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学院 广西 533000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电子信息类、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多、课时少、理论深奥、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为了解决教与学这一难题,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必须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让课堂活起来、老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制度严起来、教学热起来。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改革;一流课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以此为依据,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建设思路。
一、课程建设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电子信息类、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其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培养电气工程技术人才重要的支撑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具有扎实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具备过硬技术技能、能主动提升知识迁移能力,能以创新性的思维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架构“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度—体化高质量课程,使学生能够:1.掌握电子技术领域的基本原理和最新知识;2.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问题的常用技术;3.能够在课程内容基础上进行简单电路制作、分析和调试,具备较为复杂的电子电路综合设计能力,理解电路设计的内涵;4.能够开展有效的自主与合作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
二、课程建设思路
1.课程建设的发展历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课程的建设也在不断的进行中。自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成功申报以来,“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就一直被定位为本专业基础课,对应24学时及1学分。课程在2017年6月获得校级质量工程立项,9月开始着手撰写教学大纲;2019年春季完成录制视频,2019年秋季开始混合式教学尝试;2020年获得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之后从19电气本正式实行混合式教学,并作为校内公选课面向 全校开放。
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拟解决的重点问题
改变以教材为中心+实验箱为主的验证性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从实用性、趣味性、创新型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根据前序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要求设置实验项目、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考核。
3.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验成果输出为导向,贯彻反向设计。通过调查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的职业成就中的专业能力融入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本课程旨在通过实验环节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同时,深入开展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超星泛雅平台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逐步实现线上翻转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即学生通过线上观看视频、阅读案例、线下参与课程学习、讨论。
4.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参照专业认证标准确定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按照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精选10个课内开展的经典基础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4个课外仿真实验、6个系统设计与综合实验,3项依托口袋实验室和第二课堂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按照布鲁姆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建立以核心知识和典型任务为元素的塔形可测量矩阵,然后按照测量标准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5.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为确保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在课程授课的第一节课,首先进行学生能力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制订合适的学习过程考核方式。为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课程选用超星学习通进行授课过程中签到、小测验、讨论、实验预习、学习成果总结等互动教学方式,使课程教学的过程考核方式更全面,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
课堂实验教学中,按照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分项评价,制定衡量方式合理的实验环节评价标准。评价过程采用小组内部成员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一定责任担当下,充分激发团结协作精神。
期末考试环节中,采取随机抽取试题,现场测试并回答实验操作相关问题的办法考核学生学习成果获得的程度。
6.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
在注重成果输出之后,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性、目的性和针对性。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就更扎实;实践教学上,学生知道了每次实验课应该做什么,应该学习什么;课后通过《课程学习档案》知道了自己学会了什么,有了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动手操作实验能力明显提升。考核过程更加全方位多维度,教学反思真正内化为课程授课模式的持续优化改进中
三、课程建设的创新性
“任务驱动”尤其适用于学习电子类基础实验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实践环节虚拟仿真和实际电路搭建相结合的模式。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看视频预习,通过虚拟仿真平台搭建并验证电路,再到独立制板,焊接元器件并完成实物测试。教师课中辅导讲解、协同测试,课后点评评比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对电路基础的认识从部件到整体,循序渐进。在实验内容的组织上通过初步综合体验——单元技术——专业综合的良性循环教育,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中的实用基础技术,初步具备独立完成简单项目的策划、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的全面能力,培养学生系统工程观。在实验环节上抛弃目前简单拔插元件和导线完成实验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EDA技术,让学生独立制板、协同测试,从部件到整体,循序渐进;着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通过课前布置任务,课中辅导讲解,课后点评评比等环节,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具体辅导中,采用“学长”制,在开放实验室期间,安排参加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到场辅导,并做好考勤和监督。按勤工俭学岗位标准从课题经费中支付报酬。
与传统课堂相比较,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实起来了。学生可通过“学习通”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自学、网上答疑互动、线下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忙起来了、教师强起来了、制度严起来了、教学热起来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
[2]杨玉东.应用型本科院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5):48-49.
[3]黄同.基于SPOC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3):1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