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艺术在幼儿视觉艺术上的另类呈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绘本艺术在幼儿视觉艺术上的另类呈现

沈晶晶

莆田市荔城区黄石清江小学   351100

摘 要:绘本艺术的出现为学龄前幼儿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式,这种审美范式脱离了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进行艺术再教育的变相。本文通过绘本艺术探究画面在儿童视觉艺术上的二次创造,其在儿童眼里能够得到相对应的画面与不同的艺术体验。

关键词:幼儿艺术;艺术体验;美学艺术;绘本教育

第一章绘本图画在幼儿艺术教育的呈现

作为教育者首先要认识到绘本教育在美学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指导意义,老师要在儿童阅读绘本前了解绘本的主要构成,并通过画面与文字相结合的叙述方式为儿童描述出具有独特想象力的艺术空间,从而令幼儿在学龄前阶段培育起良好的审美格调。

要做到这点,首先要认识到艺术是儿童整体教育方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并非阳春白雪,而是早早建立在儿童心中的启迪,绘本在这方面可以做到艺术与教育共通的趣味性。同样,绘本的文画价值不仅能够让艺术自身对儿童发展具有价值, 在儿童的感知、身体、 社会、 情感和智力等方面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同样,绘本的存在为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路径, 即倡导通过直接接触各种材料、 人以及由人们之间的交流所创造的事物来让儿童认识艺术,助力学龄前幼儿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周围的世界。

然而,绘本艺术在教育层面的体现仅限于文画互补之间的趣味阅读性,然而在教育与美学层面依然需要进一步参考。其中需要注意到的是,老师在引领幼儿们阅读绘本时需要强调并明确指出,绘本艺术在主观能动性上的开放必定是源自儿童对材料的探索,通过文画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儿童艺术探索的意识是高宽艺术

教育的基本目标,并且从小培养幼儿,通过各种艺术美学逐步引导孩子们在阅读绘本时应该注意到的事项,例如——艺术应当融合于日常生活中,同样在引导学习学业的同时选取合适方法进行艺术与美学价值观的教育,明白学习艺术和美学可以提升各种技能,明确指出艺术也有艺术的自身价值,同时认为幼儿在初次接触绘本时,对其中以文画形式展出的艺术很难一次理解通透,需要教师的明确指导,其中教师在指导环节中表现最好在充满信任、 支持,对幼儿有一定程度的引导,同时保证艺术思想的开展应该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中发生。

应当理解儿童阅读绘本后,理解艺术文字的好处,其中包括艺术能够提升社会意识,让孩子提早对社会有明确认知,并且应该让幼儿理解,接触并且知晓艺术应渗入我们的生活,对儿童的艺术细胞进行正向发展与发挥,对儿童进行鼓励与肯东,使之能够让其通过绘本阅读更深层次地理解艺术与美学。

第二章绘本图画的艺术性展现

在儿童自主阅览绘本图文时,身为教师应该进行艺术性的主观能动性延展,也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些艺术的引导,但是在这个引导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儿童的艺术接受度有一个清晰且标准的认知,也就是说,材料的生硬阅读只能让儿童陷入艺术的歧途,囫囵吞枣的解读只能带给幼儿肤浅的、混乱的阅读体验,并且会随着时间推进逐步减淡对绘本阅读的阅读兴趣。

教师作为孩子们对绘本艺术的引领者,首先就应该为幼儿提供单纯的、 有深度的绘本阅读体验,这在教育之中是尤为重要的。因此, 在学习与艺术这一复杂繁琐的方面,有相关研究者们提出了“单项深度法” 这个概念,意在强调让儿童在交互性的艺术创想与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对艺术的探索过程,其中可以使用某种材料,也就是说,教师在领导孩子们进行阅读绘本或其他艺术性创想的活动时,可以优先考虑在其中的主要因素,比如游戏、绘画、写作、歌唱艺术等,并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多人联系,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去参与整个过程,而非最后的作品结果。

在进行此项艺术类实践活动之时,需要了解到单项深度法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序言儿童亲身参与探索和问题解决,在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调解与指引,其次,老师在引导的同时尽量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与想象力,让儿童在艺术创想的过程中尽量可以自由地重新界定问题或选择活动;特别是家长,更要鼓励儿童进行艺术想象,或者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和支持儿童,其中,这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既可以发生在教室里,也可以发生在教室外。

但最终这种通过绘本阅读而进行的艺术目标是帮助儿童深入了解艺术的重要性,并通过这种过程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儿童的所有感官参与活动,同时与其他领域的学习相结合,先学会解决问题,在学龄前阶段形成初步的审美范畴与审美判断,形成反思倾向等等。

第三章幼儿审美的重要性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心理学范畴的“人格”, 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即人的“个性”。伦理学范畴的“人格”是指人的品德和尊严,是人之“善”的本性。

以美术活动为例,幼儿以其内心的需要出发,通过色彩、形态等造型语言来进行表现,并将这种表现传达给观众(家长、教师、同伴)。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体验到幼儿创作时的感受,对其造型和表现流露出赞许之情。观众的同感和赞许反馈回幼儿,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幼儿对自我表现的自信、喜悦等良好的情绪体验。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自由创造的快乐体验,其创造力和自我表现的愿望被不断激发,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也得到培养。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幼儿所接触到的美的事物及创美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他们从事审美活动时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的发展。已有很多事例表明,在幼儿期就有浓厚的审美活动兴趣并经常参加审美活动的幼儿,他们上学后即使是在有固定知识结构的学习中,也往往具有感悟力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作灵敏协调、感情充溢等特点。

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审美兴趣和能力。 还包括审美情趣和爱好、识别美丑的能力、艺术才能和特长等。

第四章 艺术幼儿学习的兴趣培育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审美兴趣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能对对象形成主动开放、积极接纳的心态。而审美能力是指幼儿在审美的过程中对具体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表现的能力,它是在审美活动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是后天有意识的艺术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审美能力制约着学前儿童艺 术活动的有效开展, 是审美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 具有不同审美能力的儿童, 在感受美和创造美方面体现出来的效应是有显著差异的。 同时幼儿审美兴趣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审美能力的发展, 只在当他能真正欣赏和创造美时,他的审美兴趣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保持与发展。

结语

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幼儿课堂教材,在幼儿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色彩,并逐渐形成为一种有计划的、 比较规范的活动。对教师来说,比较容易在计划中渗透审美活动的有关内容,这也是绘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美学重要意义的存在,绘本的图画、文字都能给幼儿以美感,使幼儿在美的教育中不断发展其审美素质,其作用是一些专门的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引导时的言谈举止、文化修养都应成为孩子的楷模,使孩子从家庭这个小天地里处处感受到美的存在。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戴尔· 米勒.社会心理学的邀请[M] .汪丽华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戴健林.社会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