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李艳君

 承德市隆化县妇幼保健院 河北承德 06815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预防和处理措施。在标本采集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采集后需要正确处理和储存。避免标本溶血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正确处理和分析标本。

关键词:标本溶血 临床检验 预防措施

引言:临床检验是医学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起着关键作用[1]。在临床检验中,标本的采集、处理和分析都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标本溶血是常见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标本溶血会引起检验结果的偏差,甚至会导致错误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因此,正确预防和处理标本溶血是保证临床检验质量和安全的必要措施。本文将重点介绍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预防和处理措施,以提高护士和临床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质量控制能力。

一、标本溶血的概述 

标本溶血是指在采集、处理和储存临床检验标本的过程中,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来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到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对于血液学、生化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等领域的检验。因此,对于标本溶血的预防和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本溶血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一是在标本采集时使用的针头过大或者操作不当,损伤了红细胞膜;二是在标本采集、处理和储存过程中,温度不当、机械振动、化学物质、光线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红细胞被破坏;三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疾病或治疗方法的原因,如肝硬化、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等。

标本溶血的程度通常通过血液指标的变化来评估,如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计数等。在临床实践中,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超过10%、血红细胞计数下降超过5%、血清铁浓度和总铁结合力的测定结果异常等均可被视为标本溶血的表现。

标本溶血的影响因检验项目而异,常见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二是可能使检验结果失真或不可靠;三是可能导致样本退检或重测,增加检验时间和成本。因此,预防标本溶血的发生是临床检验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护理质量控制

在临床检验中,标本采集前后的护理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以下将介绍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采集标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标本采集后的处理和储存。

2.1 采集标本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标本采集前,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核对患者信息。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确保标本采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确认采集项目。根据医嘱和临床需要,确认所需采集的标本种类和数量,以及采集的时间和频率等。

(3)准备采集工具。选择适当的采集工具,如不同规格的针头、采血管、注射器、皮肤消毒液、绷带等,并保证其清洁无菌。

(4)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告知患者采集标本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如避免活动过度、不要摇晃手臂、不要压迫采血部位等。

2.2 采集标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采集标本时,护士需要遵循以下方法和注意事项:

(1)选择适当的采集部位。根据采集标本的种类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如肘窝内侧静脉、桡动脉、尿道口等。

(2)消毒采集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液对采集部位进行消毒,保证无菌采集。

(3)使用适当的采集工具。选择适当的针头或采血管,并注意其规格和使用方法。

(4)掌握采集技巧。在采集过程中,注意掌握采集技巧,如保持针头角度、保持穿刺方向等,避免损伤血管和红细胞。

(5)适当压迫止血。采集后适当压迫止血,避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

2.3 标本采集后的处理和储存

在采集完标本后,护士需要进行以下处理和储存:

(1)标本标识。在标本上标识患者的个人信息、采集时间和采集部位等信息,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标本标识应该使用耐水、耐擦洗的墨水或钢笔书写,不应该使用铅笔、圆珠笔或蜡笔。

(2)标本处理。不同类型的标本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如血液标本需要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尿液标本需要先进行混合,去除杂质等。处理时应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标本的质量。

(3)标本储存。标本储存的条件对检验结果也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标本应该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但是在运送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温度、光照、振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标本质量降低。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标本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如冷藏或冷冻等。同时,应该避免标本的冻融循环,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三、标本溶血的预防和处理

在临床检验中,标本溶血是一种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血液学、生化学和免疫学检测中。标本溶血会导致检测结果的误差和不准确,因此预防和处理标本溶血是非常重要的。本节将从采集方法的选择、标本采集后的处理和储存、实验室处理和分析三个方面来探讨标本溶血的预防和处理。

3.1 采集方法的选择

采集方法是影响标本溶血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尽可能减少标本溶血的发生,采集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采集针头的选择。采集针头应该适合患者的血管和采集部位,长度和直径应该适中。如果采集针头过长或直径过大,可能会造成血管损伤和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血细胞的破坏和标本溶血。

(2)采集部位的选择。采集部位应该干燥、清洁、无菌,避免污染和细菌感染。同时,应该避免选择静脉曲折、血管过细或血管壁脆弱的部位进行采集,以免损伤血管和血细胞,导致标本溶血。

(3)采集时的技巧。采集时应该遵循操作规范和技巧,避免过度采集、采集时间过长、采集时产生过大的负压等不良操作,导致血细胞的破坏和标本溶血。

3.2 标本采集后的处理和储存

标本采集后的处理和储存也是影响标本溶血的重要因素。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标本处理和储存方法:

(1)血液标本。血液标本采集后应该轻柔地倒入试管中,避免过度摇晃或颠簸。如果需要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应该根据离心的时间、速度和温度等因素进行准确的离心分离。分离后的血清或血浆应该尽快转移到新的试管中进行储存或运输。

(2)尿液标本。尿液标本采集后应该混合均匀,防止其中的沉淀物和颗粒物堵塞采样管或造成标本离心时沉淀物和清液分层的现象。此外,应避免擦拭采集管口或尿盆壁,以免污染尿液标本。对于分析蛋白质、尿酸和肌酸酐等项目的尿液标本,还需要避免因采集方法不当而影响结果,例如使用含盐酸的消毒剂会导致尿液pH值降低,从而影响结果。

(3)血液标本。血液标本的采集应该遵循正确的技术操作,避免针头穿透血管的另一侧壁导致血液溢出、肌肉挤压和血管损伤等情况,从而避免血液溶血。此外,在采集血液标本前应该让患者保持放松和舒适的状态,并避免剧烈的运动和情绪波动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对于检测血液中药物浓度的标本,应在采集后立即放入干燥和阴凉的地方,并且避免光照和高温等条件。

3.3 实验室处理和分析

实验室对于标本溶血的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建立标本溶血检测质量控制系统,定期进行检查和验证。同时,应保证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质量,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

(2)检测方法。实验室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法、比色法、光度法、电化学法等方法检测标本是否溶血,并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3)数据分析。实验室应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反馈。同时,应将检测结果与临床数据结合起来,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

结束语:

标本溶血是临床检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检验结果和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标本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实验室应加强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不断提高标本溶血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诊治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瑞丽.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的影响因素及措施[J].临床研究,2023,31(03):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