减负”工作一直是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比如:可以不用给小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对于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可以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当然,这些规定和做法也引发了大家的广泛争议,也意味着小学生将迎来新一轮的“减负”热潮。
据统计,建国以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学生减负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推进力度不够,实施效果不够突出,小学生没有从根本上减轻过重的负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深处思考这些问题:为什么教育部的“减负”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的过多学习负担呢?为什么“减负”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毋庸忽视的诸多问题呢?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和阻碍了“减负”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推进呢?基于此,我们需要进一步针对实情,研究对策,解决问题,迫在眉睫。
1.近年来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中面对的一些困境
1.1“减负”政策得到实施但没有实现期望的预期目标
在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些学校对于实施“减负”政策存在一些形式化、简单化、走过场的现象,他们只一味追求减负的表面做法,而忽视了减负应追求的实质和目标。“减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着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如此才能引领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发展的广阔成长空间。具体而言,有关小学生“减负”政策的落实,绝对不能仅仅限于程序化、数字化、机械化;在实施“减负”政策的过程中,有的学校只一味的高调“减负”,却没有在学生“减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一些学校只是单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却没有实现教学“质量”得到根本上的有效保障和全面提升。
一是在“减负”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小学生书面作业大幅度减少的突出问题。有的学校甚至不给小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书面作业、家庭作业,学生在课余时间只是自由自在、毫无顾虑、无忧无虑的尽情玩耍。由于布置的作业很少,根据之前的调查结果,许多小学生在极端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课外作业,小学生的学习任务确实从根本上得到彻底的减少了。然而,许多学校没有布置一些适合学生的体验式作业,没有布置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外阅读作业,没有布置一些学生可以身体力行的劳动体验式作业……由此可见,许多学校只是布置的书面作业大幅度减少了,作业类型没有实施丰富多彩,作业质量也没有得到进一步有效提高。此外,“减负”政策要求:学校在减少作业的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地安排及带领学生脚踏实地参观一些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公益设施,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农业劳动。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学校没有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类似的有效活动。
二是在“减负”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小学生的工作量没有得到本质上减少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学校在实施“减负”政策过程中,学生负担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善。学校只是单纯减少了一些小学生本应该承担的“工作量”,只是希望学生在“工作量”减少之后,可以利用更多的空余时间用于探究和发展其他能力。但事实上,这些学生在“工作量”减少后的空闲时间仍然在简单重复着“工作量”,甚至有的学生在千方百计进行各个学科的补课。除了课本之外,还有一些教辅材料需要学习。还有一些学生,每天仍然要在空闲时间努力完成父母布置给他们的家庭作业。由此可见,“减负”政策没有得到有效推进,“减负”的真正目标没有得到有效实现。
1.2“减负”政策实施过程中有的注重形式没有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学校减负既要着眼于完成预期的“减负”任务,也要切实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如果只注重“减负”政策的表面落实,那么小学生的“减负”工作就不会走出“减负”越减越多的怪圈。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许多学校在实施“减负”政策时还存在一定的负面阻力。这些学校在表面上实施了“减负”政策,但只是做外部层面上的表象工作,用虚假技术掩盖了工作的本质,从而未能达到真正减轻小学生学习负担的实际效果。
一是存在单纯减轻小学生“考试”负担的问题。“减负”政策要求要求:学校应当实行“成绩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全面取消百分制。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学校实行学生“等级”评价,放弃了“排名制”,但这个“等级”评价仍是百分制下的等级,仍是换汤不换药的“排名制”。由此可见,只要百分制存在,对于小学生的“排名”就不会消失,“减负”政策就不能得到全面实施,许多实施了的学校也只是体现在“表面”现象。
二是课程“减负”和体育锻炼“减负”也存在着形式上的问题。从课程安排来看,大多数学校的主辅课程安排相对完整合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辅课被主课老师占用的现象比较严重。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反映自己所在的学校或班级存在主课教师随意改变学校课程设置的现象。甚至还有一些受访教师表示:他们改变课程的初衷,是按照学校要求做的,公示的课程设置时间表只是用来制造学生“减负”的假象。
1.3“减负”政策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
在小学生“减负”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学校“减负”、社会“增负”和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这就表明“减负”政策没有得到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减负”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阻力及障碍。
一是家长不支持实施“减负”政策。他们担心“减负”后,孩子的成绩会得到下降,将来不能顺利升入优秀的中学(或大学)。他们更担心减负会削弱孩子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因此,在学校实施“减负”的过程中,他们仍然敦促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卓越班,为学生购买更多的学习用具。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一半的小学生参加过奥数、英语和作文等补习班,有三分之二的小学生表示父母给他们买了许多学习参考书,还有许多小学生表示完成了学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后,父母仍会给他们布置其它作业。
二是教师对“减负”政策认识不足,影响了“减负”政策的实施。一些受访教师表示:“减负”会影响学生对学习成绩的认知,从内心里抵触实施“减负”政策。事实上,在期末复习阶段,小学生转学,占用课程的现象,表现得更为严重。由于教师考核大多将课堂教学结果纳入考核量化指标,教师在尤其重视考试分数的情境下,他们自然对“减负”政策漠不关心。
在当前“英雄看分数”的教育环境下,“减负”无疑会遭遇来自基层教育管理部门和以辅导机构、教辅资料为代表的教育市场的阻力。一些小学教师谈到“减负”面对的阻力时,他们认为教育主管部门为学校制定的通过指标是主要因素之一。此外,调查发现:在教辅材料的使用中,有近一半的小学生拥有2本书以上,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拥有4本书以上,有接近八分之一的学生超过5本书以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育市场与“减负”政策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对立现象。
2.小学生“减负”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困境的主要原因
2.1“减负”政策能力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制约性
一是决策者和政策行为者追求的目标不够一致。在“减负”政策执行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相关人员,他们总会根据自己的切身利益,随意调整或缩减“减负”政策,这样就会导致相关的“减负”政策难以得到有效的推进、实施及落实。主要的原因:政府和学校、教师的利益不够一致。“减负”政策要求学校、教师要努力做好“减负”增效工作。但“减负”容易引发学校对于入学率的担忧,为了争取家长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信任,学校、教师为此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而打乱了学校现有的教学秩序,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学校、教师易在“减负”实施过程中采取一些消极抵触行为;政府和学生家长的出发点不够一致。政府始终关注的是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家长只是一味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政府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家长只是追求学生是否能够大幅度提升学业成绩,让学生千方百计参加各类培训班增加学生负担;政府和“教育市场”的出发点不够一致。各级各类辅导班、培训班、卓越班等教辅机构的存在为有效实施小学生“减负”工作制造了一定的阻力。
二是制定决策者和政策执行者的追求目标不够一致。制定决策者和政策执行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理念差异,导致“减负”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阻力。主要表现:在“减负”政策实施过程中,制定决策者遵循的是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概念,而政策执行者一味坚持落后的知识为上的陈腐观念。因此需要努力改变一些家长的知识观,避免“减负”政策日益面临很大的困难;制定决策者旨在引领小学生快乐学习,政策执行者坚持敦促小学生努力学习。“减负”政策目标在于推进素质教育,引领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而政策执行者往往一味追求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制定决策者遵循各行业的平等就业观,而政策执行者则持文凭学历为上的就业观,进而千方百计引导小学生努力获取高学历、高学位,将来才能赢得就业岗位。这些因素易为小学生“减负”工作造成一定的阻力。
三是“减负”政策的一些规定与政策的具体实施实际不够相符。一些“减负”政策的相关规定及量化标准不够明确,在实施过程中无法定义把握不住,导致这些“减负”政策在具体实践中并未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2.2“减负”政策缺乏监督监控力度不足
在“减负”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没有制定一整套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这就导致相关的“减负”政策不能全面落实到位,造成一部分人对“减负”政策片面理解,进而也就达不到通过“减负”实现增效的预期效果。
主要原因有:
一是教育投入逐年增长,教育监管只是限于形式。教育部制定“减负”是一项宏观政策,面向全国中小学校。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敦促实施,但往往只是一种形式。
二是监督方式单一。对于“减负”政策具体落实情况,往往是上级随机检查进行行政监管,或者下级单位向上级汇报。这种监督方式明显太过简单,达不到预期的监管压力,出现问题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补救。
三是存在一定的奖惩无力问题。对于有关“减负”政策实施过程及效果,制定的相关奖惩措施不够系统具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监督效力。
3.提升当前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效果的有效对策和思考
3.1需要政府进一步统筹协调,切实明确有关“减负”的工作职责
一是充分认识减负工作的本质。做好小学生“减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减轻负担、健康成长、整体推进、全面发展。但是存在一些学校,在执行“减负”政策过程中,只是一味的减轻学生负担,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应着力引导教师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做好扎扎实实的减负工作,确保减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学生的学习状况、城乡差别还依然存在,需要学校依据自身实际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减负”措施。
二是提供制度保障,进行科学评价。在小学生“减负”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的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创新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努力改变单纯以学生成绩为宗旨的师生评价标准,进而保障“减负”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是加大监督力度,创新监督形式。推进“减负”政策,需要建立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相关执行、监督、问责的长效机制,监督应努力面向教育内部及教育外部,也应引领广大家长监督学校、教师,确保“减负”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3.2需要进一步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创新工作
一是丰富课程类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资源利用率。应着力增加一些课程,逐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拓展优质资源,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全面发展。
二是创新作业形式,提高教育质量。“减负”不是单纯的少做或不做作业,而是努力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作业,进一步提高布置作业的数量及质量。应紧密联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安排一些符合实情的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努力避免重复作业,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布置要体现层次性,也可对作业进行必要的分级。
三是着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精心做好备课工作,进一步有效提高自身备课效果,着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讲好让学生信服的成功课堂。
3.3需要社会和家长进一步增强有关“减负”工作的共识
一是相关的社会团体要积极支持小学生的“减负”工作。推进小学生“减负”政策落到实处,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为实施“减负”措施提供一系列大力的支持,才能确保小学生健康成长,才能从跟不上彻底转变全社会的人才观、价值观、教育观,这是确保“减负”成效的重要前提及基础所在。
二是进一步强化学生家长对“减负”工作的正确认识。有些家长对“减负”政策不够支持,其根源在于他们对“减负”政策有偏见,认为减负会影响自己孩子的成绩,影响他们将来上重点、上名校。学校应进一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工作,切实密切家校合作,携手保障小学生全面发展,千方百计扭转家长的一些错误的“减负”思想。学校还可以设立家长委员会,邀请一些家长来到学校参加“减负”特色活动,全面了解学校“减负”措施及成效,帮助家长积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教育观。
三是引领学生正确理解“减负”。学生对“减负”正确认识了,措施才会事半功倍。
结语
综上所述,“减负”是一项客观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减负”政策的整体推进,取决于教育环境、人才观念、国民素质,大家只有携起手来,齐心协力,共商良策,小学生的“减负”之路才能扎实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课题主持人简介:仝召会(1976—),性别:女,民族:汉族,学历:专科,职称: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工作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滨河街道中心学校。
课题名称: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立项编号:2022YBI355。课题组成员:仝召会、 潘长武、刘博、 李睿、 陈杨、李冰。
参考文献:
[1]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覃宇臻,彭博,邹婕.影响我国中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5(30)
[3]宁本涛.“全民减负”教育治理的产权困境及其出路[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