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农业农村局,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农作物作为日常生活的基本品,对人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农作物的品质需要进行严格把控,以满足人们的高品质要求。将无公害栽培技术应用到农作物的实际生产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达到预期标准。为此,本文将从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如何加大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相应的研析,致力于帮助解决农业生产问题,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新常态化要求,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献策。
关键词:农作物;无公害种植;栽培技术
1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基本原则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要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确保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和标准。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或水资源质量较差等,都会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在标准化生产过程中,要确保程序的系统化,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丰富农作物的品种。针对现阶段新技术推广问题,相关人员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农民转变传统的种植思想观念,充分发挥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2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取得的成果
在农作物种植中使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能够取代以往的栽培方式,减少化肥、农药对人体的伤害。随着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提升,种植人员愈发注重农产品的产量。部分种植户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缩短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降低了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在使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过程中,要结合农作物生长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生长条件,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
通过长期不断的努力,我国已在这一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从对旱地小麦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来看,该技术提高了小麦的产量,且增产率超过30%,使小麦单产实现了质的飞跃,最大程度控制了对化学有害物质的使用量,在节约种植成本的同时,保证了农作物的品质。种植人员可以建立一套农业生产体系,使社会保障效益与绿色生态效益相结合。
首先,社会保障效益。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不但能提高粮食产量,还能解决我国部分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农业技术落后及部分农村地区的生计问题,从根本上缓解生产力矛盾,保障农业生产质量,实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质增效。除此之外,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大力推广,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为我国今后的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绿色生态效益。无公害农业种植栽培技术降低了有害物质的使用频率,与我国绿色环保生态理念达成一致,实现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无公害管理运行过程中,通过种子选育、栽种培育、果实收获3个方面对农作物整体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以绿色发展为基点,为实现绿色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1普及情况不容乐观
就目前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重视程度低、技术认知差、管理工作不完善等问题。整体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应用区域差异较大,在东部等较为发达地区应用范围较广,而西部等较为落后的地区,落实的情况不容乐观。而且很多地区难以适应新型的栽培技术,对该项技术仍然存在抵制现象,这就导致当地的粮食产量无法大幅度提高,阻碍实现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并且受制于经济、科技等因素,在地方开展技术应用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导致在栽培过程中出现其他问题。此外,传统的种植理念深入人心,农户短期内难以适应新型技术。
在技术管理上缺乏一定的实效性。无公害化的栽培管理技术关键是通过构建农业绿色生态体系来保证农作物的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而在我国部分地区过度使用化学肥料、违规使用生活用水进行灌溉等现象频发,严重阻碍了无公害化技术管理的有序开展,导致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为我国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2具体应用操作存在缺陷
在部分已经进行农作物种植无公害栽培技术管理的地区,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对作物进行栽培时,选育的品种没有达到技术管理的规范标准,甚至在栽培的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未能严格按照无公害化的标准进行作物生产。盲目地生产推广,未能考虑到当地的土地条件以及人员资金技术支持的情况,致使与当地实际的种植情况发生脱节,反而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管理理念是指在遵循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之下,将农作物生产的所有工序进行绿色的无公害化处理,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无公害栽培技术虽然逐渐受到市场青睐,但过分的市场投机,强行进行改造的方式,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体系的进步。技术人员的素质不达标,当地的土壤条件难以支持,种植的操作程序不规范,使得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成为了形式上的现代农业发展手段。
4加强无公害栽培技术应用的措施
4.1加强前期准备工作
在实施无公害栽培管理前,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条件情况进行严格分析,确保满足无公害化处理的标准,满足实施管理技术的要求。以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进行无公害化生产处理的前提,在实现无公害栽培的同时,确保当地土地环境质量的稳固。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要积极展开经济与政策技术上的支持,下派专业的无公害化技术处理人员进行生产管理,开展区域帮扶模式,实行一对一的专项农户技术传授计划,将无公害栽培技术讲解给农民,从根本上解决技术欠缺导致的农作物管理问题。实施规范化管理标准是提高无公害化技术应用的措施,种植人员的操作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无公害栽培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技术应用前,需要对种植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将田地实行个人责任承包制度,提高种植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管理效率。
4.2提高水肥农药监管力度
无公害化的栽培管理要求对肥料及化学病虫害防治有一定的标准。水肥管理作为农作物栽培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水肥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改善作物条件,增强其生长能力。因此,在肥料的选取上需要选择绿色肥料,进行无公害化的处理,按照规定标准进行严格的筛查,剔除不符合标准的肥料,尽量使用有机肥代替化学肥。在进行水环境管理时,选择最佳种植区位,利用多种浇灌方式摄取水分,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可以选择喷灌、滴灌及漫灌等多种方式,提高土壤的应对能力,减少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4.3加大良种培育技术
良种种植方法,可以从作物属性上有效杜绝病虫害的问题,提高粮食产量。优秀的农作物品种可以适应多个地区种植环境,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推进农作物种植无公害化技术管理的进程中,需要将良种的培育计划纳入实施规划中,根据无公害化管理的农田条件进行具体的良种培育,按照因地制宜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改良种子品种,有效解决因化学防治病虫害手段给作物带来的健康影响。简化病虫害治理方式,结合物理与生物防治方式,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为作物的无公害化种植提供帮助。
4.4应用信息智能技术
信息智能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进行无公害栽培技术管理中可以将智能监管、大数据土壤预测、植物条件状况分析等技术应用其中。实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等方式了解当地土壤状况,为前期的准备工作带来便利。
5结束语
现阶段,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人员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控。在应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时,要加强对选种、育种、肥水管理、农药使用等环节的管理,选择优良的农作物品种,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农作物种植,做好农作物生长期间的管理工作。同时,要转换主体开发模式,提高无公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生产绿色、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参考文献:
[1]王延强.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相关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9):68-69.
[2]柴淼.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J].农家参谋,2020(7):4.
[3]赵兴武.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分析[J].新农业,2021(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