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历史考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历史考察

何丽娜

聊城大学商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1993-2002年期间伴随着第一家“民营银行”诞生而开启了民资入股新时期,随后2003-2012年民营银行在波折中跨入筹备期,2013年以来民营银行进入常态化设立阶段并在长期处于平稳期,这个阶段基本概括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历史演进,并展现其在每个阶段内的发展特征。考察民营银行的发展历史,探究发展困境并提出未来的战略选择,强调从银行与政策制定两个角度完善民营银行,将为促进民营银行与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民营银行;民资开放;经营能力

2014国务院首次启动五家民营银行试点后民营银行设立正式打开了闸门。目前中国民营银行已携同金融体系度过了9年千变万化的岁月,如今民营银行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改进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与分担政府压力方面具有突出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追求高质量发展阶段,二十大报告还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探究民营银行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的选择。

、民营银行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第一家“民营银行”诞生,开启民资入股新时期(1996-2002年)

1966年,虽然民资已经能够进入银行业,但在当时银行业还未真正意义上向民间资本开放,因此这一年成立的中国第一家由民资控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即民生银行实际上并不是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而更像是一个“公私合营”的企业。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银行业在向民资开放方面取得进一步的进展。

由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一路向好以及民间资本在银行业中占据的比例不断增大,民众希望成立民营银行的心愿也逐渐走向台前。2000年以徐滇庆与吴敬琏为首的50多位经济学家组织建立了长城金融研究所,携手研究民营银行在中国得以成立的方案,进而引起了一场关于民营银行的激烈辩论,在民营银行产生的进程中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2002年,民间资本在股份行和城商行总股本中的占比分别为11%和19[1]。总体而言,该时期银行业在多领域向民资开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启了民资入股新时期。

(二)民资开放进程加速推进,民营银行在波折中跨入筹备期(2003-2012年)

2003年,徐滇庆教授主导的长城金融研究所经充分研究后向银监会提议建立江阴商业银行、西安长城银行、沈阳瑞丰银行、南华银行和民华银行这5家民营银行,但由于其存在的风险过大导致银监会拒绝该申请。随后,志高集团、泰力实业等一系列尝试筹建民营银行的企业均以失败告终而且广东南华银行、建华民营银行相继因政策限制被叫停,2004年民营银行成立之路进入相对停滞阶段。

虽然民营银行设立初步遭遇了波折,但是原银监会一直推动民间资本积极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商业银行IPO、增资扩股与农村信用社改制等多种形式踏入金融服务领域[2],民资开放进程在此时期有所加快。在同一时期,浙商银行得到重组准许,意味着民间资本凭借产权结构改革形式进入银行业的路径得以实现。到2012年底,股份行和城商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分别为41%54%[3]。特别是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构成中,民间资本所占比重超过90%,一直独占鳌头,民资开放进程呈现加速推进趋势。

虽然在这一阶段,在我国的金融体制尚不规范、民企不够成熟以及对银行认识存在不足这些限制条件下,民营银行成立之路进入相对停滞阶段,但是监管部门对民资、民营却秉持审慎与开放的态度,其借助小贷试点、村镇银行等多种方式逐渐迫使民营银行真正得到设立,民营银行在波折中跨入了筹备期。

(三)民营银行进入常态化设立阶段,长期处于平稳期(2013年至今)

20143月,国务院第一次开始对五家民营银行进行试点,9月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建立五家私营银行,民营银行首次得到正式设立,为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开启了新格局。民营银行历经2014年展开试点工作与2015年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到2016年我国民营银行批准设立工作已经开始进入“常态化”。在这一年,我国监管部门以“成熟一家、设立一家”为设立原则,批准了安徽新安与湖南三湘等12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

2017年末,以上17家民营银行都已正式运行并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破除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等障碍中逐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原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可知,这17家民营银行于2017年的总体经营情况较好。在资产方面,截至2017年末,民营银行总资产实现大幅度上升,比2016年上涨85.22%,金额达到3381.40亿元;在利润方面累计净利润总额为19.67亿元、资本利润率为5.06 %与资产利润率为0.76%,依次比上年增长2.09 倍、0.3个百分点与0.04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民营银行持续蓬勃发展,从1月至

9月期间共计取得33亿元净利润、1.02%的资产利润率与0.48%的平均不良贷款率,这些指标都显著高于2017年,民营银行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而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比率分别为18.83%79.54%,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都明显超过同期国有大中型银行,这些都表明民营银行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

民营银行的设立时隔两年再开闸,停止2年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短窗口,20191819家获批设立。截止20205月,全国已经有19家民营银行开业运营,民营银行普遍进入盈利状态,总体发展呈现出较好态势。2021年上半年,虽然大部分民营银行的经营业绩与2020年相比具有较快的增长,呈现出净利润和营收增长幅度普遍超过其他银行,但是也存在一些民营银行净利润与营收下降、“增收不增利”或“增利不增收”的现象。到20216月底,民营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农商行的净息差为3.84%2.02%2.24%,前者远高于后两者。同时民营银行加强了防范风险的能力,拨备覆盖率突破300%的水平线。因此,我国民营银行基本呈现出增长、健康发展的态势,与国有银行相比其所具备的优势日益凸显。

通过梳理民营银行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历程可知,民营银行进入常态化设立阶段并长期处于平稳期,这顺应我国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标志着我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民营银行的战略选择

一是采取模仿和追赶的策略。最大限度发挥后发优势,汲取传统银行的宝贵经验,凭借自身灵活的制度机制优势,以综合化、轻型化与数字化战略为中心构建业务体系。二是培育特色化经营模式。聚焦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找出传统银行的短板为突破口;针对自己的客户定位和产品体系的商业模式,建立有序合理的组织架构和流程体系。三是扩展准入并放宽限制。在实名认证、风险可控、技术可靠与交叉审核的前提下,促进远程开户,取消“一行一店”限制,加快新成立的民营银行进入同业拆借市场进行流动性管理和发行金融债券以获取资金。

参考文献:

[1]朱孟楠,胡富华.民营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4( 07) : 58-62

[2]红花.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与启示[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01):93-96.

[3]李健,马媛.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5(07):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