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学院 430212
摘要:以戏剧、数字媒体、电视制作等形式呈现的电影专业人士。,他们不仅需要对文学、艺术、交流等理论知识,还需要摄影、视频编辑和后期特效等实际操作技能,以便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些实操能力的习得,单靠老师的讲授演示、学生的同步操作是不够的。本文对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摄影实践类课程改革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引言
当今中国影视相关产业正处于从无序竞争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升级时期,行业整体人才供需矛盾突出,高素质与专业性强的人才需求缺口依旧较大,高校影视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需求目标相差甚远,以往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很难适应新时代中国影视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需求。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为今后影视类相关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明确了改革目标与方向。新文科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向与推动力,主要原因在于新文科建设以守正创新、学科交叉而来,适应中国向着新的百年跃进的更大力度、更为开阔的学科发展方向。
1课程交叉融合与学科间交叉融合
课程交叉融合是原点,跨专业课程教学交叉融合与人才联合培养是启动新文科本科教学改革的原点,也是很好的试金石。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课程教学交叉融合可以通过课程共建、跨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作品联合创作等方式开展,形成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关系,从而解决当下各自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就业竞争力以及实现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新青年的最终目标。随着视频拍摄普及化,影像的设计与制作能力将逐步成为本科院校摄影与制作专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视觉特效制作公司与从业人员并不少,且行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持续旺盛。但现实状况是,中国的视觉特效公司依然身处产业链底层,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公司少之又少。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培养大量具备文案能力、设计能力、掌握高科技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影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本科院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方向,要从影像的拍摄与制作能力逐步转变为影像设计能力、影视科技创新能力,最后才是影像拍摄与制作能力的转型升级。
2影视摄影与制作课程设置
2.1实践教学指导
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教师可以远程管理学生在校外拍摄的相机,将相机连接到他们的终端设备(如显示器、iPad、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并实时将自己的相机拍摄到的照片投射到终端屏幕上,教师可以通过软件(如自发的、腾讯会议)共享移动终端的照片,其中学生拍摄到的照片以及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同时出现在教师面前,因此教师可以实时提供有关环境、摄影方法、照片问题或与几组实时协作的学生共享照片,以便进行实时比较和讨论,最后,通过这种方式,教学生进行实时远程学习。
2.2实践模式总结与推广
我们建立了学生存档机制和教学材料管理机制,这些机制总结了现有的教学模式,并使教学结果的透明度和合理化,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记录了使用数字平台和媒体工具进行教学的组织过程。 作为后来评估摄影实践反思与进步研究的重要基础,同时总结了摄影与制作与媒体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经验,并对符合实际课程分配、实践教学模式和评价形式等改革条件的专业课程进行了评价,在这种模式下,实践教学可以做到始终如一。
2.3学生能力的开拓创新
随着我国在数字时代的发展和相关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优势也逐渐体现出来,数字技术的发现也改变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方法在多个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创新能力正在成为当今社会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为这一点很重要,企业和专业研究领域越来越认识到,随着社会、企业、行业和专业研究的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不断增长,高中作为专业教育的关键场所,将来可以为电影和电影专业学生增加创新能力。在专业模式的具体发展战略中,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作活动,如在学校制作微型电影、举办创意视频竞赛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学校的创作活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良好的创新活动条件,从而通过提高中心和工作室的建设,为展示创作能力和艺术表现提供更大的空间, 学校的创新和基础设施与专业基础设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学校还应考虑到学生在创新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支持的基础设施和专业设备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好地支持硬件设备,从而通过与支持创新实践的电影工作者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便捷的实践创新平台, 它可以增加学校、公司或电影制作人之间的实际合作机会,并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来尝试自己的专业学习,不断检查您的专业能力的不足,及时调整和测试您的专业能力,以便通过实际操作基础来快速修复和改进相关领域。
2.4加强互动交流,提高影视制作与观众的紧密度
互动性是新媒体传播的优势特点,有助于加强观众对影视摄影与制作的了解,更加清晰地把握影片的艺术内涵,挖掘其中的细节要素与价值意义,使影片得到有效诠释,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随着新媒体与影视摄影制作融合的日益密切,观众的喜好与反馈逐渐成为优质影片内容创作的重要因素,可以显著强化影片传播效果,使得其中的拍摄技巧与艺术特色受到有效关注。为此,影视制作者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借助不同媒体平台与观众开展积极的互动交流,拓宽影片受众范围。一方面,在电视、网站、手机App等不同终端传播影视作品,使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观看方式,提升观看的舒适度与便捷度,满足观众的个性化观影需求。另一方面,积极聆听观众的反馈与建议,准确把握他们的娱乐文化需求与审美偏好,制作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结束语
产品后期教学改革的教学与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正在转变为教育教学方法,但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市场需求,同时网络教学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了摄影、制作等课程的质量,从而继续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初蕾.民办独立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品牌专业建设的核心策略思考[J].才智,2018(27):59.
[2]杨浩婕.适应3D电影产业发展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2):64.
[3]周涛.立足特色夯实基础——综合类院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毕业创作教学思考[J].戏剧之家,2017(24):184.
[4].影视摄影与制作(电视摄影)专业[J].传媒与教育,2018(02):231.
[5]杨浩婕,李济宁,马曌.基于CDIO理念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