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完善经济法,对市场中各类型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以维护市场秩序。但经济法在公共利益保护方面较为模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公共利益容易受到侵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上的矛盾冲突事件频发,影响了社会公平和稳定。本文就主要对经济法视域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相关突破对策。
关键词:经济法;公共利益保护;法律限度
1、经济法视域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问题
公共利益的保护关系着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在经济法视域下,公共利益的保护在于对各种经济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从而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大众的公共权益不受侵犯。这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作为支撑,才能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速度非常快,市场经济展现出蓬勃生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了稳定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稳定、长久发展,我国经济法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但由于市场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在法律上难免有遗漏和考虑不全面之处。
目前我国经济法在公共利益保护上的机制不够完善,未着重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我国经济法内容主要可分为强制性和倡导性两种类型,公共利益保护主要集中在倡导性内容中,但倡导性的规范缺乏足够的法律约束力,主要依靠各方自觉遵守,导致执行效果不佳[1]。在经济法中还同时存在公共利益概念不明确的问题。由于公共利益涉及的范围较广,概念不够明确,导致相关案件处理中缺乏清晰、有力的法律依据,影响相关法律条文的执行和落实,尤其在面临较为复杂的案件时,容易出现无法追责的情况,导致经济法的规范约束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在法律执行上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为公共利益的保护带来阻碍。如今市场经济活动类型多样,分工细致,各个主体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导致公共利益保护意识降低。许多执法人员对公共利益保护不够重视,执法力度不够,未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在经济法视域下,公共利益保护需要突破法律限度,通过完善立法进行约束,并加大执行力度,从而达到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
2、经济法视域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突破对策
2.1 完善实体法
经济法在公共利益保护方面的不完善,是影响公共利益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公共利益概念上的模糊,导致经济法中相关法律条文在执行上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统一、规范的评判标准,在实践中的约束能力和效果较差,未能达到预期的立法目标。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司法部门通常需遵循经济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当地经济环境和案件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导致公共利益保护法律限度的差异化。相关部门必须尽快完善实体法,增加公共利益保护相关内容,并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相关概念,对概念进行清晰的解读,使公共利益形成科学的司法解释。
公共利益的界定需充分依据我国国情,结合社会公共需求及相关法律制度进行综合考虑,可适当借鉴国外关于公共利益的司法解释,从而促进相关法律条文的不断完善,为公共利益的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为更好地保护公共利益,可设置一些弹性条款,让司法机关依据各地区情况和案件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判定。同时需强化司法机关的监督执行作用,规范公共利益评判方法,处理案件时必须遵循客观事实,严格依据法律中关于公共利益相关内容进行追责,避免徇私枉法、滥用职权情况,充分发挥出法律对民众各项权利义务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2.2 调整程序法
许多民众对公共利益存在错误认知,既想享受到公共利益的好处,维护自己的相关权益,又想要侵占公共利益相关资源,却不想承担对应的公共责任,导致发生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事件。此类案件若不能予以有效处理,会使公共利益的分配上变得越来越不公平,相关法律的执行变得畸形化[2]。因此,相关部门需调整程序法,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对民众行使权利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规范和限制,平衡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政府还需加强相关法律宣传,提高民众公共利益保护意识,使其自觉不去侵占公共利益,在享受相关权力和便利的同时,承担起公共责任,从而减少个人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问题。
相关部门还应明确对公共利益相关案件的法律程序,使案件处理过程充分体现出公平、公正和规范性,对相关责任方进行惩罚,从而警示民众不要为了个人利益去危害公共利益,促进公共利益的发展。为了保障案件处理的公开透明,可让社会群体参与公共决策,使民众充分了解案件始末,提高公共利益保护意识。科学合理的程序法有助于健全公共利益保护机制,为公民维权建立良好的渠道,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性和民主性。
2.3 加强维护经济秩序
良好的经济秩序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也具有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对市场秩序的管理和维护,明确公共利益的责任承担问题。近年来经济的不断改革发展,使得市场经济快速变化,日新月异,而经济法需要紧随市场变化和经济体制变革的步伐,及时调整法律体系中的相关内容,使其更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特点,能够有效对市场经济秩序予以规范和约束
[3]。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明确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对产品价格、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维护公共利益,减少冲突事件,保障市场经济的秩序稳定。国家可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规范,合理调整税收,促进产业化升级,调整市场经济运行情况,从而实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和发展。
2.4 强化社会公平保障
公共利益关系着社会上所有民众的利益,在公共利益保护上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强化社会公平保障机制。经济法视域下,需在立法、执法等各个过程中体现社会公平意识,以社会群体利益为出发点,对公共利益进行保障。同时需加强对市场经济中以消费者为主的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例如通过立法要求各生产企业定期通报生产、经营情况和产品质量检测情况,保障产品质量的合格合规,维护消费者权益。紧随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丰富、健全法律体系,并重视法律执行过程的规范性,确保法律的约束作用得到公平、公正地发挥。此外,仅依靠经济法的补充和调整,很难实现真正的公平,因此还需从全局视角出发,加强经济法中公共利益相关内容与其他法律体系中的相关内容的连接。例如将劳动法与经济法相连接,从保护公共利益的角度要求企业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条文的要求,予以员工设备、保险方面的福利和保障,对未给员工配置保险的企业予以追责。
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法视域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体现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执行操作不规范、公共利益定位模糊等多个方面,导致公共利益保护的效果不佳。相关机构需加强立法,完善和规范经济法中公共利益相关条款,调整程序法,规范相关法律的实际执行落实,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管理和维护,促进社会公平,从而使公共利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刘海志.经济法视域下公共利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优化措施分析[J].投资与合作,2022(07):190-192.
[2]杨文冲.基于经济法角度分析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J].上海商业,2021(12):168-169.
[3]姚薇.经济法及其社会公共利益探讨[J].法制与社会,2021(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