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CT与MRI诊断椎体骨折的临床准确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探讨CT与MRI诊断椎体骨折的临床准确度

徐玉娇

南京明基医院放射科  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目的:为寻求椎体骨折的最佳诊断技术,现利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探讨CT与MRI在该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参与本次实验的50例患者均为我院2021年度收治,所有患者均存在椎体骨折病症,且依次接受CT与MRI。汇总分析每个患者的诊断情况,比较这两种技术手段在该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差异性。结果:利用MRI诊断椎体骨折的准确率为(98.00%),CT的相关数值为(96.00%),数据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与MRI对椎体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都很高,均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对该类患者的后续治疗起到有利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CT;MRI;椎体骨折

引言:椎体骨折是医院骨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症,根据病症性质不同可分为良性椎体骨折和恶性椎体骨折两种。前者的人数占比相对较多,且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人为主,通常因骨质疏松、高处坠落和交通事故所致。虽然后者的人数占比很少,但治疗难度非常高,其致病原因往往为原发性或转移性的肿瘤,极容易造成病灶细胞的迅速扩散,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而选取科学恰当的诊断技术,不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椎体骨折患者的病症情况,为患者后续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针对性的信息参考。还可以改善该类患者的诊治体验,有效避免护患纠纷事件和误诊漏诊情况。为椎体骨折患者的及早康复,起到极为有利的促进作用。本文详细探讨了CT与MRI诊断椎体骨折的临床准确度,以此为改善该种病症的诊治效果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度我院收治的50例椎体骨折患者,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范围为32-65岁,平均年龄为(51.59±1.47)岁。致病原因:高处坠落5例、骨质疏松13例、交通事故30例、原发性肿瘤2例。每个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椎体骨折病症,且患者在精神状态和肝肾功能等方面无严重疾病。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实验研究的各项要求。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接受CT检查,医护人员应在协助患者保持规范姿势后,将管电流、管电压、采集层厚、准直、矩阵 、扫描时间分别设置为350mAs、120kV、3mm、64×0.625、512×512、16s,并严格按照检查流程完成每个扫描步骤。待患者扫描完毕后,医护人员应通过容积再现技术与多平面重建技术相结合,实施扫描图像的针对性加工处理,使患者脊椎冠状面、水平面和矢状面的具体情况得以展现,为后续的病症诊断和研究分析提供多方位的信息参考,令CT诊断效果也达到最佳[1]

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医护人员利用超导核磁共振谱仪对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平扫检查,同时实施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并完成表观扩散系数的测量工作。医护人员在开展MRI检查的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完成各项步骤,还应详细记录相关的数据信息,为后续的临床诊断提供有利的信息依据,令其治疗效果达到最佳,让椎体骨折患者的病症问题及早改善[2]

1.3 观察指标

由本院两名工作经验丰富且专业水平较高的医师对每个患者进行规范检查和阅片分析,从中得出相应的诊断结论。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结合公式:诊断准确人数÷例数×100%=诊断准确率,得出MRI与CT在椎体骨折中的诊断准确率,以此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为后续的研究探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的患者数据均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并采用(%)、X2、(P>0.05)分别完成效果标识、数据检验和数据无显著差异的标识工作,以此突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论,令研究结果变得一目了然。

2.结果

2.1 MRI与CT在椎体骨折中的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1。

表1  对比MRI与CT在椎体骨折中的诊断准确率(%)

诊断方法

例数

诊断正确人数

误诊人数

漏诊人数

诊断准确率

MRI

50

49

1

0

98.00%

CT

50

48

2

0

96.00%

X2

2.114

P值

>0.05

3.讨论

骨质疏松、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和肿瘤是椎体骨折病症的常见诱因。由于每个患者的致病原因不同,所以其治疗方法和护理原则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达到“对症下药”的临床干预目的,医护人员通常会先利用影像学技术对椎体骨折患者的病灶位置和病症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此搜集该种疾病相关的数据信息,使临床治疗更具针对性,为椎体骨折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3]

而目前我国医院临床诊断中所使用的影像学技术,主要分为X线、CT和MRI三种。其中,X线在各类病症诊治工作中的应用年限相对较长,且整体价格较低,备受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将X线应用于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能够通过多个方位的图像明确患者椎体的损伤范围和具体位置,也可以为椎体压缩程度的推断工作提供有利的信息参考,全面展现患者脊柱的改变情况,以便开展后续的临床治疗

[4]。但X线在诊断椎体骨折病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即图像内容会时常出现重叠。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椎管改变程度和骨折椎体移位效果的推断准确度,进而导致漏诊的现象发生,使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而且,X线在诊断椎体骨折病症时难以区分骨折类型,也无法判断骨折的良恶性,对接下来的病症治疗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5]

鉴于X线在诊断椎体骨折过程中的弊端过多,本次实验仅深入研究CT和MRI对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利用CT诊断椎骨骨折病症,既能够清晰完整地观察患者骨折线的走向情况,还可以详细了解碎骨片的大小、数量及位移情况,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信息参考。尽管CT诊断在图像分辨率这一方面占据优势,但仍不乏漏诊情况的发生,且该种技术手段难以对椎体骨折的良恶性情况进行精准鉴别。随着近些年我国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CT诊断方法也与多平面重建技术相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椎体骨折的诊断准确性,

让图像内容变得更加立体直观,为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发挥出了有利的帮助作用[6]

MRI在椎体骨折患者诊断工作中的应用,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即该技术不会给患者带来辐射影响和创伤效果。而且,利用MRI可以清晰完整地观察患者各项软组织损伤情况,具有极强的敏感度和鉴别能力,这一点是X线和CT无法与之媲美的。所以,MRI在各类疾病诊断工作中的准确率通常较高,椎体骨折病症也不例外。尽管MRI在多个方面均占据优势,但仍存在费用高、无法清晰显示骨折线及位移情况这两大缺陷,对椎体骨折患者的诊治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本次实验利用数据对比的方法,详细分析了CT与MRI在椎体骨折患者诊断工作中的具体表现。经过数据汇总可得,MRI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8.00%),而CT的诊断准确率为(96.00%)。数据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CT与MRI均可在椎体骨折诊断工作中发挥出显著的优势,有效降低了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概率,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信息参考,促进椎体骨折患者的及早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瑛晖,边雪峰.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169-170.

[2]孙林.脊椎骨折应用放射平片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对照[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71-72.

[3]林森.SPECT/CT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价值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186-187.

[4]胥冬冬.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51-53.

[5]赵庆生.探讨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68-168.

[6]李泽龄,杨彬,周倩静.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多发性足骨骨折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