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灾种、大应急”背景下消防救援队伍装备配备与运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全灾种、大应急”背景下消防救援队伍装备配备与运用探究

曹国军

延安市消防救援支队 716000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装备建设战略指导必须应时而变、顺势而为。改革转制以来,为加快构建全灾种、大应急的救援力量体系,各级消防队伍都在聚焦专业救援队建设,装备建设作为专业救援队建设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专业救援队建设的整体水平,各级消防队伍也高度重视专业救援队装备建设,从配备标准、财力保障等多个方面不断推进专业救援队装备建设工作。然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灭火救援装备配发至一线,器材多而杂大而重、实战效能发挥不佳、维修管理不到位、人才短缺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力求将装备管理工作纳入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消防 灭火救援装备 实战效能

一、灭火救援装备管理的概念

灭火救援装备管理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制度和技术标准,遵循装备操作方法和性能参数,所进行的从研发到报废的一整套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活动。按时间维度划分,事前可以分为研发、宣传和采购,事中可以分为储存、配发、应用、维保,事后可以分为退出和报废等,可谓是从装备出生死亡的动态管理。

二、当前灭火救援装备配备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装备配备杂而多2017年修订的《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7)》对装备器材配备做了明确的要求,它是最低要求,但却没有设立上线。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上级单位的管理人员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采购,一味地增大灭火救援装备的数量和规模,对其通用性、适用性、合理性未进行深入调研,使灭火救援装备在数量和种类上变得极为丰富庞杂,导致资源重复、统型缺失,给战斗力更新及装备管理等都带来了很大困难,不仅影响了灭火救援效率,同时也对装备器材的日常维保造成了负担。

(二)实战效能发挥欠佳。一是没有根据辖区处置对象的类型和特点合理实际地配置器材,导致一些装备在现有环境下无法发挥作战效能。二是训练模式单一,设置模拟场景固定,方法老套,对实战中可能面临的复杂局面预估假想不足,在实际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应用性不强。三是高精尖装备实战应用机会少,训练频次低,缺乏直观、全面的了解。部分进口装备操作繁琐,操作说明书或外文或翻译晦涩难懂,指战员文化水平不高则无法适应,部分精密昂贵的装备指战员担心训练使用中发生损坏,操作训练仅限于开关机、理论学习和基础操作,不会用、不敢用较为普遍,新式装备常用于迎接参观和宣传展示,无法真正发挥其效用。

(三)维修管理不到位。当前,消防救援队伍依然存在重配轻管重使用轻维保的现象,对器材不够爱护重视,器材日常维保流于形式,缺乏设备维护和保养的相关理论知识,维护手段只限于表面搞卫生,加油水电气,未触及更深层面。出入库登记不规范,装备技师一岗多责,分身乏力,平时的管理仅限于器材的摆放与纸质台账登记,存在装备流失的风险。一些单位未结合实际建立起完善的装备档案管理制度,空有装备本身而无配套的文件材料,导致装备管理存在环节缺失。同时,自身维修能力薄弱造成维修周期长、恢复战备慢。一方面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对维修保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维修检测需借助专业的检测仪器才能实现;另一方面,现阶段的装备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装备维修水平无法及时提升,跟不上装备迭代更新的速度。

(四)人员缺位现象严重全灾种、大应急职能拓展带来的后勤保障任务、要求不断提高,人员少、任务重、要求高,矛盾突出。一些从事消防装备工作的熟练人员在落编后改为职级干部或分流到灭火岗位,装备技术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对基层来说,装备技师岗位其首要身份是消防员,既要参与战备、训练、培训和其他事务性工作,又要负责装备管理,一人身兼多职,任务较为繁杂,且大多缺乏后备替补人员,一旦装备技师不在位,易造成装备管理工作的真空。

三、提升装备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装备统型,科学配备器材推进装备统型建设,提级管理,对新配装备器材的计划、选型、参数、经费预算等事项进行统一审核、制定标准、采购、验收。对前期装备通用适配性进行调研,对器材的长宽、口径、动力源、材质等进行统计排摸,根据地区气候特点、城市建设、功能布局和灾害类型等特点,合理制定器材通用性采购标准。准确定位辖区特点、车辆情况和人员素质,结合历年警情统计数据,坚持从需求导向出发,完善基本装备配备以外的特种设备配备标准,坚持倾听基层一线声音,坚持走群众路线,广纳民意、群策群力,最大程度满足一线实战需求,配备完整好用、精准高效、适用性强的装备器材,提高装备有效使用率,打造装备器材配备与使用之间的有机联系,最大程度发挥灭火救援装备在灾害事故现场的应用价值。

(二)立足实战导向,改进装备训练。落实接装必训、验装必训、用装必训制度,将装备训练列为指战员必训内容,重点加强全勤指挥部以及基层指战员的装备培训,每周固定时间、固定课时开展装备专项训练,做到熟悉装备性能、熟练操作使用、熟谙技术参数,综合模拟各种场景,探索装备联用联训机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避免出现常规装备不会用、精尖装备不敢用、长期闲置不能用等现象。发挥站长助理、装备技师等人员的教练员作用,重视装备运行原理、应用注意事项等环节的掌握。重视不常用装备的训练,通过开展小规模多批次、贴近实战的器材操作训练,提升一线指战员对于高精尖装备操作能力。

(三)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对辖区有实力的维保单位进行统计摸排,建立联勤保障机制,切实把分散的维修保障资源整合起来,发挥规模效益,完善售后服务,促进转型升级,最大程度地提高灭火救援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最大限度保障灭火救援任务顺利完成。从意识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三方面做好车辆装备日常维修管理工作,使之能随时拉得出、打得赢,发挥其最大实战效能。出台各项奖惩制度,将相关教育贯穿于日常检查与战评总结,形成管装爱装的浓厚氛围;管理责任具体到个人,定期进检查评比。推广应用物联网、电子标签识别等智能化仓储管理技术,提升装备管理信息时效性、全面性、准确性。

(四)明确岗位要求,优化人才培养。充分认清当前装备人才能力短板的问题,内部挖潜、外部引进、系统整合的方式加强装备人才储备,通过增设装备技术岗位、实行装备技师专岗专职、等级评定考核等制度,培育建强装备人才队伍,结合所需建立内外联动的技术人才库。有针对性地加强指战员,尤其是装备管理人员,装备管理、使用、维保的专业能力。利用装备生产厂家、装备维保单位等多方面资源,多频次、分层次、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讲好通俗易懂的通识课,逐步推进职业化的专业课,保证装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保证装备使用人员掌握基本知识,以此侧面提升装备的实战性能。同时,强化补位机制建设,以一主一备甚至一主两备的配比保证装备管理的工作秩序。同时,科学调整基层队站日常训练的时间配比,保证装备训练的训练时间,在常规应用掌握熟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加专业救援队专业装备的装备训练,弥补专业器材熟悉程度不足的短板。

(五)优化机制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注重装备实战应用性建设,结合绩效考评等工作,将装备日常管理、使用,实战应用等纳入考评机制,以此加强装备日常管理的自觉性,提升装备的实战应用效能,将装备建设作为日常灭火救援的重要组成,而不仅仅只是作为工具、附属参与灭火救援,以此实现人与装备有机结合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