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王玉珍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额尔格图学校

【摘 要】:“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而学会阅读这一学习方法无疑就是掌握了终身自(治)学的最好武器。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对提高学习效率、扩大知识面、形成用化学的观点去解释各种现象的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阅读能力 自学能力 学习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学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自学能力的形成、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为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往往是为师者没有做好以下方面的引导:(1)阅读意识的引导。目前,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好几个年头,但有些化学老师的课堂教学仍偏重于“我讲,你听;我做,你看”,教师只管将所有知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学生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考出好成绩。基于此,学生无需阅读,也懒于阅读,结果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也被老师的好心包办给包没了。这种教学也许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绝对是一种戗杀。(2)化学专用语言的引导。例如,初中化学中分子、原子、元素等概念的学习,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不能适应,因此学生感到化学很难学,使学好化学的信心受挫,这部分知识往往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分水岭。(3)例题与习题间反差的引导。教学中经常听学生反映“看着懂,听着易,做不好”。现在的教材在编写上力求通俗易懂,所列举的化学事例简单、有限,但课后练习却有相当的难度。我个人经过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较好:

    一、利用手边的素材引导学生,使之乐读

    在培养阅读兴趣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编入的一些选学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如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效果、铅笔上H和B的含义、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不怕水的鸟笼、不怕烧的玻璃等,让学生乐于阅读。例如我在讲完几种重要的碳酸盐之后,安排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我先把到桂林旅游时带回来的关于芦笛岩的画片发给学生传看一遍,然后立即收回,在学生还在惊叹图片的精美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时,提出如下问题:“有谁参观过桂林的溶洞?你们知道那美丽的溶洞里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你能对成语“水滴石穿”进行科学的解释吗?”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一下子就被调动点燃起来了,这时顺势引导学生阅读资料,那么对于上述问题自然是迎刃而解,学生就会体会到一种阅读成就感、阅读的乐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情感陶冶,在感悟祖国山河壮美之时立下远大志向。

    二、利用典型的练习指导学生,使之会读 

    1、学会抓关键词 

    初中化学概念几乎贯穿全部的教学内容,在教授化学概念时,我往往根据概念的难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是较难而且是不具可比性的概念,我就叫学生先认真阅读,试着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然后我再与同学一起阅读概念,指导学生如何找关键词,引导学生剖析词义。例如对“催化剂”的教学:先让学生做一做课本上的三个对照实验,然后引导学生剖析“一变?两不变”,从而顺利理解这一概念,并自然领会了催化剂为什么不能写在反应物里,而只能做为反应的条件写在文字表达式的短线上。在讲解“溶解度”的概念时,提炼出了“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克溶剂;状态——饱和;单位——克。这样,学生就避免了“溶剂越多溶解度越大”的错误认识。

另外,初中化学中,有很多概念是成对且含义相反的,这为教学提供了方便,也为学生掌握该组概念辟出了一条捷径。在教授这些概念时,要充分利用好对比阅读法,如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单质与化合物、纯净物与混合物、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等。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能较敏锐地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较好地把握并加以应用。

2、学会读图表

    目前的化学课本,避免了以前全文字叙述的编排方式,代之以很多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图表,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有效降低了学生因单一文字刺激而易产生的精神和视觉疲劳。化学课本中的插图,简单明了,比起文字描述更使人一目了然,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因此,教学中,对于文中插入的图表,我都会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学会从中提炼信息。像大气污染的动漫插图、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的动漫插图、碳的几种单质的分子结构插图、CO2与H2O的反应插图、预示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溶解度曲线、被NaOH溶液腐蚀的鸡爪等等,其中所蕴含的信息量往往比文字叙述更全面、更直接,更能让学生过目不忘。目前,探究题等信息题在中考试题中已占据强势地位,题中所给的信息有的是学生没有学过的,它要求学生先收集、提炼试题所给出的信息,再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按题目要求全面正确地予以解答。这种阅读分析能力在平时就应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比如,欲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元素周期律,必须指导学生认真阅读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的结果,比任何人口干舌燥地讲述都要记忆深刻得多。再看下面一个例子:九年级化学人教版P70表4-2、P75表4-3,课堂上我将两个表格重组成了下表:

    认真阅读并分析表格内容,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通过实践来看,学生的智慧超乎想象的好,总结出了以下结论:

    (1)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氢原子)。

    (2)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学生可能丢掉“在原子中”这一前提条件,为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严谨性,应提示学生补上,也为后续课文讲述“离子”做铺垫)。

    (4)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近似)。

    (5)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显然,这些结论的获得,正是学生正确掌握了读表格的技巧并从中提炼信息的结果,也是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的集中反映。

    根据新课程理念,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一堂课的导演,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而很多情况下,学生要通过自主阅读获得新知。这就要求学生将读与写、读与思、读与练相结合,在口到、心到、手到的全方位配合下,才能避免“读死书”、“读书死”、“死读书”。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训练,既要重视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的培养,也要重视阅读效果的反馈,千方百计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以求升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