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化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青少年社会化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蔡晓岚

郑州轻工业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2

社会化就是指人和社会两方面的互动经过,有着个人学习社会知识、形成价值观念、获得情感体验等过程。在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支持,否则社会化极易出现困境,这会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文将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文献梳理,以便对青少年社会化研究有更为系统的了解。

一、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社会环境作为青少年获取社会文化的媒介,社会环境的好坏影响着青少年实现社会化。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自身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不仅依靠物质因素,人的主观意识势必决定了社会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杨俊峰认为,社会文化在宏观层面上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化,同时又在微观层面中显现出来,社会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传媒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时代变迁时,会在细微处产生不同的影响,因为有着特殊的作用,被单独划分成一个影响因素来讲。

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网络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传媒不仅建构了我们的社会文化心理,政治变革与社会变迁,也在建构着个体日常生活及其价值观念、社会认知、情感经验、行为方式及社会化过程。

许泊舟认为网络一方面扩大了青少年的交往范围,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想不成熟,价值观也没有完全形成,会被外界轻易干扰,做出违反社会规范或者走向犯罪的道路。青少年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面会变得不爱同人交流,性格孤僻,阻碍青少年人格的完善。虽然大众媒体能够提前社会化进程,但也会出现部分青少年社会化延后的情况。

郝浩杰觉得新媒体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来说既有助于青少年汲取知识源泉,转变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又可以促进主体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来讲新媒体信息的良莠不齐势必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形成不良的消费观,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的三观。

赵婉君还从公众人物道德示范分析了对青少年的影响:过度的偶像崇拜使年少无知的青少年陷入危机,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公众人物的道德示范会引发严重错误示范效应;公众人物过度物质消费直接消解青少年群体的消费观。

胡治丞探讨了当下最流行的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青少年会因为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跟风从众、再加上平台监管不力等原因,被网络短视屏所塑造的角色所迷惑,对生活丧失希望;也可能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念;更严重的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焦虑。

三、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家庭在社会中是最小的单元,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的教育决定着子女会形成怎样的三观,好的家庭环境会带给孩子很多积极向上的东西,会牵动着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而家庭教育不良则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轻则使孩子变得自卑,重则促使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刘静认为青少年社会化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自我认同问题、价值偏差问题、能力问题、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把家庭划分为从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缺失四个方面对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产生影响,家庭有着极其特殊的作用,家长要发挥引导示范、鼓励支持、守望纠偏、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的作用。

漆仲明指出青少年社会化现代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集中在:其一,家长对子女的生活过度包办,忽视了子女的自主性;其二,没有认识到个人的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导致青少年的发展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其三,对学生如何去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重视不够。

布海璐和毛维国认为家庭氛围作为外在表现,是影响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把家庭氛围分为四类:环境氛围、情感氛围、父母人格氛围和文化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更容易造就身心健康的孩子,要保持轻松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要互相关心和尊重,营造民主的氛围,同时父母也要做好榜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水平。

郭秋娟则从家庭社会化功能为视角探究了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不良的家庭关系是导致青少年走向犯罪的原因,列举具体事例的家庭环境,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行为原因,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形成有道德缺陷的人格,这样的人容易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事情。

四、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同辈群体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时期,其影响日益显著。

钟钰聆指出,同辈群体之间的相处是更加平等的,更多是自发形成的,同伴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话题和方式,并且群体内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在出现不道德和违反犯罪的情况时,群体内其他成员会加以阻止,成员之间的互相影响,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群体内,青少年还能够承担更多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可以有机会学会社会生存模式,在今后的社会化生活中能够顺利扛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刘莎从青少年时期的同伴特点来讲,因为同伴关系是自愿形成的、是平等的,同伴之间不管使用什么通讯工具都容易交流,为了使同辈群体发挥更好的影响作用,作者指出几点老师和家长更好引导发挥作用的建议:要尊重和接纳同伴、注意教育方式的采取、注重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优势互补、更多的关注问题少年。

五、对青少年社会化研究状况的评价

(1)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首先,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关于青少年社会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研究内容很抽象,缺乏实证性的东西来支撑,没有创新的思路。如果从微观层面选择一个调查方向,有更多的事实论据会让研究更有说服力。

其次,大量的文献研究还存在一个常见的问题,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针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消极方面,而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方面的研究却很少,通过研究青少年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因素,有助于对该方面不好的影响的控制,但是对青少年社会化另一方向积极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试图构建一种干预方式,给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一种正向的引导。

最后,大部分的学者在研究青少年社会化时都是关注某一种影响因素的影响研究,但是在生活中,人所受的影响是综合的,不是单方面的,是包括社会环境、大众传媒、家庭环境、同辈群体在内的相互的作用。并且多数研究是在对比这四个方面,缺少研究这四个方面的关联,应该着重分析他们的内部关联,使得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会更系统,也更全面。

(2)对今后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研究的方向建议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青少年大多数的成长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的影响也应当被重视,同时,注意到五个方面之间的内部关联和相互作用,全面把握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另外,要向着实证性研究方向去,要保证研究切实可行,提出的建议有效可行,要针对事实研究提出具体真实的建议,保证建议的可操作性,避免没有调查、没有实践的空想结论,从实际出发,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作者简介:蔡晓岚(1997-),女,汉族,河南巩义,在读硕士研究生,郑州轻工业大学,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