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黑龙江大庆市 166500
摘要: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业工程学科的生态农业工程进行创新与拓展,满足教学改革所提出的新需求,促进农业工程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农业工程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展开分析,探索乡村振兴融合农业工程学科教学的有效路径,满足生态农业工程创新需求,助力我国教育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得以同步发展。
关键字: 乡村振兴;农业工程学科;生态农业工程;创新策略
引言:乡村振兴所带来的新需求,意味着在展开农业工程学科教育工作时,需要重整农业工程学科教学模式,对农业工程学科内容进行拓展及创新。通过完成教育活动,培养出更多可满足当代我国农业建设的工程型人才。基于此,学校和教师方面需针对此问题展开深层次研究,精准把握农业工程学科教学工作创新与改革的正确路径,以此为基础拓展农业工程技术。
一、生态农业工程的基本内涵
生态农业工程可以被理解为是我国农业工程呈现生态化发展的一种状态,可充分满足我国当代社会及农业农村的实际发展需求。处于农业农村建设领域当中,以农业工程学科为基础,通过合理融入系统工程学理论、生态学理论,并且结合教学实况使用生态工程技术方法,综合考量农村、农业、资源、自然等各类环境因素,秉承着系统、整体、协调的基本发展理念,提高农业工程学科教学效率,确保为我国农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实质性辅助作用[1]。
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当中,充分融合生态文明相关思想,此种应用生态学原理,充分融合了现代技术手段和系统工程方法,以此为基础生成、综合利用。并且,能够为我国农业社会提供高效资源的生产方式,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是我国在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所构建的完善技术体系。同时,在本文中所提出的生态农业工程和原有的生态农业工程也存在一定差别,本文中的生态农业工程基于原有农业生态工程所发展,充分彰显规模性、现代性。通过确保生态工程和农业工程的深度融合,可展现二者更多的价值。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工程学科的生态农业工程创新拓展策略
(一)充分发挥农业工程学科价值
对农业工程学科进行深入分析,可明显发现,农业工程学科可作为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所存在,同时也是当代农业科技进行有序转化的关键组成因素,更是我国农业在未来获得理想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而乡村振兴,则是解决我国农业以往发展中存在多种问题的重要政策。基于此,在对农业工程学科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革新的过程中,需从细节着手,关注学科特点及教学价值,确保可为学生展现更高质量的学习空间,满足乡村振兴的基本引领,做好生态农业工程的创新拓展工作。例如,在开展农业机械使用知识的教学时,可带领学生深入解读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探讨农业扎机械知识能够为推进我国乡村振兴工作做出哪些贡献,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生对农业工程学科的认知,加强学生对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工作的认知,为学生形成扎实基础知识根基,发展知识应用能力做好辅助[2]。
(二)以农业工程学科拓展生态农业工程
在对生态农业工程进行创新、拓展时,需要重点强调生态学理念,根据生态学原理,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均可呈现同步发展的良好状态。基于生态农业工程的特殊性,需充分使用农业工程学科的基础,以此为前提促进生态农业工程的良性发展。在此过程中,提出着重探寻处于农业生产体系内的规律,捕捉农业要素和环境因素间存在着的复杂关系,以此为基础充分彰显生态学的精髓和价值。同时,为促进生态农业工程的良性发展,应当坚持以我国农业发展实况为引领,对农业工程当中二级学科领域进行综合管理,关注生态化发展技术的融合问题,完成系统、整体的规划、设计和落实,最终确保可呈现协调的发展状态。
(三)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通过构建起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科特点和生态农业工程的建设需求纳入培养模式中,为生态农业工程输送更多高端专业型人才。首先,学校方面需合理、科学地完成学科规划工作。结合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及面向对象,对人才培养结构进行优化。同时,对农业工程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增加现有课程的设计比重,提高农业工程学科中关键课程的地位。农业工程学科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对其所生成的实际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例如,关注创新,促进学科方向呈现出较强的创新性特点。完成对学科规划工作的系统性设计,促使生态农业工程学科可以获得良性发展,满足乡村振兴和新农业格局建设的需求。其次,重点关注农业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问题。农业工程是生态农业工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农业工程得到创新与拓展的一种具体体现。在展开人才培养工作时,应当重视其农业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特征,例如,农业电气化、农业水利工程等,此类课程的基础性特点均不容忽视。同时应当关注农业工程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明晰学科后续发展目标。最后,坚持培养专业学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基于农业工程学科的知识特征多样、复杂,包含生物学、生态学、农业经济等等,在展开人才培养工作时,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知识基础的复合型人才,例如,针对农业机械使用与培训,既要保证学生获取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要确保学生能应用知识完成实践,解决后期工作时的实际问题。在设置学科专业时,要确保设置工作的全方位特点,能够覆盖更广的范围,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科是否能够满足农业的时代性特征,彰显学科特色、学科价值,紧紧跟随农业工程学科的教学改革前沿,确保可真正凸显农业工程学科的实际设置价值,培养农业工程学科相关专业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结束语:综上所述,提出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可充分凸显乡村振兴中农业工程的实际价值,满足乡村振兴中对于建设我国农村的基本需求。同时,也对生态农业工程起到宝贵的支撑性作用。基于此,需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工程学科的生态农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精准捕捉农业工程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为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可持续进步奠定坚实根基。
参考文献:
[1]魏秀菊, 廖艳, 朱明.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生态农业工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2, 30(12):2023-2035.
[2]尹冬雪,姬江涛,李心平. "互联网+新农科"助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 Show大学, 2021, 000(010):P.17-19.
杨维敏,女,汉族,籍贯:肇源县,1971年-12月出生,工作单位:肇源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邮编:166500,职称:工程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