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学生课堂语言分析——以天津市某小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小学二年级学生课堂语言分析——以天津市某小学为例

李思宜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300450

摘要:课堂话语是由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二者共同组成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话语占课堂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本研究以天津市某小学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课堂语言进行观察分析。通过对研究结果分析发现,小学生的课堂语言较传统课堂有明显改善,但也存在着问题,同时分析了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二年级 课堂语言

一、研究背景

课堂语言对于学生表达来说至关重要,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语言来了解学生思想,所以课堂语言具有重要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学生在1-2年级阶段在口语交际方面要做到: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1]]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注重对学生课堂语言的培养。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了天津某小学二年级某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做调查研究时,对语文教师讲授口语交际课录像,并对他们的课堂语言进行整理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法和观察法,对该学校二年级学生的课堂生活进行参与式观察,收集了一些资料,在常态课中,观察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主要观察内容为教师话语量与学生话语量、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课堂互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等等,并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心得体会。

(三)研究数据

1.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话语量统计

   本研究中,这堂课总时长为40分钟,统计了教师的话语量与学生的话语量占课堂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见下表:

话语表达主体

课堂话语时间(分钟)

百分比

教师

23

51%

学生

17

38%

总计

40

100%

根据上表,教师课堂话语时间为23分钟,占平均课堂时间的51%。学生课堂话语时间为17分钟,占平均课堂时间的38%。在课堂当中教师仍然是主导者,比较于之前的“一言堂”有一定改善,但学生表达的机会还需增加。

2.课堂观察

这堂课中语文老师运用了一种“课堂剧场”的形式,通过“身临其境”的打电话和同学们互相的及时评议,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打电话也学会了接听电话。[[2]]

二年级学生话语表达较为完整,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里可以体现出不同感情色彩,思维非常活跃。从小学阶段起,儿童逐渐具备明确的思维目的性,表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有着较为完善的思维材料和结果。[[3]]

三、研究结果

(一)教师话语量多于学生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中依旧占据很重要位置,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或无意占据了学生应有的课堂话语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构建,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导致了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4]]

(二)学生课堂发言少

在自由表达阶段,部分同学选择自言自语,不和同桌交流,全程无互动。原因在于课堂是一种复杂的环境。在课堂这种环境中要求老师在形形色色的对话情境,迅速地做出选择,课堂上诸多事件会同时发生。[[5]]

(三)回答问题模糊、声音低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气模糊不定,声音低是普遍现象。教师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却没有关注为什么回答问题时很多同学都表现的腼腆、害羞。

四、原因分析

(一)胆怯心理与自卑心理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的关键在于勤勉与自卑,意味着儿童必须学习文化技能,克服自卑情绪。学生在课堂上“无表达”就是自卑感的一种体现。

(二)先天性气质的负作用

粘液质类型的学生情绪发生的慢而微弱,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沉思但往往思路过窄,在没有想好之前是不会轻易举手发言的。再如抑郁质类型的学生比较孤僻,不愿与老师、同学探讨问题。这类学生在课堂上不会太活跃,有时即使会也不举手,并且容易悲观失望、情绪低落。[[6]]

(三)思维的模糊性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模糊不定,这种快速思维主要表现在快速选定回答内容,之后还需要快速组织语言并举手。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在口语表达时会有重复词语或者“嗯嗯啊啊”等表达,学生发言模糊不定,除了由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决定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思维的模糊性,情感的模糊性,言语表达的模糊性。[[7]]

五、改进措施

(一)创设情境

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这一阶段孩子们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教学情景,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最好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因为语言多数来源于生活,语言也是对热爱生活的表达。要学会引导学生体验观察生活,找到自己的表达内容。

(二)课堂关注

教师要多关注“无表达”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尽量找学生“说”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表扬,对他们进行积极暗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要在取得进步并对更高的目标有盼头的时候,才会努力,才会产生驱动力。[[8]]

六、研究总结

教师话语量多于学生话语量、学生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声音低、表现羞怯这些都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课堂缺乏生机和有效性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学生的气质、课堂氛围、教学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反思,要分析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回答问题声音小的原因,正如佐藤学所说“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困惑与沉默,正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

[[9]]”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交流,完善相应的对策,推动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梁琴.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课堂发言习惯的培养[J].教师教育.2017.21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86.

[4]赵虹元.试论学生课堂话语权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7).

[5]钟启泉.“课堂话语分析”刍议[J].全球教育展望.2013(11).

[6]胡良梅.开启“羞怯生”的心扉[J].人民教育.2000(06).

[7]唐树芝.论口语表达中的模糊性——模糊语言研究之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1).

[8]廖毅斐.中学生口语表达现状及提高对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专刊.

[9]佐藤学.学校的挑战[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