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策略

朱静

张家港市福前实验小学 215600

摘要:要使小学生真正担负起为国家服务的重任,首先应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目前,我国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正确的处理好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要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针对我国小学学生的心理疏导相关对策,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

小学生因为缺乏社会阅历、课业负担过重等原因,在面临压力和挫折时,很难找到正确的、有效的应对方法,因此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行为。从而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从而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效疏导的重要性

第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其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学生所养成的生活习惯、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将会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小学生因为年纪太轻,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与意识,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在小学阶段进行心理辅导非常必要。第二,适当地进行心理辅导,能使小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提高。在进行心理问题辅导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情感进行正确的认知和管理,并能够从别人的行为、语言、表情等方面对别人的情感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遇到挫折时,学生能够自主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更加乐观地对待这些挫折。第三,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进行心理问题辅导,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使学生的个性能够更好的发展。在实践中,老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了解,包括他们的心理状况等,并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使他们能够自由地和老师进行沟通,从而使他们的心理辅导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应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工作中,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对发现的问题要提出并进行分析,以最优化的方式提高工作层次。其次,要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当前,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朝着更为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在资金、人才和技术上给予支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走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把它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来进行。同时,还要在平时的点滴教学中,从学生的言行举止入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卫生认识水平。

(二)采用多媒体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大多数的老师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转化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是因为小学生的学习速度很慢,学习时间也很紧。因此,要想有效地预防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在这一点上,多媒体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心理健康视频,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使用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可以使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

让小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利用他人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心理情绪进行进一步的调节,从而实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的主要目标。另外,老师要将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必须要融入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三)营造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老师们应该在课堂上进行更多更有趣味的活动。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性、趣味性更好地满足了小学生爱玩爱闹的心理特征。班级活动的形式多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放松,从而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班级活动的形式具体有:学习活动、班会活动、娱乐活动等。学习活动是指以演讲、辩论、竞赛等形式,将平时的学习内容展现出来,“玩中学,学中玩”。而班会活动,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相互理解。娱乐活动能够使学生们通过娱乐、游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并在一个融洽的娱乐环境中,营造健康心理。

(四)强化家校合作,形成全社会的强大合力

尽管在教育方面,学校和老师都有很重要的责任,但是,心理健康不同于文化课,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来自于家庭,而不是学校[1]。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并积极参与,与老师进行有机的合作,帮助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除了要对一般的内容进行引导和培养之外,老师还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和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老师的辅导不能取代对每个孩子的辅导,所以,父母应该主动与孩子合作,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关心孩子的学习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也应该对父母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使父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家庭教育功能,对孩子进行更好的心理辅导。

(五)开设专门课程,开展全学段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学校应在此基础上再增设一项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学校可以选用与之相适应的辅导材料,或者可以让校内的一支专门的师资队伍开展校本研究,为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效果[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动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采取活动的方式,而非单纯的理论教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活动课为主,并综合考虑辅导内容、学生年龄和心理发育特点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有规划地展开全面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热情,从而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科学、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活动的形式上,要遵循益智类、互动游戏、情境、角色扮演、演讲和辩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相融合的教学方法。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引起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慢慢地被影响,从而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老师们还可以将班会的教育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主题教育班会,并组织一些案例分析、安全教育、观影教育等心理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对学生进行及时、恰当的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身为小学老师,又是学生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者,让学生拥有一个没有太多压力,可以和父母、老师做朋友的健康童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小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他们处于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尤其容易受到周围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为此,小学教师更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进行深度的沟通,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秀凤.新时期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1(02)

[2]佟莹.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1(1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