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荣光学校
【摘 要】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学生需要学习与完成一个习作单元与七篇习作的任务,这对刚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挑战。本次教师对思维导图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合适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目前在写作中遇到的难题,解决学生的畏难抗拒心理,优化三年级学生习作框架,增加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信心与丰富性。
【关键词】创新;思维导图;优化;习作框架
“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保尔·海泽发自内心对创作最真诚地赞美。
在三年级习作课程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帮助三年级学生实现思维的整合和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从而初步掌握独立学习方法。
思维导图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热爱写作;思维导图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也能够独立学习;思维导图的运用提升了学生思维品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
一、现象分析,初步探索方法
这个学期开始,学生从二年级升至三年级,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这学期需要学习与完成一个习作单元与八篇习作,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挑战。一二年级时写的作文,更多归类于言语上的表达训练,与之相比,三年级是完整习作的起步,需要运用更多的书面语言进行表达。
习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语文学习路上的一大难关,随着年级的递升,我们对学生的习作要求也相应提高。基于此,我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并与平行班语文老师一起分析其中原因。发现在学生的习作中,文题不符,素材缺乏的问题普遍存在,同时还存在一些常识性错误,以及习作中的语言表达较为单一,存在“读写不平衡”的情况。
针对三年级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笔者在开学初决定本学期将利用学校每周两次的拓展课时间,以“题”引思,“图”绘述,“文”趣写为指导方法,即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创新,优化三年级学生习作框架。帮助在习作上有困难的学生。
二、方法引路,了解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1】
思维导图具有层次性和发散性,在以思维导图为主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主题的思考要有一定的结构、顺序与逻辑。从外部表现看,思维导图呈现的是由中间向四周散发的蜘蛛网放射性结构,一般围绕主题生成许多分支,进行第二级、第三极的分支进行拓展延伸,各个分支拓展得越多,表明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越透彻,实现了框架的建立以及思维的延伸。
附件一:图① 思维导图之框架建立以及思维延伸
在新课程改革与“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课堂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因此在此次创新运用思维导图优化三年级学生习作框架的实践探究中,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鼓励运用大胆的图像、颜色、线条,发挥自己独一无二的想象力创造思维导图。通过具有个人特色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倾向,更加直观地明确自己的写作内容。
同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梳理结构的工具,具有多种形式,如:辐射图、鱼骨图、流程图……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利用这种放肆将内容与形式结合,不仅将内容可视化,而且增强了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附件二:图② 思维导图之利用色彩、图像发挥创造力
三、化难为易,建立思维框架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分三步走:第一,根据主题完成相应的思维导图;第二,根据思维导图说说想法;第三,完成相应的写作。即本论文标题:一“题”引思,一“图”绘述,一“文”趣写。
以《我最尊敬的一个人》习作课为例。本课主题为“人物趣描写,性格最知悉”,需要同学们把自己最尊敬的长辈写成一篇文章。
第一步:思维激发,关于长辈,你会想到什么?拿出一张A4白纸,在中间画个图代表“长辈”,画出很多线条,看到“长辈”,你能想到什么?
第二步:完成思维导图,分享一下你尊敬长辈哪些地方?为什么你会这么敬爱他?
第三步:思维收敛,总结出你最值得尊敬的,最值得夸的,最值得写的内容。
附件三:图③ 思维导图之最尊敬的一位长辈
四、融合贯通,创造表达契机
在思维导图的学习和运用中,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自制作与运用,在老师前期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学生在习作中不断练习运用,可以独立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建立习作框架。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写作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我们也引导学生将思维导图的优点更好运用到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在不断的练习之后,我们发现学生的运用相对熟练,并且会进行迁移,一些孩子将思维导图运用在总结授课内容以及日常生活的计划之中。
五、实践反思,总结课程创新经验
(一)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创新
当下,“双减”政策的实行,让教育工作者有了更多的新思考,我们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课程教学需要减负,但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增效。我们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要减轻教师的负担。多多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发挥课程的最大成效。
借助思维导图对学生构建作文框架提供方法教学和引导,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自己对写作的素材进行加工与整合,成为自身学习的指导与促进者,真正成为课题学习的主人。
单一的作文课往往容易让学生产出疲倦和厌怠心理,通过本次实践,利用线条、色彩等具有美感的工具,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区别于普通作文课的课程体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合作,真正把当堂课程的作文题摸深、摸透,创造出具有学生自身特色的文学作品。
在三年级的学生群体中,利用思维导图对作文教学进行创新,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学习模式,同时展现了多样的学习成果,图文并茂,收获了学生、家长的一只好评。同时,将具有美感的图与具有美感的文放在一起,图文并茂,既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赋予了学生美的感受。
(二)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反思
在开学初期,我对接下来一学期的习作教学充满担心。课程是面向一个班全体学生,但学生之间存在思维差异大、积累运用差异大等种种问题,如何减少这种差异成了我思考的方向。学校的拓展课给予了我很好的平台,参加此次课程的30名学生来自三年级的各个班级,都希望自己可以在写作上得到进步。在我确定以“思维导图”作为作文学习的金钥匙时,自己还存在一定的疑虑,所幸初显成效,这将为我今后相关的坚持与改进提供动力。在一次次课堂以及课后作业的提交过程中,都得到了学生与其他老师的认可与鼓励,相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这些孩子的写作结构的完成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为一线教师,这也是我首次利用与传统写作课堂不一样的形式进行授课,针对当堂学生的反映与作业及时反思并调整下一堂课切入点,力求达到“有趣、有法、有效”的三有课堂。
由于授课的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在这个学期课堂中,我积极鼓励学生们进行头脑风暴,将自己的“思维树”种得枝繁叶茂,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利用思维导图,逐渐引导学生从“扩散”到“收敛”,进行素材的取舍,一步步加以完善。同时也会将思维导图慢慢地运用到日常的新课教学、阅读教学中,希望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陆寅堃.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作文教学之初探[J]. 上海教育, 2016(33):2.
附件:
附件一:图① 思维导图之框架建立以及思维延伸
附件二:图② 思维导图之利用色彩、图像发挥创造力
附件三:图③ 思维导图之最尊敬的一位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