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晋宁区人民医院 云南 晋宁650600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间收治的58例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29例。参照组采取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先有创后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H值、PaO2与PaCO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PaO2与PaCO2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H值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果表明,不同的通气模式对治疗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效果亦不同,有创无创联合通气法更适用,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速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通气模式: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治疗效果
肺源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者肺血管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它是一类严重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该病可导致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寿命。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措施,可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1]本次就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间收治的58例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探究对象,探究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间收治的58例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29例。参照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2.5±3.5)岁;观察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2.7±3.7)岁。纳入标准:两组经检查确诊为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均无其他对本次研究有影响的疾病;研究经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使用抗生素,确保患者呼吸道顺畅,生命体征指标趋于稳定状态,使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度保持正常水平。
1.2.1 参照组患者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打开呼吸机电源,连上氧气源。连呼吸机管路与加热湿化器。接集液瓶。打开空压机、加热湿化器和主机开关。对主机内的“泄漏量”进行检查,保证管路无漏气现象。CPR后心跳恢复而无自主呼吸的患者,采取A/C模式,潮气量Vt:10ml/kg,60kg,则600ml,f:12~18次/分;自主呼吸次数<10次,或呼吸无力者,采取SIMV模式,Vt按10ml/kg计算,50kg,Vt为500ml,f:12~18次/分;准备脱机者,采取PSV/CPAP模式,压力10cmH2O,逐渐降到8cmH2O,5cmH2O,然后脱机。[2]
1.2.2 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无创机械通气,后采取有创通气,通气方法同参照组。确定患者保持清醒状态、血流动力稳定、无面部创伤、对面罩有耐受性,给予患者无创通气,选择合适面罩。在开始前,清除患者口鼻异物,指导患者如何摘取面罩,使患者呈坐位或半卧位,床头抬高>30°。开启呼吸机,步骤同有创机械通气。无创通气IPAP:12-20cmH2O、EPAP:4-6cmH2O;压力上升时间:50-100ms;呼气敏感度:2-3档;吸气时间:0.8-1.2秒;备用呼吸频率:12-15次/分。动态复查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综合评估患者情况选择撤机时机。经通气治疗后,病人神志恢复,意识清楚,可自主呼吸,且指标正常,血压稳定,持续3d患者的状态良好,可进行脱机操作。取下面罩,将呼吸机Y管脱离患者,将主机调至“待机”状态,撤呼吸机通气管路,拔出氧气和空气气源管路。[3]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血气指标包括PaO2、PaCO2、pH值。[4]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H值、PaO2与PaCO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H值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O2与PaCO2水平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对比(X±s)
组别 | 例数 | pH值 | PaO2(mmHg) | PaCO2(mmHg)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29 | 7.31±0.14 | 7.34±0.12 | 59.1±4.3 | 87.3±5.8 | 69.3±6.4 | 53.9±4.4 |
参照组 | 29 | 7.29±0.17 | 7.31±0.14 | 58.2±4.7 | 66.9±6.1 | 68.5±6.7 | 62.8±5.2 |
t | - | 0.489 | 0.876 | 0.761 | 13.051 | 0.465 | 7.036 |
P | - | 0.627 | 0.385 | 0.450 | 0.000 | 0.644 | 0.000 |
2.2 观察组的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X±s)
组别 | 例数 | 通气时间(d) | 住院时间(d) |
观察组 | 29 | 10.9±4.3 | 14.5±3.7 |
参照组 | 29 | 18.2±5.6 | 23.4±5.1 |
t | - | 5.568 | 7.607 |
P | - | 0.000 | 0.000 |
3结论
肺心病于我国较多见,该病病死率较高,患病原因多与吸烟有关。患病因素包括遗传、环境、职业、气候等。按病情程度,该病可分为急、慢性肺心病。急性肺心病一般因肺循环受阻,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右心室快速扩张,并心功能衰竭。慢性肺心病因呼吸道疾病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可能造成右心衰竭。诱发因素为呼吸道感染、吸烟、过度劳累、过多饮水等。急性肺心病症状为起病急、呼吸困难、胸闷有窒息感、烦躁不安、出冷汗、神志障碍、休克等,或死亡。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可引发呼吸衰竭与右心衰竭。[5]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时,应先治疗肺心病。肺心病为严重肺部疾病,累及心脏,导致心功能不全,后出现呼吸衰竭。治疗措施以控制感染为主,按情况选用抗生素;改善呼吸道痉挛及呼吸频率,选用扩张支气管药,如特布他林;祛痰药,如氨溴索;采取持续低流量氧疗,可辅以无创呼吸机,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及患者情况使用有创呼吸机;控制心衰,选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强心药(地高辛等)。患者应注重饮食健康,低盐低脂,适当运动,预防受凉,坚持服药。肺部疾病发作可致痰、咳、喘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导致呼吸衰竭。[6]本文对比分析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的连接方式不同。有创通气是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后插管辅助呼吸,无创通气是通过面罩辅助呼吸。无创通气优点是方便、无创伤,于气道无影响,可降低肺炎等并发症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应用较广泛,效果良好,且患者的耐受度高。但不用于病情严重的病人。有创通气的通气效率高,适用于高压状态。但创伤大,病人较难受,人工气道影响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气道内黏膜无法保湿,无法消除有害微生物,易造成感染。且长期使用有依赖风险。[7]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H值、PaO2与PaCO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PaO2与PaCO2水平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H值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采取先有创后无创的效果更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不同的通气模式对治疗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效果亦不同,有创无创联合通气更适用,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速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欢,王燕,阿依尼沙·吾买尔. 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2017,3(4):31-33.
[2] 刘德智. 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18-19.
[3] 刘冬梅. 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2):18,16.
[4] 高艳红,于勤. 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7(71):78-78,86.
[5] 朱江. 机械通气在救治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2):169-171.
[6] 张华. 不同通气模式用于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8):18-19.
[7] 赵玉国,夏艺,路益娟. 不同通气模式在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临床研究,2017,30(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