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园区第一小学 011517
摘要: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变革,新课改以来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培养干学生的劳动素养,为了进一步扩大劳动教育渠道,各教育单位开始尝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小学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一定的劳动元素,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劳动教育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本文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探讨小学语文劳动教育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教学策略
前言:如今,社会结构较此前已经有了较大变化,实践能力强、劳动意识强的人才在社会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因此相关部门确认了当今教育领域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目标。小学语文学科中蕴含着较多的劳动元素,语言本身也是一种劳动工具,教师应充分珍惜和利用语文学科中的劳动元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劳动能力,下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科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具备人文教育价值、审美教育价值、语言教育价值、劳动教育价值,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加注重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没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语文学科的其他教学价值。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助于教师充分挖掘利用语文学科中包含的劳动教育元素,从而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劳动育人价值。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不再以提升学生考试能力为教学目标,而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自主探索空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也存在在脱节现象,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其实践劳动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建立起语文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语文学科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对语文学科的实用性价值了解较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中的语言元素是一种重要的劳动工具,离开语言人们将无法交流,无法合作,从而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实用性价值,建立起语文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二、小学语文劳动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语文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没能认识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一教学观念的驱使下,教师没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元素,导致语文学科教学价值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另有部分教师虽然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了劳动教育,但劳动教育未能得到深入发展,仅仅停留于表面,没能起到理想的教学结果。
劳动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和时间,且部分劳动活动缺乏趣味性,因此部分小学生对劳动学习不感兴趣。部分学生认为劳动课程才是提供劳动教育的学科,语文学科中不应渗透劳动学习,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他们在语文课堂劳动学习过程中存在兴趣不足、态度消极等问题,导致语文劳动教学有效性不高。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新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好的劳动素养,且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我们要改变过去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形成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应当对最新的教育制度、教育政策进行认真全面的学习,了解到应该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应该如何利用语文教学将学生培养成理想型人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国家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劳动教育在学生全面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劳动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遵从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从理论到实践、由简单到复杂的开展语文课堂劳动教育。例如,教师可先对语文教材进行全面剖析,深入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语文教学与劳动教学进行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提升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形成一定的劳动意识。
以《落花生》为例,该篇课文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作者通过描写种花生、吃花生、了解花生等过程的描写体现出了劳动的方法、劳动的过程、劳动的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将以上元素凸显于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思考、分析与探讨,在探讨过程中他们能够认识到劳动学习与劳动实践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一定的劳动意识。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第一步,劳动最终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因此,语文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与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开展实践型劳动教学。实践型劳动教学指的是教师为学生规划好劳动项目之后,带领学生一起确认劳动目标、劳动流程,并实施劳动方案的过程。
以《祖父的园子》为例,学生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对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时光羡慕不已,我决定趁热打铁带他们体验一把“园子里的快乐”。教室东侧的墙角有一块小小空地,正好可以做孩子们的“园子”。首先,我告知学生我们要在空地上种植一些漂亮又容易成活的太阳花,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劳动方案;之后,我对每个小组的劳动方案进行了审批与指正,引导学生完善、优化劳动方案,并帮助他们确认最终的劳动方案;接下来,我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劳动方案实施劳动,完成太阳花的栽种工作。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先规划再劳动的科学劳动方法,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体会到了劳动的成果,有利于其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的提升。
家庭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学校教学存在时间、空间受限制等问题,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价值,积极主动的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利用家庭教育时间自由、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家校共育体系,通过家校共育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素养。现代社会背景下,学生家长大多是双职工,因此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培养学生劳动意识,鼓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分担家务劳动对家长和学生来说都具备积极意义。
首先,教师可通过课堂劳动主题探讨使学生明白在家庭中参与家务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之后,教师可与家长进行沟通协作,引导家长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并耐心教授孩子家务劳动技巧。家务劳动虽看似简单,但其中也蕴含着较多的门道与技巧,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参与家务劳动,能够在劳动过程中探究明白劳动环节中的逻辑关系,探寻到快速、高效完成家务劳动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家务劳动技能得到提升,其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且有利于亲自关系的和谐。
结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通过转变观念、利用教材劳动教育资源、开展实践劳动教学等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文献参考:
[1]姚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研究[J]. 学周刊, 2021(21):2.
[2]杨玉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研究[J]. 今天, 2022(8):2.
[3]王正贵.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融合与渗透研究[J]. 文学少年, 2021, 000(029):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