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其原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小学科学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其原则

王兴华

沈阳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44

摘要: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需要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一定的原则。随着情境教学法的不断发展,李吉林、崔金赋等人已经对情境教学应坚持的原则做过深刻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应该遵循的原则,以期保证科学课堂有效进行。

1小学科学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1.1情感驱动理论

在积极情感的引导下,学生关注到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不自觉地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上。随着情境的延续,学生的情感逐步深化,最终情感弥散渗透到学生内心世界,成为学习的内驱力。[1]

1.2暗示诱导原理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进行过多次教学改革,并且提出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为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教师大多数还是习惯性地采用“填鸭式”教育方法,将教学内容以直接传递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加重了课业负担,而且阻碍了学生的潜能发展。[2]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情境教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情境性以及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并且在面对不同情境时,需要对已有知识做出重组。同时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还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

由此可见,进行情境教学需要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在适宜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实现知识的“顺应”。

1.4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以此表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但要落在最近发展区内,并且能够带动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适应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1.5人本主义理论

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将“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意义学习、内在学习和自由学习,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罗杰斯提倡“非指导性教学”,要求教师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教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人的价值的实现。[3]

这一理论要求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积极动脑思考,彻底摒弃直接灌输的做法。

2小学科学情境教学的原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使用任何教学方法时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否则将难以有效地发挥本教学方法的效果,当然,情境教学法也不例外。在充分分析国家政策、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小学科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首先应遵循科学性这一原则,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符合教育和教学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确保情境教学的科学性。

除此之外要符合教学实际,情境本身要紧贴教学设计,摒弃情境虚幻化、情境游离化、情境过度化等实践误区,否则学生很容易跳出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

2.2生活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这要求创设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得到的,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感。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认真思索,运用直观又真实的素材,并且对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加以加工,使之更应用于小学科学的课堂。[4]

2.3实验性

实验是科学的灵魂,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教师要尽量设置实验的情境,通过实验这一媒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由教师设计简单的实验活动,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活动。

2.4针对性

首先,本原则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一定要针对所教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有针对性的情境,并非不管实际情况随意设计情境,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积极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有针对性地掌握知识。

2.5趣味性

宋代陈颐曾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小学时期,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在学习时固然如此。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拥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好奇心强,当教师创设的情境足够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时,学生很容易对课堂产生兴趣,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6多样性

科学课程的知识是丰富多样的,可供我们选取的情境形式也举不胜数,在科学课中,假如每堂课都用同样的方式设置情境,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会审美疲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最好是针对不同课程设置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情境。

2.7启发性

情境教学与传统的灌溉式教学的区别正是在于它的启发性,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是循循善诱的,启发性是科学情境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领悟、掌握知识点。

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中设置情境教学非常重要,设置适宜的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明白创设情境是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情境创设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本校、本班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设置情境。

参考文献

[1]卢家楣.论情感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06(12):55-60.

[2]田慧生,彭小明.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与操作体系——读《李吉林文集》有感[J].教育研究,2006(09):43-46.

[3]王灿明.情境教育四十年的回顾与前瞻[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2):132-140.

[4]张嘉欣.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中学段情境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