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机场岩溶场地勘察工作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4

云南某机场岩溶场地勘察工作实践

林迅1   ,李泽同2  ,陈娅2  ,黄斌2

1、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昆明  650032

          2、云南建投第一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102

摘要:本文根据云南某机场岩溶场地勘察工程实例,着重阐述在岩溶场地勘察过程中主要采用地质调查、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勘察方法重要经验,可为类似场地机场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岩溶场地,工程地质调查,工程地质探,地球物理勘探

1引言

随着云南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日益提高的民航运输需求,同时兼顾国防建设的需要,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在云南部分州市规划建设一批新的通用机场。处于喀斯特地区的机场建设项目,由于岩溶形态的复杂多变,对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影响较大。[1]在勘察期间查清场地内岩溶的分布特征及规律,为设计、施工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准确的依据,[2]对机场建设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阐述云南某机场勘察工作实践过程,从工程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勘探和取得的成果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2机场工程勘察方法概述

2.1主要勘察方法

机场工程勘察的主要方法有工程地质测绘、物探、钻探、原位试验、室内试验等。原位试验的方法有动力触探、静力触探、静载荷试验、反应模量试验、干密度试验等;室内试验的内容很多,因机场工程地质条件的不同,试验项目差异很大,总体上有岩土常规试验抗剪试验、抗压试验高压固结试验、膨胀土试验、冻土试验、有机质试验、土腐蚀性试验、颗分试验、建材试验等。[3]

2.2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凡是以各种岩、土物理性质的差别为基础,采用专门的仪器,通过观测天然或人工的物理场变化来判断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统称为物探。用于工程勘察中的物探,习惯上称工程物探。工程物探的优点是效率高、成本低、仪器和工具比较轻便。物探与工程地质测绘、坑探、钻探密切配合,对指导地质判断、合理布置钻孔、减少钻探工作量等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物探的类型很多,主要有电法勘探、电磁法勘探、地震勘探、声波探测、重力勘探、磁力勘探与放射性勘探等。机场工程勘察中常用的有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地质雷达等。地球物理勘探存在多解性的问题,为了获得更准确更有效的解释结果,一般通过钻探方法配合。[3]

2.3岩溶勘察的主要物探方法

目前,用于岩溶勘察的常用物探方法有电法、弹性波法、电磁波法和井中探测法。电法又有电测深法和高密度电法;弹性波法又有瑞雷波法、反射波法和透射波法(CT);电磁波法又有地质雷达法和电磁剖面法;井中探测法又有井间层析成像(CT)和钻孔电视。[4]

3机场岩溶场地工程勘察实例

3.1 工程概况

云南某机场线距离县城约8.0km,机场近期建设规模为一类通用,远期规划升级扩建为民用4C级支线机场。机场近期规划一条跑道,长度为1600m、宽度30m,飞行区指标为2B,飞行区土方平整长度为2200m,宽度160m;工作区近期主要预留3000㎡航管综合楼(含航站、航管及塔台、机场办公等功能)。

3.2 地质概况

场地地貌为构造溶蚀低中山地貌,场地内地基土成层条件相对简单,除地表为人类近期活动形成的植物层和杂填土外,其下分布有第四系坡、残积(Qdl+el)黏土层及石炭系上统黄龙组(C2h石灰岩、溶洞充填黏性土、方解石岩脉等地层组成。

3.3 综合的工程勘察方法应用

3.3.1工程地质调查

1、区域地质资料收集

勘察区位于华南褶皱系()西延部分滇东南褶皱带(1)的东段区域内地层由老至新出露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新近系及第四系。构造形迹主要为一系列北西-近东西向展布的弧形断裂及少数褶皱。

区域位于云贵高原向桂东溶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高,东北低。区内碳酸盐岩类分布很广,受湿润多雨的亚热带气候条件的影响,岩溶十分发育。地貌类型多为构造侵蚀、溶蚀和岩溶地貌,其中以岩溶地貌发育最为广泛,碳酸盐岩广布区域内,峰丛、石芽、漏斗、溶洞及暗河等极为发育。场区主要受北西向主应力控制,其次为北东向的应力,断裂主要为北西向,使北西向的节理裂隙发育,地貌为北西向串珠状洼地为主,北东向次之。

2、地形地貌调查

勘察区直距县城约8.0km,地表多见基岩出露,少部分为残积土(红黏土)层覆盖,为构造溶蚀低中山地貌,主要表现为密布的石芽(约占整个场地的60%,部分地段零星分布)、溶沟、溶槽、岩溶残丘、溶洞、漏斗、落水洞等微地貌类型。海拔高程大致介于1430~1607m之间,飞行区内海拔高程大致介于1510~1595m之间,航站区内海拔高程大致介于1528~1572m之间,地势西北低、东南高。地形坡度多介于5~15°之间局部地形较陡,达20~30°,西北部斜坡、陡坡地形较为明显。植被多为灌木林覆盖,植被覆盖率一般,耕地较多,相对平坦处多为旱地

场区最高点位于山脊南部,高程为1607.00m,最低点为中部漏斗底,高程为1430.00m,即为该场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最大相对高差约177.00m。不良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岩溶,岩溶现象多以北西向的串珠状发育为主,北东向次之。

3、地表岩溶现象调查

勘察区地貌上属构造溶蚀低中山区,为石灰岩分布区,地形切割剧烈、破碎,岩溶作用极发育,场区内共发育有溶蚀漏斗、落水洞、溶洞等岩溶形态共33处,场地地表岩溶发育分布详见下1,溶蚀漏斗具体直观形态见2,漏斗地质剖面图详见下图3

平面岩溶分布图

2

图1  场地地表岩溶发育分布图

LD3漏斗现状地貌

漏斗

3  LD3漏斗地质剖面

场区落水洞总体弱发育,落水洞形态表现为圆形和椭圆形,洞口多被杂草、灌木覆盖,洞口直径大小不一,可见深度10m以内,本区落水洞均分布于机场挖填方边界内,均处于挖方区。落水洞发育受区内溶蚀孤峰控制,机场跑道南东端的溶蚀孤峰为场区内最高峰,落水洞多位于孤峰南东一侧,本区落水洞主分布较分散,且处于相对高的地势,地表水对其影响不大,其主要由岩溶裂隙发育形成,从其分布位置来看,各落水洞间关联性小。

3.3.2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又叫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常规电阻率法的一个变种,就其原理而言,与常规电阻率法完全相同,仍然以岩、矿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下稳定电场的分布规律来解决水文、环境和工程地质问题只是在测定方法 、仪器设备及资料处理方面有了改进 ;它集中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特点 ,不仅可提供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横向电性的变化情况 ,而且还可提供垂向电性的变化特征。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是多种排列的常规电阻率法与资料自动处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方法。在岩溶地区,高密度电法比普通电阻率法更具优势,具有直观、高效、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点。高密度电法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普通电阻率法的信息量,并具有测深和测剖面功能,所提供的是二维信息,而且一定数量的二维剖面还可以组成一个拟三维图像,它是电剖面和电测深法的结合。

为了探测机场工程区的岩溶发育情况,在充分分析踏勘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了高密度电法(人工跑极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得到典型物理场异常区。初勘阶段在机场跑道中线及两侧布置了5条物探测线,在航站区布置了10条物探测线,电测深点距为10m,解译深度达50m。详细勘察阶段,根据初勘物探成果进一步在飞行区异常区域布置钻孔进行验证,在钻孔揭露溶洞时,又在飞行区异常区域垂直于跑道方向上布置了10条高密度电法测线,以便从纵向及横向上寻找岩溶发育规律。

根据现场调查,区内地表主要分布土层及素填土,下伏石灰岩,石灰岩导电性较差,呈现高阻。区内土层较湿润,大部分岩溶被水或泥土及岩石碎屑等充填,表现为低阻。通过高密度电法测量成果的分析和推断解释,基本上查明了场地内岩溶的分布范围、埋深等情况。场地内灰岩的电阻率相对较高,一般为400~800Ω·m;粉质黏土层及素填土层的电阻率相对较低,一般为200~400Ω·m;岩溶及岩溶漏斗及被黏性土充填的溶洞、岩溶槽等电阻率一般为50~200Ω·m。区内岩溶较发育,埋深一般在30m以内,溶洞大部分被黏性土及碎石充填。物探测量结束后,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得出剖面反演电阻率断面图4所示。

4物探A10测线成果及解译图

3.3.3工程地质钻探

工程地质钻探通常是指为查明工程地质条件而进行的钻探、井探、探槽和洞探的总称。其中钻探指利用钻机或专用工具,以机械或人力作动力,向地下钻孔以取得取得工程地质资料的勘探方法。钻探的目的是查明场地地层分布,以及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情况等,并根据需要采取原状土样、扰动土样及水样等。

本机场勘察工作,在飞行区和航站区初勘、详勘两阶段除满足机场规范要求布孔外,在高密度物探测线上岩溶异常地段均布置了适量勘探孔,进一步查明异常地段岩溶发育情况,高密度物探成果资料进一步核实验证。本项目初勘和详勘共布置钻孔469个。

在初勘阶段实施钻探149个钻孔,其中15个钻孔揭露溶洞;在详细勘察阶段实施钻探320个钻孔,其中56个钻孔揭露溶洞综合上述初勘与详勘钻探资料,钻孔揭露溶洞见洞率15.1%;揭露溶洞合计382.60m,占基岩总进尺的4.64%。场区下覆岩体较为破碎,地下岩溶发育,稳定性较差,揭露的溶隙基本以垂直发育为主、横向发育为次,地下岩溶存在局部溶洞顶板稳定性等工程地质问题

3.3.4地质雷达法

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ing Radar,简称GPR)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电磁波法。其方法原理类似反射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勘探方法。

GPR方法是利用高频电磁波(1MHz-1GHz),以脉冲形式通过发射天线被定向地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介质的界面时,电磁波便发生反射,返回地面后由接收天线接收,并由采集系统(主机)以数字形式记录下来。

如下图5。

T-发射器 R-接收器

图5  GPR原 理 示 意 图

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如介电常数εr)及几何形态的变化而变化。采集的数据通过REFLEXE软件进行处理,可以获得时间或深度剖面。分析接收的地下界面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间、频率和振幅等特征,就可以推断地下介质的空间位置、结构性质及几何形态,从而达到对地层或地下目标体的勘探。

本项目勘察在钻孔ZK67916242535等钻机设备就位较困难的岩石露头区,采用地质雷达进行勘探,测试结果如下图6

 

6地质雷达成果示意图

图像特征,整图0-4m深度范围内,电磁波幅值变化大,同相轴连续性稍差,其他深度范围内信号属正常衰减。地质解释为,地表覆盖层与下伏岩体间空隙较多,推测岩体表面溶蚀裂隙很发育。

3.3.5孔内电视测井

电视测井是一种能反映孔壁图像的探测方法。确定钻孔中岩层节理 、裂隙 、断层、破 碎带和软弱夹层的位置及结构面的产状;了解岩溶洞穴的情况。通过电视测井获得孔壁图像,识别图像能完成下列工作:(1)识别岩石粗颗粒形状、量取大小;(2)观测水平、倾斜和垂直裂隙,判断走向,量取宽度倾角;(3)观测洞穴发育、充填状况,量取洞径、洞高,可直接观测到井壁的岩溶发育状况;(4)观测断层、破碎带、滑坡滑动面(带)发育状况等。

常见的电视测井有以普通光源和超声波为能源的电视测井。普通光源电视测井利用日光灯光为能源,将其投射到孔壁,再经平面镜反射到摄像镜头来完成对孔壁的探测。探测主要设备一般由井下摄像探头、地面控制器、温度计数器、监视器以及录像机等组成 。探测过程主要为,井中探测头将孔壁情况由一块45º平面反射镜反射到摄像镜头,经照相镜头聚焦透射到摄像管的光靶面上,便产生图像视频信号;摄像机及光源能做360º的往复转动,从而实现对孔壁四周的摄像;孔下摄像机将视频信号经电缆传送至监视器而显示电视图像。

电视图像解释。(1)岩石粗颗粒的形状可直接从屏幕上观察 ,其大小可直接量出;(2)水平裂隙 :在屏幕上为一水平线 ;(3)垂直裂隙 :转动摄像头 ,根据电视屏幕上出现的 图像特征来判断裂隙的走向 ;(4)倾斜裂隙 :在屏幕上呈现为波浪曲线 ,摄像机转动一周 ,曲线最低点对应的方位角即为裂隙倾向 ,转动到屏幕上出现倾斜的直线与水平线的交角为倾角;(5)裂隙的宽度在屏幕上可直接量出。[5]

为进一步查明场地岩溶发育状况,本项目勘察对揭露溶洞(隙)的8个钻孔进行孔内电视测井。测试成果如下图7。

a.ZK3(25.8-27.3m)图像;b.ZK89(9.7-10.9m)图像;c.ZK66(13.0-14.1m)图像。

图7  孔内电视测井成果示意图

图像7a、7b、图7c分别解释为,在ZK3钻孔25.8~27.3m深度段为黏性土夹碎石填充的溶洞(隙),与钻探取芯吻合;在ZK89钻孔9.8~10.8m深度段为竖向溶隙发育,与该段钻探不返水的现象相吻合;在ZK66钻孔13.3~13.8m深度段为无填充溶洞(隙),与该段钻探掉钻现象相一致。

3.4本次勘察主要成果建议

根据工程地质调查,勘察区地貌为北西向串珠状洼地为主,北东向次之。场区及近场区范围内共发育溶蚀漏斗16个、落水洞13个,地表溶洞3个。地表岩溶现状基本稳定,受季节性地表水影响,会进一步加剧石灰岩风化,促进一系列的溶沟、溶孔、溶蚀裂隙的发育,漏斗、落水洞、溶洞的规模仍会继续发展。区内各大溶蚀漏斗、落水洞、溶洞等成因均与地表水、地下水溶蚀作用有关。场地及周边地表溶蚀(石芽、漏斗、落水洞等)对场区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边坡稳定有严重隐患。

高密度电法物探资料较好的解译了该区的岩溶发育规律,蓝色区域为相对低阻区,颜色越深代表电阻越高,图中可见高程1460~1540m段的颜色较浅,且局部存在蓝色孤点,说明该区该高程段的岩溶较为发育,具有面状分布的特点,局部存在溶蚀孤洞。与钻探揭露十分吻合。

通过钻探物探资料的对比验证,更能有效地查明地下岩溶的发育程度、破碎带的异常情况、土洞、岩面起伏、溶蚀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分布特征;尤其是查明洞径大于1m的地下溶洞的埋深、洞径及洞内充填情况,顶板岩石厚度及完整情况,具有显著效果,可以为地下岩溶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准确的依据。

通过在孔内电视测井,对所获取的孔壁拍摄图像分析,可清晰看到岩层中溶洞(隙)的充填及发育状况,进一步证实钻探岩芯异常,以及不返水和掉钻现象的塑源。

总体上看,场区地表岩溶强烈发育,局部地段弱发育;地下岩溶主要受到中~陡倾节理裂隙控制,中等发育,部分地段强烈发育,勘察报告总体建议按强烈发育考虑。

4结束语

本项目在初勘及详勘阶段,均十分重视工程地质地面调查,通过详细而周密的反复调查,并通过与区域地质特征复核验证,基本查清了地表岩溶的分部形态和规律

本项目场地岩溶勘察的方法和程序遵循了以下几点:(

1)重视场地工程地质研究,在工作程序上坚持了以工程地质调绘为先导;(2)岩溶规律的研究和勘探遵循了从面到点、先地表后地下、先定性后定量、先控制后一般以及先疏后密的准则;(3同时在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采用多种勘探和物探手段,始终坚持钻探与物探紧密结合,两者互为补充,相互印证为查清地下岩溶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

通过施工验槽反映,本项目在基础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揭露的岩溶分布情况及规模等特征与勘察报告反映情况基本一致,设计方案针对性较好,基础工程得以快速推进。本次勘察工程实践,所采用的主要勘察方法,取得的宝贵经验,可为类似场地工程项目借鉴和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袁道先等著,中国岩溶动力系统,地质出版社.2002年;

[2]岩溶地区岩土工程问题综述[J]. 韩小林. 山西建筑. 2009(16)

[3]谢春庆,民用机场工程勘察,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2016年12月

[4]MH/T5025-2011,民用机场测规范,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2011年4月

[5]化建新.郑建国.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18年4月;

[6]GB 50021-2001(2009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2009年5月。

作者信息

姓 名:林 迅

工作单位: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职称:工程师

研究方向:机场工程勘察及地基基础施工

身份证号:

通讯地址:

E-mail(邮箱号): XXXX@QQ.com

手机号码:

邮政编码:650032

姓 名:李泽同

工作单位:云南建投第一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职称: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岩土工程及地基基础施工

姓 名:陈 娅

工作单位:云南建投第一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职称:工程师

研究方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

姓 名:黄 斌

工作单位:云南建投第一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职称:工程师

研究方向:水工环工程地质及地基基础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