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在毒蛇咬伤致肢体肿胀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2
/ 2

拔罐疗法在毒蛇咬伤致肢体肿胀中的应用

唐伟英1 ,盛久梅2 ,盘军花3,王艳芳4

双牌县中医医院 门急诊 湖南永州 425200 

【摘要】目的:探析毒蛇咬伤导致肢体肿胀患者治疗中,拔罐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毒蛇咬伤致肢体肿胀的患者,摸球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拔罐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治疗3d后,观察组肿胀程度更低,疼痛评分更低(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症状消退时间较短(P<0.05)。结论:拔罐疗法用于毒蛇咬伤致肢体肿胀患者,能快速改善肿胀与疼痛症状,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肢体肿胀;毒蛇;穴位切开;拔罐

毒蛇咬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咬伤后需立即救治,否则毒素会迅速扩散到四肢和重要脏器,造成多器官障碍、脏器衰竭,威胁患者生命。毒蛇咬伤后需立即绑扎患肢,避免血液流动过快导致毒素加速扩散,同时进行清创、消毒等治疗[1]。近年来中医学技术在毒蛇咬伤中的研究较为深入,其中拔罐疗法的应用效果良好,拔罐可加快含有毒素血液的流出,加快肿胀、炎症反应的消失。为进一步分析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选取94例患者为对象,展开下述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94例毒蛇咬伤致肢体肿胀的患者,摸球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选取时间:2022年3月-2023年4月。对照组:男性、女性各30例、17例,年龄18-68岁,平均(48.26±2.16)岁,咬伤部位:上肢、下肢各28例、19例;观察组:男性、女性各31例、16例,年龄18-67岁,平均(48.29±2.19)岁,咬伤部位:上肢、下肢各29例、18例。患者资料齐全,组间数据差异甚微(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②蛇咬伤后24h内就医;③患者均为成年人;④精神状态正常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肾脏、肝脏疾病的患者;②对本次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③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④非蛇毒导致的肢体肿胀。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清理患者伤口,暴露伤口持续冲洗,季德胜蛇药片外敷于肿胀部位上方4cm处。每天更换1次药物;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静脉使用抗蛇毒血清,同时连续3d注射地塞米松,利尿消肿;若患者存在血尿症状,及时服用止血药物。治疗期间患者保持平卧,抬高患肢。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穴位切开拔罐排毒治疗,措施如下:采用八邪穴、八风穴(上肢八邪穴,下肢八风穴)切开排毒,为防止咬伤部位毒蛇的毒牙残留,同时在咬伤部位切开排毒;取大小适中的玻璃罐,采用闪火法吸拔在切开部位,根据情况留罐,去罐后切开皮肤并清洗,清洗液为络合碘、无菌生理盐水。

1.穴位定位:八风穴切开排毒,于足背第1-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内际处,一侧四穴;八邪穴切开排毒,属患者握拳,手指指缝下方,在每个手指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内际处,一侧四穴。

2.穴位切开方式方法:患者仰卧位肢体外展架上,常规消毒铺巾,于穴位切开部位及咬伤部位作局部麻醉,麻醉满意后,用无菌手术尖刀行患肢四穴位处做0.3~0.5cm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以止血钳行切口内做钝性分离,并撑开,深度达肌层;同时用尖刀行咬伤部位纵行切开一0.5cm切口,仔细检查是否残留毒牙及其异物,并予清除,如果肿胀严重,咬伤部位切口适当延长并增加深度。如果患肢已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及时切开,减压。局部切口切开后,对于小型切口,以拨罐及中药熏洗等处理,大型切口以无菌纱布包扎。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治疗3d,分别对患者的患肢肿胀、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肿胀程度用皮尺测量,肿胀值=患肢周径-健肢周径。数字评估量表(NR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10分,评分高低与患者疼痛程度成正比。

(2)记录患者症状消退时间、皮肤温度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5.0软件计算数据,计量资料(±s)-t。P<0.05提示组间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患肢肿胀和疼痛

治疗前两组肿胀程度、疼痛评分差异甚微(P>0.05);治疗3d后,观察组肿胀程度更低,疼痛评分更低(P<0.05)。见表1。

表1 患肢肿胀和疼痛(±s)

分组

例数

肿胀(cm)

疼痛(分)

治疗前

治疗后3d

治疗前

治疗后3d

对照组

47

6.58±0.65

2.52±0.12

7.62±0.36

2.36±0.32

观察组

47

6.61±0.62

1.68±0.15

7.57±0.33

1.26±0.06

t

0.229

29.979

0.702

23.163

P

0.819

<0.001

0.485

<0.001

2.2 症状消退时间

两组相比,观察组症状消退时间较短(P<0.05)。见表2。

表2 症状消退时间(±s,d)

分组

例数

疼痛消失

肿胀消失

皮温恢复正常

对照组

47

5.58±0.26

5.25±0.47

5.63±0.45

观察组

47

4.12±0.36

3.85±0.41

4.85±0.26

t

22.540

15.389

10.289

P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蛇毒种类主要分神经类毒、血液类毒、混合型毒等,被后两类毒蛇咬伤后,表现为伤口疼痛、肿胀等症状。其中肢体肿胀的发生与蛇毒含有酶类物质有关,毒素中蕴含大量蛋白质水解酶,进入人体后会对肌肉组织进行溶解,损害血管壁,促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咬伤部位及周围皮肤迅速坏死,出现水肿症状,随着毒素扩散,皮肤组织会发生溃烂,结缔组织也会受到透明质酸酶的破坏,加快毒素扩散和吸收[2]

    中医学近年来对蛇咬伤研究较为深入,认为风火毒内侵、气血淤堵是导致蛇咬伤后肢体肿胀的主要原因,不通则痛,肿胀与肢体疼痛伴随发生。中医对蛇咬伤最早的研究,可追溯到《神农本草经》,其中记载“主阴蚀,下三虫,去蛇毒”观念,即拔除体内的火毒,加快调理气血,舒经活络,就能有效缓解疼痛,加快肿胀的消除。中医学认为拔罐不仅能吸毒排脓,还能加快机体血液循环,提高疼痛阈值,持续兴奋神经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肿胀程度更低,疼痛评分更低,症状消退时间较短(P<0.05),可见拔罐疗法用于蛇咬伤致肢体肿胀患者中,能更快缓解肿胀程度和疼痛感,缩短患者症状消退时间。分析原因:拔罐能够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刺激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加快消灭毒素。调节NEI稳定性,能够帮助机体重新建立免疫网络,维持内环境稳定。拔罐越早,负压作用于皮肤,能加快未被组织吸收的毒素排出,减少体内蛇毒含量。拔罐时配合穴位切开,能够刺激皮肤发热,有利于加快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缓解疼痛的同时,有效抑制平滑肌痉挛症状,还能刺激局部神经恢复正常功能[3]

综上所述,拔罐疗法用于毒蛇咬伤致肢体肿胀患者,能快速改善肿胀与疼痛症状,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婷.刺血拔罐疗法在毒蛇咬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7):138-139.

[2]刘丽英.季德胜蛇药外敷联合刺血拔罐对毒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22,31(2):46-47.

[3]曾莉,刘珍玲,黄金华,等.改良敷药法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对毒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6):2492-2494.

[4]林月群,梁锦业,毕兴林,等.拔火罐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肢体局部肿胀及炎症与凝血指标的改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1(17):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