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通识教育与大学生人文性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高校音乐通识教育与大学生人文性培养研究

罗婉蓉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音乐教育本身就是审美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提高其个人修养。如今,在各大高校的音乐通识教育培养目标中都以培养综合性音乐人才,不仅关注音乐技巧的传授,更注重知识的多元性。笔者将从音乐通识教育的现状着手,分析高校通过音乐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人文性现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帮助广大学生在音乐通识教育学习方面音乐技能、人文素养双向发展。

关键词:人文性;音乐通识教育;音乐教育

一、音乐通识教育概述
(一)音乐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周礼·地官》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1]在当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项基本才能,即反映出了通识教育的雏形。而近代,梅贻琦(清华大学前校长)提出“通才教育”,认为通过通识教育去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其中“通识为本,专识为末”就是她指出的,她认为通识的目的不是只在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而是重于培养完整的人格,即“完整的人”。
    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是实现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音乐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音乐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促进学生发展为更完整的人。
(二)音乐通识教育中的人文性
    高校音乐通识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提高专业素质,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音乐教育中的人文性是高校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学生应在校时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学科领域的知识,懂得各门类艺术的基本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高校音乐通识教育人文性渗透现状
(一)体系构建不足
    高校音乐通识教育人文性渗透是否到位,教育工作是否高校开展,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音乐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本身。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通识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的成长发展经历予以格外地关注,而且还需要对音乐课程学科内部的各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很好的兼顾和融合。一是音乐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外,还需要对课程中的各个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情感体验、风格特征、思想内涵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二是教师在进行音乐介绍的时候,应该既要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形式、语言风格进行介绍,还要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和人文内涵进行进授。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既学习到了音乐专业的知识,又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笔者调查得知,部分高等院校对于音乐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缺乏重视,这就直接致使很多学生对于音乐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都不甚清楚,就更别说能够深入的开展音乐的通识教育了。其次,很多学校对于音乐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清晰。他们认为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社会交往能力、审美情趣等则显得重视程度不够。再次,很多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不科学,而将音乐通识教育的学习重点引向了应用型和专业性方向,这明显是有悖于音乐通识教育的内涵的。
三、音乐通识教育人文性渗透路径
(一)明确教育目标,正确引导学生发展
    首先,只有教师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明确教育目标,教授学生正确的知识,明晰知识的人文性部分,学生才能“行”得正确。 其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通识教育的课程应紧密联系现实,结合当下的授课模式。如欣赏音乐不应让古老且“经典”的歌曲占据较大篇幅,很多学生对一些传统歌剧可能不太感兴趣,那么教师应注重时代性,紧跟艺术发展的脚步,从创新的角度循序渐进引发学生思考,感受名著、歌剧等带来的魅力。
(二)定期组织开展多样性活动
    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就笔者在湖南地区,就岳麓区大学城的大学生来说,附近有较多人文性的建筑,如谢子龙艺术馆、湖南美术馆等均在周边。笔者有幸参观了“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或许有人认为看画展和音乐又有何关联,看画展又和人文素养怎样挂钩。待我走进湖南美术馆的一楼,厅内好几块数字化大屏拼接环绕整个区域,播放着动画版齐白石老先生系列的画,春有春的昂然,夏有蝉鸣,360°在区域内立体鸣叫,秋有秋的风声,树枝跟着摇曳,冬有专属的傲梅,在飘雪中野蛮生长。每个季节都有着相应的配乐和诗,身临其境,胜似处在“桃花源”的感受。当四季变化过后,一曲高潮带动着数字滚屏,展现齐白石老先生的一幅幅画,视觉冲击、画与音、音与诗的结合天衣无缝。看画展是视觉上的享受,但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审美性是其显著的特征。看展看诗聆乐何尝不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学习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展厅内随处可见的经典诗句令人深受人文熏陶,学校若有秩序组织大学生们一起看展,从实践出发,提供给学生人文氛围浓厚的学习场地,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认为这是对于当代有个性有理想的大学生最佳渗透人文性教育的途径之一,后续也将会继续探寻更多多样化的校园活动。

当代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必然要求,学校不仅需要全面将人文素养融入音乐通识教育当中,还需借助现代技术,运用高质量的师资、新兴的教学方式,从而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用音乐教育自身的感染力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罗婉蓉 18073165697

所在地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街道

详细地址: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宿舍5栋巷子的菜鸟驿站

参考文献:
[1]郑莹洁.基于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探索[J].高教探索,2022(06):60-64.
[2]纪素艳. “大思政”背景下大学生音乐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22.

[3]赵木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高校音乐鉴赏通识课教学模式研究[J].艺术评鉴,2019(05):79-80.
[4]毕源红. 大学通识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5]李婷婷.试论高校音乐通识教育课程现状及发展方向[J].北方音乐,2015,35(19):182+185.
[6]丁怡.高校音乐通识教育路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22(03):66-70.


[1] 吕友仁.周礼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