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麒麟区越州镇潦浒陶瓷小镇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5

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麒麟区越州镇潦浒陶瓷小镇为例

陈萌萌1,邵思思2,侯开荣3,章婷4

摘要: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备受全球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本文以曲靖为例,在分析其文化产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探析作为为云南省重要工业基地的曲靖,如何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历史文化优势,打造出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从而有力推动曲靖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曲靖市 文化产业 发展

文化产业,一个在全球都被受重视的“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逐渐兴起、发展和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政策大力推动下,文化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形成从上至下的良性发展态势。这给曲靖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曲靖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阻碍与问题,如何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全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曲靖是云南省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门类齐全,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工业原料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还是全国最大的烟叶生产基地,过去总以云南老工业重地城市印象示人。如今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曲靖城市发展提出了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

(一)曲靖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1.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发展体系

2021年4月,省委省政府对曲靖作出了“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云南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这片热土在逐渐清晰的目标定位下悄然蝶变,为曲靖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曲靖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优化服务效能、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图书馆 11 个,文化馆 10 个,乡镇(街道)文化站 138 个,行政村(社区)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1679 个,设置率达 100%,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文化产业呈现繁荣发展态势。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曲靖把文化产业发展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打造“绿色食品牌”,积极参与“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加快发展魔芋、中药材种植等高原特色农业,“龙津”灯盏细辛等品牌获评全省 10 大名品。与此同时,积极承办中国女排超级联赛等重大体育赛事,举办中国·云南·罗平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等节庆赛事。曲靖市委市政府还积极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如设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争取省级文产资金支持等,有利推动了曲靖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有序推进文旅品牌创建

截至目前,曲靖已建成4A级景区11个、3A级景区8个,文旅品牌创建初见成效。2017年,以曲靖冠名的“曲靖号”高铁文化旅游列车开通,不仅直接贯通了珠江源头与珠三角地区,也进一步扩大了曲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曲靖市近年一直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且创建成效显著,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获评《魅力中国城》“优秀魅力城市”。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是成效明显,实现了省级以上园林县城全覆盖,罗平县和陆良县被成功评为“云南省美丽县城”,罗平鲁布革布依风情小镇被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

3.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繁荣本土特色文艺创作

近10年来,曲靖市创作推出多个独具地方特色、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优秀演绎作品,例如,创作推出了《大唐公主》《梨花依旧》等多个大型滇剧、大型花灯剧,在全国范围内都获得优异成绩;曲靖市青少年曲艺故事比赛被表彰为云南省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舞蹈《磨秋情》、花灯小戏《便民道》等8个节目获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为满足了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曲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惠民演出,打造了曲靖市农村文艺汇演、新剧(节)目展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共计7000余场次,进一步实现了曲靖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4.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

截至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文化市场主体(法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从2012年的2853户,增加到了4062户,增长率达42.4%;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从2015年的16家,增长到2021年的49家。特色文化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刺绣、斑铜、陶瓷等曲靖特色文化产业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建成省级文化产业园区1个,省级示范基地2个。文化和旅游产业加速融合,现有已建(在建)文化和旅游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860.1亿元。

5.加快推进文旅智慧化

2022年10月,“数字曲靖”亮相第6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为云南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了创新样板,也加快推进了曲靖智慧旅游进程,让更多人看见曲靖、了解曲靖,充分展示曲靖市文化的多姿多彩。同时曲靖充分利用“一部手机游云南”APP,不断跟新“一部手机游云南”曲靖板块内容,基本实现了重点旅游区互联网全覆盖和旅游监控设施的布设,部分景区门票以及酒店、餐饮等基本实现了在线预定和支付,部分县(市、区)及景区已开通并运营公众号;利用直播功能进行赛事节庆活动的直播,丰富游客体验,推进旅游服务便利化、推动旅游业智慧化发展。

(二)曲靖文化产业现存的问题

1.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曲靖是云南省的第二大经济体和滇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但近年来,相较昆明市或红河州,曲靖旅游总收入在 GDP 中占比较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带动能力弱,经济社会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从时间上来看曲靖市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且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及管理,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状况,文化产业设施相对落后,缺乏高质量、特色化产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较少,且与发达城市相比较现有的规模以上企业规模小、分布不集中、专业性不强。

2.文化产业工作体制机制不顺畅,文化企业培育发展难度大

2019年机构改革后,曲靖市撤销宣传部文产办,将文产办工作职能职责移交至文旅局,但机构、编制、人员等均未得到相应地明确,导致了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化产业工作无人抓落实。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文化产业上升到“产业”的高度进行关注,对文化市场主体没有比较具体明确的培育发展方向,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以及效益观念,难以发展壮大。

3.文化融资体质落后,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资体系不健全也是制约曲靖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影响到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较低,审批手续不够精简,又进一步导致争取资金和招商引资困难,企业投资信心不足。而对纳规企业,市级未配套相应奖励资金,只有省级奖励资金,且金额非常有限,企业升规入库积极性不高。同时,人才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例如,旅游业,曲靖对旅游规划、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景区管理、创意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还很大。资金投入、激励机制、人才等方面问题诱发一系列连锁问题。

4. 文旅品牌知名度较弱,缺乏高质量、特色化产品

2016 年,曲靖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珠江源”文化旅游品牌,但截至目前,由于对曲靖历史文化以及共性文化的挖掘与利用不够,当前相关配套设施以及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重点项目处于在建阶段,导致“珠江源”的文化旅游产品单一,产品本身的“特色”“名”“新”“稀”等亮点不足,“珠江源”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识别度较低。众所周知,曲靖是爨文化的发祥地,但总体开发力度小,仅有两块碑与爨文字体被开发利用,且与旅游结合不够,影响力较弱。曲靖目前不能很好的将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城市文化形象相结合,文化和旅游融合深度不够,资源的开发价值、市场价值未得到充分释放。

(三)曲靖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分析

曲靖位于云南省东部,“东接黔桂达沿海,西连昆明出印巴,南眺越老通泰柬,北经昭通进川渝”说的就是这里,这里素有出滇人省的重要门户之称,曲靖具备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区位优势。同时这里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多样,影响深远,文化和历史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依托,曲靖是珠江的源头,珠江源的水孕育了珠江文明,沉淀出了富源大河远古文明,灌溉出了曲靖工农业的繁盛,珠江源“一脉开两盘、一水滴三江”的地理奇观,串起了曲靖市古生物古人类史前文化、青铜文化、爨文化、美食文化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独具曲靖特色的历史人文,为曲靖注入了文化内涵,也为曲靖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全国范围来看,曲靖文化产业属于起步较晚的地区,待开发的资源不在少数,很多配套设施和支撑项目在积极建设中,只需要深挖文化核心,加以灵活运用,把“多”变成“精”,曲靖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是可观的。

(四)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政策支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动力,从国家层面来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对文化产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云南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滇中城市群”发展,以进一步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明确将曲靖建成云南副中心城市,这为曲靖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注入强劲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曲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不断理顺完善文化产业体制机制。一系列政策以及扶持都将帮助曲靖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在获得相关政策支持的同时,曲靖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挑战:首先,高质量文化产业服务体系亟待构建,配套设施及支撑项目仍处于在建状态;其次,“珠江源”文化和旅游品牌影响力吸引力较弱,同时区域旅游市场竞争和旅游产品同质化压力增大;此外,曲靖未被纳入大滇西旅游环线。综上所述,推进曲靖文化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以麒麟区越州镇潦浒古镇为例的文化产业实证研究

(一)潦浒古镇概况

潦浒隶属于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地处南盘江畔,潦浒社区下辖8个居民小组、6个自然村,总人口2100户8200人。据考古资料证实,春秋早期,潦浒就已形成了人类聚落,并在此制作和使用陶器。[2]汉唐时期,潦浒属于古同劳(乐)县(今陆良县),是爨氏统治的核心区域、爨文化的发祥地。辖区内有石林瓷业、珠源瓷业、锦达瓷业3个日用瓷生产厂、3个古建筑青瓦厂、8个新型建筑材料页岩砖厂、48家制陶户及35家陶艺工作室,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三产融合度较高的综合型农村社区。潦浒是云南著名的陶瓷之乡,中国西部最大的日用瓷生产基地。

其中,潦浒大村是潦浒社区下辖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地处社区西北部的丘陵地带,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辖3个居民小组,人口1100户4300人,主要分布在南盘江两岸。潦浒大村是一座因陶而兴的古老村落,村民世世代代以烧制陶瓷为业。

2016年12月,潦浒大村因历史沿革清晰,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发生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被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7年6月,潦浒陶瓷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潦浒大村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云南省旅游名村”。

(二)潦浒古镇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1.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潦浒制瓷陶历史悠久,根据考古研究显示,早在春秋时期,距今约2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潦浒一带已形成了人类的聚落,并能生产和使用陶器。陶瓷真正作为产业在潦浒发展起来是从宋朝开始的,潦浒自宋代开始烧制砖瓦,明代开始烧制陶瓷,清代开始制碗,民国建立起现代意义的陶瓷工厂,生产瓷器。潦浒陶瓷文化里值得一提的是潦浒的龙窑柴烧技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气窑、电窑等清洁环保、操作方便、控制简单的窑型与陶瓷烧制方式出现,曾在中国传统陶瓷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古老龙窑,渐渐淡出了陶瓷业的历史舞台。潦浒仍然保存着从元代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龙窑和古龙窑遗址36条,至今一直保留并在使用的龙窑就达12条,今天潦浒仍然保持着手工拉坯,龙窑柴烧的古老制陶方式,这在全国都是非常少见的。

  1. 政府不断更新观念,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曲靖市委市政府不断更新理念,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对潦浒古镇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启动了潦浒古镇开发保护工作,专门成立了麒麟区潦浒古镇开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截至目前已筹资1.32亿元,主要用于南盘江综合改造治理;完善潦浒古镇强弱电、供排水建设;道路、龙窑广场等项目改造提升工程等,政府大力扶持潦浒发展,也为潦浒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做好了准备。

3.原料储量丰富,陶瓷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原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潦浒拥有储量丰富的釉土资源,与其他地方的陶土相比,潦浒的釉土不仅储量大而且埋藏浅,可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目前潦浒陶瓷产业涵盖日用陶瓷、精品柴烧、建筑陶瓷、艺术陶瓷等品类,基本形成了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

(三)潦浒古镇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链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

产业合作是产业发展壮大的核心,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需要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密切合作,还需要同其相关联的其他产业进行合作,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的发展,最大化的程度上的配置相关产业资源[3]。首先,潦浒陶瓷文化产业缺乏完善的产业链,无法很好地整合内部资源。其次,产业内部严重缺乏合作导致文化特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度也不足,最终导致潦浒陶瓷文化特色产业链无法延伸,行业内部和相关行业的资源及难以整合。

  1. 缺乏成熟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潦浒尚未建立起产业化发展的机制,首先,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以及管理人员,缺乏可普遍适用的法人管理体系。其次,现阶段潦浒缺乏适应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市场。[4]这需要提供包括资金、设备、技术等支持,特别是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政府运用好市场机制,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用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好潦浒古镇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可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开窑仪式展示、陶艺技能大赛等,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尽早形成可推广的产业化成熟模式。

  1. 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理念落后和产品创新不足

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模式相对落后,以及相当一部分陶瓷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产品创新不足也是制约潦浒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90年代,随着改革深入,红极一时的国营企业潦浒瓷厂迎来了发展“拐点”,规模及影响力大大降低,大批技术工人下岗失业,催生出了一批家庭式陶艺小作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经营分散,导致资源整合困难;同质化严重,存在恶性竞争;家庭式小作坊受资金及技术影响,在难以实现批量化生产、创新及研发受到极大限制。潦浒地处边疆省份,市场经济发育较发达地区缓慢,对外交流相对较少,导致潦浒陶瓷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家、从业人员在经营理念上缺乏产业规模发展意识以及市场意识,在生产、经营、管理和产品创新上思维守旧,创意不足,这也是潦浒陶瓷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阻力和瓶颈问题。

4.乡土文化和历史文化挖掘不足,文化品牌缺失

历史文化、特色文化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潦浒古镇目前以“陶瓷文化”、“龙窑文化”以及“爨文化”作为文化品牌打造重点,但在主要街区、文化广场均无“爨文化”的具体表达,据实地调查,部分古龙窑遗迹破环严重,此外,潦浒古镇以陶瓷文化为主要“卖点”但并没有专门设立开放性的展馆对潦浒陶瓷的发展历史及文化价值等,进行集中展示。

三、潦浒陶瓷小镇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一)关于潦浒陶瓷小镇发展的思考

1.坚持创新精神,增强文旅融合活力

疫情退去,云南旅游逐步复苏,2023年春节前后云南旅游市场迎来了“开门红”,云南旅游业恢复生机与活力,对于潦浒古镇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潦浒古镇可引进嘉年华、音乐节、艺术节等年轻人喜爱的文艺形式,增加潦浒热度,带动旅游消费,加速促进文旅融合。目前古镇亟需完善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提升接待能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启动潦浒古镇开发保护工作是对潦浒长远发展的重要策略,于此同时,还应该同期引进各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如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互联网电商人才等。文旅融合是当下的热点,潦浒更应注重创新,发挥潦浒古镇文化产业特色积极与云南旅游业融合,提高效率和质量。

  1. 立足自身文化优势,加强文化资源开发保护

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潦浒古镇发展的良好契机,潦浒应加强对当地文化资源的保护,合理运用使之品牌化。国外有学者提出,区域可以像产品或服务那样品牌化,当一个地区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创造了适当的品牌联想时,区域品牌就产生了,从而创造了使消费者选择在该地“消费”的机会[5]。这就好比提到汽车之城我们会想到底特律,提到陶瓷人们总是首先和景德镇联系起来。龙窑柴烧技艺、陶瓷文化产业、爨文化发祥地都是潦浒古镇的历史和区域品牌优势,以现有文化资源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也会助推当地的特色文化的传播以及进一步发掘利用。

  1. 理顺陶瓷文化产业管理体制

潦浒陶瓷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就需要要理顺政府与当地文化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的角色应该是陶瓷文化产业的推动者和监管者而不应该是的主导者。政府应加强对陶瓷文化产业科学规范地管理,营造好在政策目标的指导下,行业管理和企业自主发展的市场运作机制。多头管理不可取,要明确管理主体部门,相关部门参与的综合管理模式。科学制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政策促进发展,以法规规范管理,为陶瓷文化产业提供良性的发展环境。

  1. 加强知识产权监管力度,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文化产品特别是手工艺文化产品具有鲜明的知识产权属性,经营者应增强品牌意识,为自己的企业以及文化产品树立品牌形象。但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最关键的还在于政府的监管。打造风清气正的陶瓷文化知识产权环境,政府应做到三点:一是保护,加强对现有陶瓷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建立健全陶瓷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投诉举报渠道,健全举报奖励机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二是落实,落实陶瓷文化知识产权奖补措施,对商标和专利实行奖励补贴政策,鼓励支持陶瓷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企业、产业竞争力。三是引导,强化陶瓷文化知识产权创建引导工作,引导企业增强商标品牌意识,培育自主品牌;并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和品牌打造相关的咨询服务,为发展壮大潦浒陶瓷文化产业保驾护航。

(二)关于潦浒陶瓷小镇发展的展望

1.依托互联网,创新营销宣传方式

2023年春节期间一部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来到云南,特别是来到大理“追风”,据统计,春节期间,全省旅游接待人数达4514.61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二;旅游收入384.35亿元,位居全国榜首,云南迎来了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开门红”。云南旅游的火爆与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春节小长假和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有很大关系,但不可否认电视剧本身以及互联网宣传效应是吹火云南旅游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一定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传播媒介。自2019年以来,潦浒多家陶瓷企业开启了网络直播带货,据越州潦浒康顺陶刘靖、崔家龙窑崔长宝等企业经营者介绍,互联网销售风险小、投资力度小,回报比较可观。近年来,依靠抖音、小红书、微博等新兴传播媒介,被“安利”给大众的景点以及文化产品不在少数。对于知名度较低的潦浒陶瓷文化来说,亟需运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化营销手段“安利”给更多人。潦浒古镇的古龙窑、手工柴烧陶艺品、五孔古桥、爨文化无论哪一个都值得被“安利”,但在国内旅游市场潦浒的文化产品显然亮点不够突出,竞争力不够,但事实上,信息时代讲求的是高效,谁能将信息更高效、更精准地推送到消费者手里,谁就能取得到更多的流量和资源,进而就能更好的宣传和发扬潦浒陶瓷文化、爨文化,让更多人认识潦浒、了解潦浒。所以笔者认为,潦浒陶瓷文化,可借鉴各地成功模式,整合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外宣模式,例如创建潦浒古镇的专属网页、公众号,通过入驻抖音、微博、小红书、哔哩哔哩等新兴传播平台,以高密度、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营销方式,把潦浒古镇“安利”给更多消费者。

  1. 打造潦浒古镇文化品牌

品牌文化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到陶瓷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景德镇,在云南省大家则会和建水联系起来,曲靖目前缺少的就是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潦浒可以借此机会打造曲靖文化产业品牌,突出特色优势,推动潦浒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的旅游景点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是只注重表面宣传,没有打造出像样的文化品牌。因此,在把潦浒古镇“安利”出去之前,更应先讲好潦浒历史文化故事、陶瓷文化故事,打磨好自身文旅产业,给消费者更好文化新体验。可以在智慧旅游项目开发上下功夫,利用一部手机游云南APP,运用 AR 等技术,让消费者感受到一机在手,畅游潦浒的快感。同时还需充分整合古镇内部文化资源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激发非遗文化内生动力。曲靖市文化产业亟需有影响力的品牌来“引流”,潦浒可借势引进更专业的管理人才、服务人才,推近潦浒文化产业发展,让消费者有更好的参观游览体验,为开创文化品牌打下良好的基础,积极宣传,传承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明确自身目标,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周边产品销售和区域经济增长,形成有曲靖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参考文献

[1]“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王启国.曲靖陶瓷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14-20

[3]厉无畏,王慧敏. 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中国工业经济. 2006(11):5-13

[4]杨伯淑.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103-105

[5] Seppo K Rainisto. Success factors of place marketing: A study of place marketing practices in norther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D].Finland: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