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养阴熄风汤对阴虚风动型中风治疗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3

针刺联合养阴熄风汤对阴虚风动型中风治疗的研究

刘国辉  陈婵华  曾峰

罗定市中医院  广东罗定  527200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养阴熄风汤对阴虚风动型中风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诊断为阴虚风动型中风住院患者8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并根据病情给予针灸、按摩等恢复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头体针结合及自拟养阴熄风汤治疗,并进行辨证施护。比较两组入院时、治疗1个月、3个月随访时NIHSS、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并在治疗结束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1个月、3个月随访时,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养阴熄风汤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疗效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阴虚风动型中风;自拟养阴熄风汤;头针;体针

中风(脑卒中)属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中老年群体为高危人群,此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1]。中医学认为肝风内动与中风发病、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风胜则动”,所以治疗中风当审其阴阳,治其根本,如阳亢者滋阴以制阳,则风盛可熄之[2]。本项研究针对阴虚风动型中风采用针刺联合养阴熄风汤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间诊断为阴虚风动型中风住院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并按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可比性。本项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通过。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n(%)〕

年龄

(,岁)

病程

(,d)

研究组

46

28(60.87)

18(39.13)

62.98±9.75

8.41±2.42

对照组

43

24(55.81)

19(44.19)

60.51±9.26

7.98±2.57

χ2/t

0.234

1.222

0.825

P

0.629

0.225

0.411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中医证候分型为阴虚风动证[4];②首次中风,病程≤14d;③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意识障碍;④年龄40~80岁;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脑出血、由脑缺血以外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梗死、合并严重先天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治疗药物或针刺方法禁忌者、接受溶栓或手术治疗者。剔除中途退出、失访、死亡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并根据病情给予针灸、按摩等恢复治疗,针对患者病情给予降压、抗凝、降糖、降脂等方面的治疗。针刺选穴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和少阳经穴,例如言语不利、吞咽发呛配哑门、廉泉、通里,尿失禁、尿潴留障碍配中极、曲骨、关元等。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针刺以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

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头体针结合和自拟养阴熄风汤治疗,并进行辨证施护。头针选穴依据焦顺发头针刺激区,例如上肢瘫取对侧运动区中2/5,下肢瘫取对侧运动区上1/5,面瘫取对侧运动区下2/5等。体针配穴参照常规针刺选穴,例如运动性失语取双侧通里、廉泉、双侧照海。针刺以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自拟养阴熄风汤配方:(先煎)龙骨20g、地龙5g、(先煎)牡蛎20g、白芍10g、玄参15g、麦冬15g、牛膝12g、土茵陈10g、麦芽15g、川芎9g、地黄12g、竹茹15g、(先煎)赭石20g、石菖蒲10g、(烊化)龟甲胶6g。每日1剂,早晚分服。服用中药以7d为一疗程,观察3个疗程。辨证施护措施包括环境管理、情志调节、饮食干预等。

1.4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1个月、3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NIHSS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说明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运动功能越好或日常生活能力越强。(2)在治疗结束时评价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下:①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日常生活可自理;②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日常生活中少量需要协助,基本能够自理;③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善,部分功能恢复;④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组间比较应用卡方(

)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应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组内比较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3个月随访时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3个月随访

F

P

研究组

46

8.93±1.54

3.93±1.02

3.20±0.78

323.920

0.000

对照组

43

8.63±1.81

5.12±1.33

4.49±0.91

120.392

0.000

t

0.862

-4.719

-7.220

P

0.391

0.000

0.000

2.2两组Fugl-Meyer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3个月随访时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3 两组Fugl-Meyer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3个月随访

F

P

研究组

46

54.33±15.00

78.39±7.23

84.04±6.83

71.264

0.000

对照组

43

55.28±14.97

61.72±9.77

71.30±9.46

22.320

0.000

t

-0.300

9.189

7.243

P

0.765

0.000

0.000

2.3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3个月随访时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4。

4 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3个月随访

F

P

研究组

46

39.59±10.40

70.24±10.08

78.91±7.22

208.192

0.000

对照组

43

40.26±13.43

56.95±8.73

68.86±10.50

76.981

0.000

t

-0.264

6.625

5.227

P

0.793

0.000

0.000

2.4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5 两组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研究组

46

9(19.57)

16(34.78)

16(34.78)

5(10.87)

对照组

43

4(9.30)

10(23.26)

18(41.86)

11(25.58)

Z

-2.336

P

0.019

3讨论

中医学认为外感六淫中风邪导致体内阳气亢逆而动,当阴津亏损、筋脉失养则变生内风,此风为虚风,因阴虚不能制阳所致,故称为阴虚风动,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舌强语蹇、眩晕耳鸣、手足拘挛、舌红暗淡、脉象细弦。肾阴不足、肝阳亢盛是阴虚风动证之本,风动则为标,所以中医治疗此证以滋肝养肾、潜阳熄风为原则。自拟养阴熄风汤正合此原则。方中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是为君。赭石、龙骨、牡蛎、龟甲胶皆入肝经,潜肝阳,镇熄风,川芎辛散行窜,活血行气,地黄、竹茹、地龙清热凉血,这几味药合牛膝,可疏通脑脉,是为臣。白芍、土茵陈、麦芽等调理肝气、缓和沉降,配合玄参、麦冬滋阴养肾,是为佐。石菖蒲化湿开胃,醒神开窍,可防重镇之品伤胃,是为使。针刺穴位可疏通气血,调理经络,加快神经元恢复。头针乃焦顺发受募穴治疗腑脏疾病启发所创,头部为中风病灶所在,符合募穴治病原理,而且头部也是全身气血调整的重要场所,所取穴位正是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之投影,所以头针较传统体针治疗见效更快。头体针结合可增强治疗效果,加快康复进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刺联合养阴熄风汤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相比传统针刺方法可以提高疗效。研究组治疗1个月、3个月随访时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联合养阴熄风汤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相比传统针刺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提升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养阴熄风汤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静,郭卫涛,潘大军. 养阴熄风通络汤外洗联合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1,53(9):126-130.

[2]江胜,杨俊. 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风动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J]. 吉林中医药,2022,42(3):312-314.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2):136-144.

*云浮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开发类)编号:WS20210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