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事故黑点改善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5

交通安全事故黑点改善思路

龙武

深圳市坪山区交通轨道管理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和治理的难题。据统计分析,交通安全事故已成为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类型之一,交通安全也是备受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交通安全;事故黑点;分析

前言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居民交通出行安全意识的逐步提高,交通事故整体数量呈下降趋势,但事故严重程度却在不断上升,伤亡事故数和伤亡人数呈上升趋势。

目前很多道路存在着交叉口设置不合理、慢行出行设施缺失、人性化设计和管理不足、出行环境差诸多方面的问题。以下通过对事故黑点、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等进行阐述,提出交通安全改善思路。为进一步保障居民交通出行安全,提升居民交通出行环境,促进整体交通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1 交通安全事故黑点定义

鉴别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是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为此有必要先对黑点的定义进行合理的界定。总管国内外学者对黑点的定义,一般认为道理交通安全事故黑点是指道路上交通事故显著突出的路段或交叉口,表现为在一定长度或一定面积的路段内,单位时间里发生的事故数超过一定数值,与其他正常位置相比明显突出(积聚)的某些位置。

2. 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交通安全四要素:人、车、路、环境。

人:交通参与者,包括机动车驾驶员、摩托车驾驶员、行人、骑行者;

车:客车、货车、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

路:断面、设施等;

环境:照明、气候条件等。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道路交通是由人(驾驶员与行人)、车、路、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闭环系统。一般的驾驶过程是:驾驶员受限从外部获取信息,并依据获取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决定且通过操纵动作传递给汽车,使汽车产生相应的运动;同时,驾驶员根据道路条件及汽车的瞬时运动状态,依据反馈原理不断调整汽车的运动轨迹,以使汽车安全、正常行驶。显然。对于确定的人(驾驶员)和车,在人、车、路构成一个特定的闭环系统后,各要素之间就产生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此意义上讲,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涉及人(驾驶员)的行为和道路环境的复合动态系统。

2.1 人的因素

道路交通系统的人、车、路和环境几大要素中,只有人这一要素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利用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条件来完成自己的出行目的,来达成自己的出行意愿,人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中不同的交通行为将导致不同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从我国大量的交通事故统计可以看出,由于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占了90%左右。人作为各种社会活动的主体,人既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同时又是交通事故的制造者,事故导致的各种人间悲剧都将降临在人的身上,由此可见分析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对于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员人为失误造成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1、直接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是指事故发生前一瞬间驾驶员的行为和故障,它们增大了事故的危险。

(1)超速行驶

超速行驶中驾驶员反应能力迟钝,应急能力差。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过程:发现外界刺激信息—注意—分析—判断来看。注意、分析、判断三者属于思维范畴,是每个驾驶员从接受外界刺激信息进行心理活动的必然程序和规律。驾驶员接收信息是为分析判断提供材料,驾驶员的动作措施则是分析判断的结果。在超速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注意力和判断机能降低,接收外界信息减弱,随之而来的分析、判断、动作就容易产生失误,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酒后驾车

酒精会刺激大脑神经系统,导致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饮酒后对驾驶机能的主要影响是视力降低,视野减低,视野变窄,色彩感觉能力降低。体内酒精浓度低时,反应时间较饮酒前略有缩短。体内酒精浓度增大时,反应时间较饮酒前有明显增大,反应差别也明显增大,其他感觉也变得迟钝。注意力减弱,判断的正确性、记忆力变差;处理信息的能力降低,动作不协调;麻痹思想,情绪不稳定;失去克制力,胆大妄为,不知危险,喜欢超速行驶、强行超车等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在我国驾驶员饮酒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3)驾驶差错

在驾驶车辆全部过程中,心理和生理活动贯穿于始终,这就要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不仅要有心理素质作保证,而且要相当的体力来适应。驾驶员由于受到各方面(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使接受有效信息的能力下降,以致于在行车过程中或者没有感知到信息、或者感知到错误的信息、或者没有感知到所有的信息、或者过多感知信息。进而在做出判断的决策过程中,由于受驾驶员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和驾驶经验等的不足而使自己的动机与实际不相符,因而出现判断决策失误,引起交通事故。

2、间接原因分析

交通事故中的间接原因指影响驾驶员完成安全驾驶任务必需的信息处理功能的驾驶员条件或状态。

(1)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出现腰酸背痛,眼睛模糊,手指和身体不灵活,反应迟钝、判断不准等驾驶能力低落的现象。

理论上讲,驾驶时间、睡眠、驾驶强度和速度、人体生物节律、体质、驾驶技术、驾驶环境、营养条件等都对疲劳具有直接的原因。从生理上看来,驾驶员为了处理好行车过程中的种种复杂情况,驾驶员的眼睛和神经一直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特别是在车速较高,眼睛的负担很大,这样连续工作一长,感觉机能弱化,听觉和视觉敏锐变低,严重时还会引起错觉。随着疲劳的延长,复杂刺激的选择反应与时增长,动作准确性下降,从而引发不安全行为。

(2)生理分析

①反应时间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在驾驶员行车过程中实际感觉点和驾驶员采取躲避行动的瞬间之间的所需时间,也称为驾驶员“思索距离”它包括两个过程:一是驾驶员得到信息(情况)到判断所需要的时间(从信息要求开始至判断时间),二是制动器开始生效(驾驶员换脚及踏板)时间。所以在险情突发时,驾驶员首先要通过大脑思维对情况在有限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再进行正确反应。影响驾驶员反应的因素包括刺激物的种类、强度、背景和复杂程度等几方面。

②年龄、性别

在交通事故中,年龄和性别的作用主要是影响驾驶员在面对和处理复杂的交通情况与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

(3)驾驶员的素质

驾驶员的交通素质也是当前的交通安全管理的制约因素。发生事故的驾驶员中,相当一部分存在着驾驶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难以适应当今的复杂交通环境;另一方面存在着法制观念淡薄,缺少驾驶员应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和驾驶作风;在道路的行使过程中,为了取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超载等短期行为和冒险行为相当严重;为了赶程,经常盲目地违章超车、超速,危险会车,越线行使,疲劳驾车和车辆带病行使等等。这些因素常常发展成为交通事故。此外驾驶员的侥幸心理和省能心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4)交通环境的影响

道路交通环境是指:道路的设计、通行能力、道路结构、道路设施等与交通有关的场所道路交通环境,直接影响着交通参与者的安全,与事故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它既包括例如天气状况、道路状况、交通流状况等大的自然环境,也包括车内例如:温度、湿度、座椅的舒适程度等小的环境。这些影响因素的负面影响常常使驾驶员获取正确信息和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下降,造成事故隐患,当遇到激发事件的刺激就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车内的小环境的不舒适会使驾驶员很容易感觉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等不利于安全行车的隐患。

(5)交通事故的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的影响会给驾驶员的心理造成明显的痕迹。当前交通管理的不完善,监督和控制的力度不够等因素很容易使驾驶员产生侥幸心理,忽视交通安全法规,违章行使,野蛮驾车等现象严重。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使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涣散、情绪不稳定等情况严重地制约了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获取正确信息、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人的因素中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人为因素也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安全意识淡薄、行人横穿马路等。

发生安全事故的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类:

驾驶员:

不良习惯:驾车时打电话、夜间开远光灯、并线不打转向、未礼让行人等;

疏忽大意:未及时发现危险、忽视视角盲区等;

行人:

横穿马路:横穿马路、翻越护栏等;

2-1人的因素具体行为分类

2.2 车的因素

机动车的广泛使用在带给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带给人们工作生活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带给人类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直接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道路交通事故等,机动车是造成交通事故的第二大因素。车辆构成受一个地区的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但同时对该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2.3 道路因素

导致事故的道路方面因素主要为慢行系统缺失及标志标线不全、中央护栏缺失以及部分道路、景观精细化设计不足等因素。

慢行系统缺失道路基础条件先天不足,道路缺乏慢行或慢行系统不连续,导致部分行人、非机动车只能违规占用机动车道,机非荤腥现象突出。

标志标线不全,中央护栏缺失有些路段存在道路标志、标线不全,中央护栏存在人为损坏或缺失等现象,导致行人横穿马路、翻越护栏等问题,造成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道路精细化设计有些主干道路右进右出路口、掉头口开设较多,局部路口存在视距问题,设计不够精细化,车辆交织、交叉等冲突严重。

景观精细化设计有些道路绿化密集,存在路名牌被遮挡等现象,影响驾驶员判别驾驶环境,同时绿化过于密集遮挡驾驶员行车安全视距。

2.4 环境因素

导致事故的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摊贩占道经营,侵占交通路权以及夜间照明不足,设施可视性差等因素。

摊贩占道经营,侵占交通路权在人流较密集的地区,存在摊贩占道经营现象,部分严重情况甚至占用机动车道,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夜间照明不足,设施可视性差有些道路路灯不亮,且交通标志标线夜间可视性差,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3 交通安全改善目标与原则

3.1 改善目标

通过“短、平、快”的方式,力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近期筛选道路条件允许,改善需求迫切的事故多发路段作为试点进行改善,实现坪山区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快速提升,并总结相关经验,远期逐步推广。

3.2 改善原则

道路设施作为交通运输的载体,是提升交通运行安全最直接最有效的环节,因此本次改善以道路基础设施提升为主要切入点,通过“短、平、快”的方式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消除由道路因素导致的交通安全隐患。交通安全提升原则如下:

优先选取近期暂无改扩建计划的事故多发路段,避免重复施工

对于无发生死亡事故点覆盖的路段,重点考虑是否有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近期试点先行,总结实施经验,远期全面推广

结合安全隐患点,制定针对性改善措施,力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

4 交通安全改善措施

4.1 经验借鉴

1、美国:三“E”管理模式

三“E”管理法:Education(教育)、Enactment(法规)、Engineering(工程)。

Education(教育):美国非常重视交通安全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期间,交通安全教育始终是必学的一门基本课程。

Enactment(法规):美国的交通法是世界上颁布最早也是最严厉的法规。美国交通法强制车主购买车险,无保险的汽车不许上路。在美国,保险费会随着驾驶者交通事故次数的增多而上涨,保险公司甚至会拒绝向经常发生车祸的驾车者提供保险。这无形中加强了对驾车人的约束。

Engineering(工程):为了降低交通事故,美国政府借助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卫星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等有效地综合运用到整个地面交通管理之中,建立起一种可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增加交通安全性,最终达到人、车、路的和谐一体。

启示:注重责任认定是维护交通安全的前提保证。加强交通安全方面的责任认定,强调以人为本,客观公正地对待交通安全事故中的双方当事人。使对用路者的路权和事故中责任的界定等都具有相当清晰的界定,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尊严与指导作用的关键,更是保障道路交通秩序的有序性的重要环节。同时,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交管系统,提高各种道路的利用效率,增加交通安全性。

2、法国:降低交通事故的三大法宝

法国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降低交通事故靠的是三大法宝:严格的驾照考试制度、良好的道路状况、完备的交通标志和交通信息提示。

严格的驾照考试制度:在法国学车考驾照非常严格,特别是路考,路考时间长达35分钟,期间只要考试者出现一个明显失误就会被判不及格。法国驾照考试通过率一直不高,一次性通过者更是凤毛麟角。严格的考试培训出来的是高素质和高技术的驾驶员。而法国交通管理部门对驾照的年检制度也很严格,不合格的必须重新培训另考,这就从源头上堵住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隐患。

良好的道路状况:法国政府非常重视车辆行驶的道路状况,道路上哪怕有一点损伤,都会及时维修,时刻保持路面的平整和清洁,更不允许在马路旁边摆摊,违者会被重罚。

完备的交通标志和交通信息提示:法国公路网四通八达,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街边小巷,何时需要让行、禁止超车、减速,都标注得清楚。几乎每个交叉路口都设有指示近、中、远目的地的醒目路标,确保司机不会因找路分散注意力而引发事故。此外,在路管方面,法国大量使用“电子警察”,即车辆监视器。然而,法国交管部门也主张更加“人性化”的管理,逐渐形成“两不罚共识”,即轻微违章不影响交通者不罚,交通高峰期尽量不罚,目的是确保道路畅通。但有两种情况属于“罚你没商量”,即严重超速和违章停车,前者通常是恶性交通事故祸首,后者则是路面堵塞罪魁。

启示:严格驾照考试制度是维护交通安全的前提条件。驾照发放是一件关乎老百姓生命安全的大事,为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创造一个安全的行车与交通环境,必须整顿驾驶培训市场,建立完善的驾校管理体制,把好审批关。保证新司机质量合格,严把学员考试关和发证关。同时,注重车检工作,保证上路行驶的车辆都是安全车,并加强车检人员法律责任的认定。还要设置醒目路标,利用电子技术维护交通安全管理。

3、日本:注重交通安全教育

日本是全球的汽车消费大国,但却以交通事故少、死亡率低、通行率高等闻名于世,其交通文明也为世人所称道。

日本的少年儿童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知识编入了语文、算术、画图等科目中。政府经常通过邮局向学龄前儿童赠送宣传交通安全常识的玩具,使其从小能通过活泼、轻松的形式学习交通安全常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小学里除了有专门的交通安全课,还经常有警察去给孩子们讲交通安全常识。每个学童的帽子、书包甚至胸前姓名牌子上都有醒目的交通安全标志。这既是对孩子的保护,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从小培养交通安全习惯的环境。

同时,日本还十分重视面向社会的交通安全宣传,比如向全日本的经销店、零部件销售店、租赁店发放配合宣传主题而制作的幼儿和普通驾驶员的教育传单;在火车站内的通道或与站台连接的阶梯旁张贴宣传交通安全的广告,呼吁人们文明、安全驾车。此外,在日本没有特权车,社会车辆中能够享受特殊礼让的有种公交车、驾校的红色教练车、贴有新手标志以及高龄司机标志的车辆。

启示:注重安全教育与宣传是维护交通安全的有力措施。注重交通安全教育,是在观念层面维护交通安全的有力措施。根据专家学者的分析,认为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措施,教育乃是主要的工作,因为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与观念。因此,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交通法制观念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素质,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举措,是预防交通肇事的治本之策。交通安全教育也就成为现代教育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必须建立社会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管理体系,创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模式和机制,逐步提高公民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深入开展宣传教育,真正提高安全意识。要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道路安全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加强对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以及其他人的宣传教育。同时,要开展经常性教育,强化教育的持续性和长效性,真正提高所有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4、德国:交通管理法规成熟

在德国大中城市,除上下班高峰时段外,交通总体比较顺畅,德国的《道路交通法规》、《道路交通许可法规》和《刑法法典》这3部法规各有明确的适用范围,既规定了执法者和违章者的权利和义务,也规范了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尺度和透明度。例如,《道路交通法规》对不同车速车辆的行车间距有严格规定。以时速100公里为例,如果车辆与前车间距小于25米,将被罚款40欧元并扣1分;如果间距小于20米,罚款50欧元并扣2分;间距少于15米,罚75欧元并扣3分;间距不到10米,罚100欧元并扣4分。当车辆时速达到130公里以上时,如果不能与前车保持一定间距,处罚将更加严厉。在德国,违章扣分累计超过8分就会被警告,并被建议参加驾驶员补习班学习。另外,在德国,司机一旦违章,不仅会被罚款和扣分,其违章情况还会在网上公布。交通违法行为将对驾驶员的个人信用等级造成终身影响,经常违法和发生事故的人不但很难找到工作,就是自己购车的保险费率也会比其他人高出许多。在严格处罚的威慑下,司机普遍具有守法意识。

同时,德国的交通事故处理机制比较完善。德国交通管理部门对发生人员伤亡的重大交通事故有相应的处理机制。当事故发生时,事故发生地附近的警方控制中心或消防中心首先接到报告,值班员将事故发生的地点、事故情形、受伤人数、伤势以及报告人姓名等情况询问清楚,并立即向交警、消防和救护3部门通报,便于其协调行动。在德国高速公路上,汽车行驶速度极快,一旦发生车祸,后果就非常严重。为了应对这些可怕的意外事件,交通管理部门在全国各地部署了36架直升机,让它们能在15分钟内到达高速公路上任何出事地点,将伤员带离现场抢救。

启示:完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是维护交通安全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细化相关的条文规定,健全对于人、车、路、环境等相关因素的法学规范的界定。运用法律的威慑力量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系统,建立违章驾驶员信息上网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另外,可采取车险、个人信用与违章记录相挂钩的办法,强化维护交通安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2 加快既有设施建设计划推进

加快推进既有建设计划路段的建设是提升交通安全的重中之重。在已有改造计划建设过程中,应从前期设计层面就注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慢行设施、视线诱导设施、防护设施以及道路监控和通讯系统等方面深入考量。

慢行设施、视线诱导设施、防护设施以及道路监控和通讯系统等设施和系统对于减轻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有效消除各种纵、横向干扰,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提供视线诱导,改善道路安全、快速、经济、舒适的功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1)慢行设施建设建议

人行道

人行道宽度应依据行人流量,并综合考虑道路规划红线宽度、道路性质等级及沿线用地情况等因素设置。按照《深圳市道路设计指引(试行)》的规定,不同区域的各等级城市道路人行道最小宽度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4-1 各等级城市道路人行道最小宽度

道路等级

人行道宽度(m

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

长途汽车站

一般路段

快速路辅路和主干路

5

4

3

次干路

4

3

2.5

支路

3

2.5

2

注:人流量极少的山岭路段,可设置宽度不小于1.5m的人行道或硬路肩以满足检修通行要求。

自行车道

城市自行车道一般采用自行车专用车道形式,设置在城市道路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行人与外侧地块沟通较少之路段,可根据需要将自行车道设置在人行道外侧。当路侧有宽度大于8m的绿化带、公园开放绿地时,自行车道宜采用自行车专用道路形式,结合绿化带独立设置。

按照《深圳市道路设计指引(试行)》的规定:

自行车专用车道宽度:单向行驶不应小于1.5m;双向行驶不宜小于3.5m,条件受限时,不应小于2.5m。

自行车专用道路宽度:单向行驶不应小于2.5m,双向行驶不应小于3.5m。

自行车道应满足骑行视距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4-2 自行车道最小视距

道路型式

设计速度(km/h

最小视距(m

一般值

极限值

自行车专用车道

1020

20

10

自行车专用道路

2030

30

15

过街设施

城市快速路必须采用立体过街方式,部分过街需求较大的城市主干路宜采用立体过街方式,其他城市道路应优先考虑采用平面过街方式。人行横道的宽度应根据过街行人数量及信号控制方案确定。主干路人行横道过街宽度不应小于5m,其他等级道路的人行横道过街宽度不应小于3m。城市主、次干路上的人行横道应有信号控制。

按照《深圳市道路设计指引(试行)》的规定,过街设施的设置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4-3 行人及自行车过街设施间距

道路等级

设置间距(m

城市快速路

400600

城市主干路

300400

城市次干路

200300

注:人流量极少的山岭路段,可适当加大设置间距。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新建文件夹 (2)\次干路.jpg

4-3二次过街安全岛及错位人行横道

人行天桥是为了避免车流与人流、非机动车平面交叉,保障行人安全通行,提高车速而设计的过街桥梁。人行天桥的布局应符合规划,并考虑过街需求、人流车流特征、道路交叉口、其他过街设施间距、交通组织形式等因素,合理控制建设规模。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天桥,桥下最小净高为5.5m;跨城市主干道的天桥,桥下最小净高为5.0m;跨城市次干道和支路的天桥,桥下最小净高为4.5m。人行天桥建设具体标准参考《深圳市人行天桥和连廊设计指引(试行)》。

2)夜间照明建议

城市道路照明根据道路使用功能的不同而分为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和人行道路照明两类。为确保城市道路照明能为各种车辆的驾驶人员以及行人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让驾驶员看清道路上有无障碍物或行人、路上有无异常状况,如路面损坏程度及位置,达到保障交通安全以及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方便人民生活、降低犯罪率和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3)交通标志和标线建议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向道路使用者提供有关道路交通的规则、警告、指引等信息的交通设施。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道路交通的安全与顺畅,更好的满足道路使用者的出行需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应在路网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道路条件、交通条件、气象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根据各种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功能、道路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交通管理需要进行设置。已有建设计划道路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应当按照《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 第1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执行。改造路段需完善交通标线,针对标线磨损的情况,及时补划标线,针对标线设置不合理的地方,重新调整交通组织后按照新的交通组织施划交通标线,交通标线缺失的路段,交通主管部门应该委托设计部门对缺失路段的标志标线统一设计后重新施划标线。

4.3 严格执法、违法等行为管理

加强对摊贩占道经营的管理加强对摊贩占道经营的管理力度,规范整治城市占道经营行为,保障行人及非机动车路权,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重点针对现状梳理的事故高发路段,不定期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机动车、行人违章、加大处罚力度。

建议由交警牵头,社区监管,加强路内侧违停车辆管理,通过综合执法以管理机动车违章、违法等行为。

加强重点车辆管理:建议由交警牵头,城管、社区等部门协助,加强重点车辆管理。

1)继续推进“禁摩限电”工作,加强对超标电动自行车执法力度,严禁电动自行车在机动车道行驶,切实做好机非分离工作;

2)加强对泥头车管理,固定其行驶线路,并通过GPS监控,加重对违规的处罚;

3)通过高清监控,抓拍大型货运车辆不按道行驶(靠右侧道路)以及超速行驶,加重对大型货运车辆违章的处罚;

4)对危险品运输车辆规定运输时段及线路。

4.4 科技创新,实现交通安全预警

研究开发交通安全预警平台。通过大数据平台,将历史数据、道路的物理参数(半径、坡度、路面平整度等)以及环境参数(气候、交通量、交通构成),进行整合分析,实时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通过电子地图、手机APP等软件发布,提醒车主小心驾驶。

4.5 教育宣传,提升交通安全意识

安全普法,增强法制观念:通过制定相应的交通安全教育课程,以社区、企业、学校为单位,定期对居民、员工、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设置安全宣传廊:由社区、企业负责,设置交通安全宣传廊,提升社区居民以及企业员工的交通安全意识。并将交通安全作为生产安全指标,对社区、企业进行考核。

利用特定宣传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 利用全国交通安全日(12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4月30日)、、世界无车日(9月22日)等特殊节日在校园内开展学生及家长互动活动,通过亲子体验以增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实施效果。

5 结语

交通安全事故涉及的层面广,内容多,要素复杂。本文在对交通安全事故黑点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交通安全影响因素,通过提出改善目标和原则,从而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