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改良技术对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的护理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1
/ 2

【摘要】目的:探究肌内注射改良技术对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的护理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门诊20203-20218月收治的60梅毒患者分组(各组30例)探究,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技术,观察组采用改良肌内注射技术,观察两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疼痛评分结果:两组疼痛评分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对比,观察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患者的护理,内注射改良技术可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可提升注射成功率,减轻机体疼痛,可推广。

【关键词】肌内注射改良技术;苄星青霉素;梅毒

梅毒属于慢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极易损伤机体各系统,威胁机体健康临床治疗主要采用苄星青霉素,是临床常用药物,其分子颗粒相对较大,常规注射多使用生理盐水中溶解,但是溶解度相对较低,且极易出现沉淀。肌内注射方易堵塞针头,无法提高注射成功率,不仅增加机体疼痛感,还易使护理人员工作量增加[1]肌内注射改良技术主要是将以往臀部肌内注射工作经验与留置气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注射方法[4-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60梅毒患者深入分析,选取时间为20203-20218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2-55岁,平均(43.55±5.36)岁;BMI:19.35-30.12 kg/m2,平均(24.71±2.51kg/m2。观察组18例,女12例;年龄33-55岁,平均(43.20±5.47)岁;BMI:19.14-30.67 kg/m2,平均(24.90±2.23kg/m2。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皮肤性病学》[2]中梅毒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均完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注射部位有硬结;心肝肾功能异常;机体炎症反应;研究期间退出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肌内注射技术:协助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确保局部肌肉放松,使用苄星青霉素注射(4 m L 0.9%生理盐水+120U苄星青霉素),摇匀后使用专用注射器(号针头)吸取药液,注射方法为二快一慢,快进针且推药应快而均匀,快速拔针。观察组采用肌内注射改良技术:药液准备:药液配置同对照组,注射液为5 mL,同时抽取0.10.3 mL生理盐水,避免药液残留而堵塞针头,同时将注射器内吸入0.5 mL空气,确保针头方向为上,患者准备:核对患者信息后向其讲解注射过程,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提高其配合度;将注射部位暴露后并进行皮肤的清洁与消毒。二次核对患者信息,通过交流讲解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明白注射过程中存在一定疼痛,属于正常生活反应,与之交谈中分散其注意力。护理人员左手拇指与食指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紧握注射器,迅速刺激注射部位皮肤,针头应与皮肤垂直,进针深度为针梗的4/5右手对注射器进行固定,避免移位,左手快速回抽,观察患者耐受力,在患者耐受力范围内均匀、微力将药液推入,推药期间禁止停顿;再次期间与患者交流,以此分散患者疼痛感受。注射后快速将针头拔除,使用无菌干棉签按压30 s,叮嘱患者留观察30 min

1.3观察指标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分别为1-3分、4-6分、7-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成反比。

2)对比两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注射成功为一次将药液完全注射;注射失败:针头堵塞、药液喷射,需进行再次注射。

1.4统计学方法

SPSS25.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pacer.gif±st检验,计数资料(n%)用X2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2结果

2.1对比两组疼痛评分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1两组疼痛评分比较spacer.gif±s,分

组别

n

无痛

轻度

中度

重度

对照组

30

413.33

516.67

1550.00

620.00

观察组

30

1860.00

1136.67

13.33

00.00

X2


4.860

P


0.001

2.2对比两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

两组对比,观察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两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比较[n,%]

组别

n

成功

失败

对照组

30

1653.33

1446.67

观察组

30

2790.00

310.00

X2


9.932

P


0.002

3讨论

目前,临床对梅毒的治疗主要采用苄星青霉素,但是此药极易增加注射失败风险,主要是因溶解环节可出现沉淀堵塞针管,增加疼痛反应,所以选择合适的注射技术至关重要[3]。因传统注射方法在吸取药液时未留置空气,同时推注速度相对缓慢,极易导致注射失败,进而需进行二次注射,所以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注射方法[6

]。肌内注射改良方法是在传统注射方法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如对药液吸取、推注速度等环节均进行个性化的优化服务,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与疼痛感受[7]

本研究发现,两组对比,观察组疼痛评分更低,且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更高,提示肌内注射改良技术可提高注射成功率,同时减轻疼痛。可能是因采用肌内注射改良技术在肌注药液期间,吸取药液后再吸取一定量生理盐水,可确保针梗内的药液进入至针管内,且保持针头通畅,避免堵塞;同时吸取少量空气,可使注射器内的药液全部注入,避免药液因反流导致注射失败,以此可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注射器吸入空气还可避免拔针期间皮下组织渗药,以此能够减轻皮下组织的不良刺激,进而缓解注射时的疼痛感受。此种注射技术可达到一定的进针深度(至筋肉层),同时进针速度较快且均匀,可使进针与肌注时减少对神经产生不良刺激,还能够使药液时刻流动,避免药液内颗粒过度聚集,起到较好的弥散吸收作用。在注射期间,通过与患者有效心理安抚与沟通,可使患者真切感受到心理安慰,有助于负性情绪的缓解,以此提升配合度,有助于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

综上所述,肌内注射改良技术在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艺英,陈群,刘甜.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改良技术在治疗梅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22402):206-208.

[2]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林郁清,叶智学,郑定凤,等.改良留置气泡技术对肌内注射药液外渗影响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2):159-162.

[4]曾惠虹.留置气泡技术在那屈肝素钙皮下注射的应用研究[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0,8(4):544.

[5]唐萍苹.留置气泡技术用于皮下注射小剂量药物的分析[J].健康女性,2020,012(022):P.117-117.

[6]何艳群,王雅杰,李韦杰,等.苄星青霉素对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检测指标的影响[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8):856-858.

[7]李双凤,闫宁,陈斌,等.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晚期妊娠合并潜伏梅毒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213):21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