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机关幼儿园
在课改的路上,我们一直在探索在思考,主题审议现在每个幼儿园都已经在开展,我们都已经知道,主题审议是对主题进行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审什么?怎么审?幼儿和教师的占比到底如何分配?是我们讨论最多也最有争议的。我园在主题审议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最直观的收获是老师们已经可以从主题或者幼儿的生活中捕捉师幼互动的衍生点,往往一个点就有可能生成一个课程故事。
一、主题审议的背景
虞永平教授在《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一文中,强调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际基础,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应该以班级为基点。
我相信大家听过这样一句话:“孩子在心,课程随行”。说到孩子,没有比自己班级中朝夕相处的孩子们更鲜活的,说到课程,没有比自己班级的课程活动更熟悉的,对老师们来说就是对班级中每一个孩子的了解,对班级实施的每一个课程活动的用心,这就是一线老师们工作的日常。
这句话,同时也印证了虞教授说的:“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现实基础是班级。班级是课程实施的现实基地,班级也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真实所在,没有班级,幼儿园课程将空无所依。”
(一)如何实现课程的班本化
从本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生态,并以教师为主体主动建构的科学、高效的课程。这个过程就是课程班本化的过程。
所谓科学,就是说,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不是想当然的或随心所欲的,而是应该遵循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幼儿教育的规律,是最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
所谓高效,是指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在促进幼儿、教师及家长的发展中有更为显著的成效。
课程的班本化课更加显性的了解到孩子原有经验、最近发展区,根据孩子需求进行内容的选择和调整,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从中我们解读出:幼儿园课程本就应该从幼儿园自身的实际出发,同时应充分利用幼儿园自身所拥有的各种有益资源,来系统地构建自己的课程。
大致了解了课程的方向,我们回到主题审议的话题中来。回顾一下幼儿园主题审议的概念。
(二)幼儿园主题审议
是指以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开展为特性对象,对主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实施,环境创设中存在现实问题进行集体互动讨论、分析、完善的过程。
幼儿园主题审议的五个阶段,也就是各级的分工。
第一步:由领导小组构建主题框架,先对教材进行审定,确定教材。这是园长或教学园长做的事情。
第二步:由保教室参与审定教材,梳理目标和课程实施路径。制定不同级段的学期计划、课程内容安排。
第三步:由教研组长带领组员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从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出发结合幼儿园课程资源,对主题进行审议,根据学期的长短,适当进行增减与增加主题数量,结合各年龄幼儿的特点,对主题进行优化调整。
第四步:由班级的两位教师相互配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优化主题,衍生出班本化的主题资源。主要调整主题活动内容的架构,考虑主题活动内容是否可以支撑目标的实现,是否是幼儿所关注,是否考虑到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否链接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是否利用了周边的资源。从促进儿童发展的五大领域综合目标为指导方向,对内容进行取舍。
第五步:由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对主题中的各个活动进行个性化的优化调整。并对主题实施情况进行反思性总结,将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报。
可以把前两步理解为前审议阶段,后三部为中审议阶段。也可以理解为从园本课程到班本化课程,再到课程生本化的进阶过程。不同阶段的幼儿园课程主题审议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
主题审议一般过程就是确认主题 确立主题目标,设计主题网络图,设计活动开展线索,设计具体活动。
重温一下幼儿园主题审议实施总路径图:
有叫三研二审一路经,也有叫三研三审。主要是这几块的内容:研儿童、研教材、研资源、审目标、审内容、审路径。我相信大家平时在做主题审议的时候,也是根据这样的指导路径图做的。
二、班本化课程意义
教师自身对于课程思考的角度、广度、深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班本化课程实践的质量。我们老师在将食育课程班本化的过程中,在以班级为基点的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不仅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培养,参与实践的老师们个性也得到了张扬和舒张,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反思。当教师真正成为自己班级课程的主体,即使班级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式千差万别,但每一个班本课程都是基于班级层面的,幼儿和老师喜欢做什么,要做什么,都是可以自己商量着决定的。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意愿。
我们在主题审议实施总路径图中不难发现,幼儿、教师、课程价值、资源和团队,这五个要素是影响我的主题课程实施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主题能否顺利进行,他们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包含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幼儿是活动的中心。这个圆能画多大,需要看所在的团队,资源,教师深挖课程的能力以及课程本身的价值。
三、幼儿园主题审议的实施
研教材:
在三研三审的理论框架下,通常我们都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对教材进行一一解读。
在研读完整儿童活动课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教材内对课程的顶层设计逻辑非常的清楚,拿过来就能用,顶层设计其实就是讲课程的一个规划,从全局的角度,对课程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系统的规划。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它有强调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认识能力将逐渐提高,与此相对应的是课程内容的螺旋形呈现方式。
审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原有经验、兴趣点发展的需要进行分析和思考,对原先设定的主题目标进行调整和补充。通过目标优化,使目标更明确,使路径变得更具体。
研儿童:
通过开展本主题,幼儿能得到什么样的经验提升呢?也就说幼儿的核心经验有哪些,分析都是基于对班级幼儿情况了解的情况下给出的。如果你是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在对幼儿的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掌握相关的内容。
研资源:
从幼儿经验出发,理清主题开展前幼儿的“必备经验”、“核心经验”,那么主题开展可以借力的相关重要资源,也需要进行梳理。
资源大致分为两大块
班级隐性的教育资源:区域和环境
人文资源:家园、社区、专业人员、同伴
审内容:
审内容可以说主题审议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主题开展的时间长短、是否有生成班本活动的契机、是否可以依附传统节日进行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在主题中形成一份有价值的学案、是否有一份值得研究的教育案例形成等等。都是根据主题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审内容有四个策略: 调整、转移(删除)、留白、生成
有了这些思考,我们再从教师,课程价值,资源等方面深入的考虑班本课程的实施可能性。
路径导图:
最后,我们将一块块的内容进行一个罗列,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在这个主题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家园共育需要做些什么,要组织什么样的实践活动,主题开展几周,分别每周要完成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材料可以投放进区角与幼儿互动。等等。
主题审议的过程,站在园级的层面,会产生园本课程。站在班级的角度,会产生班本课程。而站在儿童的角度,会产生本课程。以上就是我的交流享,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