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新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大思政”背景下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新模式探索

刘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摘要: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创新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把思想 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新局面。本文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思政教学要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阐述如何将思政要素融入专业课程中,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职业素养和爱国情怀,探索包装工程专业课程在新时代实践课程思政的新路径。

关键词:包装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积极践行习总书记的指示,加快课程思政的推进将有利于学生政治、文化、思想、品德上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专业教学为载体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提高育人效果。面对商品经济社会,包装工程专业要为文化传播业、信息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培养大量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鲜明、全方位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包装工程专业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课程思政就是探索一种旗帜鲜明的立体化育人模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使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从包装工程专业开设课程思政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思政教学要点、及构建形式多样的沟通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课程思政可理解为课程承载思政,思政与课程同行,是一种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融入价值观、能力培养和理论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要求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使思政理论与思政实践有机融合,确保学生能自然接受,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目标。

包装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达到立德树人目标;在润物细无声的讲授分享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在通过

该课程学习后,启发学生对人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明白人文、思想、社会与科学的紧密相关性,并对于其中的思维方式的相通性加深理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

的思维认知水平;旨在向同学们灌输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将爱国情怀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思政课程建设的宗旨和理念。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专业课程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中凸显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在课程授课过程中重视育德效果。实现课程设置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教育目标融合到一起,同时把握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注意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的组合编排,将思政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

包装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立足上海理工大学工程型、创新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定位,持续贯彻对接行业、改造专业、引导就业的理念,通过对相关行业和包装企业的调研学习,进一步对接包装行业对专业知识体系的需求,优化课程模块,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结合本学科专业课程实际,将思政教育纳入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修订完善相应课程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完善课程配套实践教学。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课程思政建设要靠教师去落实,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要求授课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德育意识与德育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解、对国家方针政策和育人目标的准确认知的能力。 授课教师的自身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发挥课程思政效应。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

在专业课程自身建设过程中,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力争做到知识传授明晰化,能力提升落实性,育德功能实现性三者合一。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

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最终以学生的实际收获为检验标准。本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首先,坚持基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德育和素质的要求。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自身特性的研究。当今大学生处于一个思想舆论相对多元化的时代,网络和社交媒体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过程,不同生源地区的学生在思想观念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要避免一体化显性化标签化功能化等问题的出现,通过确立同向同行目标、系统谋划建设方案、灵活施教、科学评价等方式来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提高教学成效。

三、课程思政教学要点及教学方式

每一门课程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求,只有对每门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进行认真挖掘,并在授课过程中进行系统设计与规划,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学中有扎实的落脚点,才能将教书育人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以包装材料学课程为例,包装材料学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深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在授课过程中,针对课程单元内容,通过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及隐形渗透式等方式将知识的讲解顺势引入相关知识创造者的重要观点,加以引导,使学生产生思想和认识上共鸣。同时,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规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做到与学生愉悦地沟通,大到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到日常行为和思想动态,旨在培养思想高尚,品行端正,专业技能扎实的应用型高级包装工程专业人才。把专业课与思政课知识点进行融合,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德的目标。

参考文献

序号

[1]葛晋,何翔,李波,翟珊莹.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2019(28):265

[2]张群利,刘兵,王桂英,张希栋.《包装材料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9(24):112-113

[3]栾世杰,潘杰,李森.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包装教改,2019(5):57-59

[4]何敏.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探究[J].信息周刊,2019(15):390

[5]陈卓国.论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课程学,2019(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