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省 潍坊市261053
摘要:高校绩效评价管理对于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事业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内部,绩效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学校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并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同时,评价结果还能够为学校领导层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特别是在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决策上。在高校外部,绩效评价结果也能够反映出学校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提供指导意见。本文从高校绩效评价的目标出发,了解目前高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希望可以为推动高校内部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预算;绩效;高校绩效评价
一、高校绩效评价的目标
第一,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绩效评价,促进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第二,提高科研水平。通过对科研人员科研工作绩效的评价,鼓励科研人员更加积极地投入科研工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第三,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对高校社会服务工作的绩效评价,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第四,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对高校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价,促进高校管理效率的提高,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提高高校整体管理水平。
二、高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高校存在对预算绩效评价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一些管理层只关心资金是否充足和使用是否合规,却未能真正关心资金使用所产生的效果。同时,部分项目管理人员抱着应付心态对绩效评价进行投机取巧,忽视资金实效。此外,其他部门对预算编报和绩效目标设定也缺乏积极性和配合度。由于整个管理层对绩效评价的认识不够深刻,往往忽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财务人员的工作。另外,由于缺乏专门的、配备足够人员的绩效评价小组,预算绩效评价经常流于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改进。
(二)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
第一,高校绩效目标过于简单化,没有考虑到高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会导致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仅仅是表面上的成效。第二,高校绩效目标缺乏科学性,没有精细的分析、诊断和预测,可能会导致目标设置不合理或者过于理想化,难以实现或难以达到高校实际需求。第三,高校绩效目标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到高校内部的特点和外部的环境变化,可能会导致目标跟实际情况脱节,没有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第四,高校绩效目标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节点,难以指导高校的具体工作,也难以实现监管和评价作用。
(三)绩效管理监控不足
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对执行进度、执行效率、支出情况等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预算的绩效目标得到有效实现。如果仅关注编制预算时的绩效目标和执行结束时的绩效评价,就难以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预算绩效评价缺乏客观性和可信度。
(四)预算绩效评价不够客观准确
很多高校由于额外成本没有被列入预算,缺乏资金保障,无法实施开展。这种情况下,高校可能会认为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的成本较大,而评价产生的效益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证明,因此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还有的高校认为评价不值得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考核效果,导致评价缺乏实际可考证的数据。这种情况下,高校可能会关注评价带来的成本而忽视评价带来的效益,从而导致评价缺乏实际可考证的数据。
(五)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强
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没有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奖惩激励挂钩,作为人员晋升、奖金薪酬激励的关键因素,以发挥绩效评价对于风险防范的约束作用。另外,预算、绩效、项目三者相互分离,导致绩效评价结果无法对资源配置产生明显的导向作用。高校需要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将预算、绩效、项目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协同配合的管理措施,并将绩效评价结果充分运用,指导决策,提高资源配置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高校绩效评价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制度体系
第一,要明确目标。高校应设定明确、可衡量、可追踪的目标,如学生成绩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等。第二,要建立评价体系。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针对不同领域、部门分别制定相应指标,并为其量化、标准化,以便于比较、评价。第三,要完善绩效考核机制。高校应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方法,并具体到人、事、物的层面进行测算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绩效调整和优化管理。第四,要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的监督机制,防止出现数据造假和其他不正常行为,确保评价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建立预算绩效指标库,完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
确定指标体系的框架。首先需要根据高校的发展目标、战略规划和组织结构等要素,设计指标体系的框架。可以采用BSC等管理模型进行设计。在框架基础上,通过对高校职能部门的业务、工作流程和业务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本校管理与控制的量化指标。对于每一个量化指标,需要设计相应的计算公式,以确保指标的可计算性。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需要建立数据采集、检验和汇总机制,包括对原始数据的质量控制、数据审核、数据计算等。通过对各个指标的得分加权计算,形成绩效评估结果,从而实现对高校各相关部门、岗位绩效进行评价。
(三)明确预算绩效目标,构建复合型指标设计与评价体系
在构建预算绩效指标时需要明确目标,定量指标需要有可靠的数据支撑,定性指标需要清晰准确地描述。可以参考平衡记分卡的思想,在构建预算绩效指标时借鉴财务维度、服务对象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四个维度,分别设立具体目标,并在每个具体目标下设立若干绩效指标。通过这种多维度的复合型绩效指标,可以实现对预算绩效的全面丰富评价,从而更加科学地反映实际情况。预算绩效目标的明确性、多维度评价的必要性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关键。通过合理构建多维复合型绩效指标,可以有效实现绩效目标范围明确、指向清晰,为预算绩效评价提供更好的依据,同时也为高校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四)选用适当的绩效评价方式
针对复杂多维的经济业务结构和多元数据构成,需要创新评估方法,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这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标杆管理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优劣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组合运用。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从而提高评价质量。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充分考虑不同维度的因素,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内涵,准确评估预算绩效的成效与贡献,为高校的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
(五)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预算绩效评价
高校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或者聘用专家团队来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这些机构和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绩效评价经验和相关制度的知识,能够识别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漏洞,提出改进建议,并对项目绩效目标指标的设计和评价方式提供建议。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或者聘请专家团队,高校可以有效提高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帮助高校深刻理解各项预算绩效的内涵和实际意义,从而更加科学地制定预算绩效目标,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质量和水平。
(六)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对于实施效果不理想、资金使用效率低的项目,可以根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减少或取消预算资金分配,优化财政资源的配置。这样可以避免浪费财政资源,促进预算绩效的持续提高。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实施奖惩机制,可以激发人员的投入积极性,提高公益服务的质量。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可以让投入较大的项目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激励,有助于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公益服务的质量。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项目预算管理中,绩效评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控制项目预算支出,确保高校项目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高校正常运转提供支持。希望可以通过研究,有效提升高校项目预算管理的水平,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芳芳.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应用研究探析[J].商业观察,2021(35):38-40+43.
[2]周博文.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21(14):114-115.
[3]邵明昱.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21(11):94-95.
作者简介:梁志强,男,1979年01月,汉族,中级,本科,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