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发展困境及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美丽乡村发展困境及路径研究

乔宣皓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汉中 723200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汉中分公司   陕西 汉中 723200

摘要:当前,乡村系统在城镇化浪潮的裹挟下正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经济衰退及人口萎缩等带来的剧变,因而如何建设美丽农村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探索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并涌现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结合型和文化传承型等多种类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但很多乡村地区的建设思路与美丽乡村的内涵要求存在着偏离。因此,梳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丽乡村;发展路径;乡村振兴

一、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规划方案针对性与统筹性不足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不足,乡村产业类型和结构单一。部分地方政府对所在地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在产品规划上与市场结合力度不足。各地区在组织和规划产业建设及产品设计时,缺少基础的市场调研,易出现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村庄规划建设标准不高。很多地区美丽乡村建设都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工作由镇政府主导,村级领导只负责最后落实,未形成完整系统的规划流程。(二)对政策的理解和落实存在偏差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村子对相关政策及策略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导致在落实过程中出现偏差。部分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缺少创新精神,只是照搬照抄,对政策响应不积极。如对于环境整治工作,部分村民甚至工作人员对环境整治的认识停留于清理打扫的层面,比如原先未铺设水泥路时很多村民在路边种植花果蔬菜,但在环境整治理念提出后,大多数村落将道路两侧铺设水泥路,整体上整洁、方便,但农村绿化程度大大降低。因此可以说,部分乡村地区在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三)长效机制和专业人才缺乏

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然而,现阶段长效机制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缺乏环境管护机制。各地政府在环境管护工作中大多采取合作项目的方式,但村组织与合作企业的衔接存在一定问题。大多数企业只负责主街道的清理打扫以及垃圾输送工作,其他问题如绿面墙修护、农村“三堆”清理等工作依然需要村组织解决。然而,由于村组织能力有限,后期维护工作并不能保证。另一方面,工作监督及考核机制不健全,对环境整治工作的考核形式单一且力度不足。当前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及考核大多依靠地方政府,缺少农民自我检查及监督的环节。除此之外,缺乏美丽乡村建设专业人才也是导致工作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二、加强美丽乡村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准,合理规划建设方案

首先,坚持原乡规划原则,不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留村庄原有风貌,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特别是对一些承载乡村文化、记忆的景物,要有所保留,突出地方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其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规划要有科学定位,如对于历史古迹较多的村庄要以保护和修缮为主。此外,要提高乡村规划的针对性。即在规划建设时要融入当地原始风貌、生态环境以及本土文化等元素进行特色规划。同时,在设计建设方案时,要进行实地考察,并召开座谈会,将村民的规划建议融入设计方案。最后,结合当地市场合理制定规划。在设计农产品研发路线时,要立足当地资源,引入市场合作机制,避免出现无序竞争或同质化问题,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二)提高民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定期的“环保知识进乡村”宣讲会,在村里悬挂宣传条幅,摆放展示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发展、水资源保护等专题图版,给村民发放简单明了的生态政策解读材料和进行趣味演出等,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普及到村庄,向村民传播生态环保知识,强调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危害性,提升农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引导村民自觉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者”。呼吁广大村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从自身做起,从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圈子,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居住环境。通过宣传要让村民们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时,也要让广大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利益可持续获得的根本前提。通过宣传要将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通过广泛宣传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增强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营造建设生态农业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实现环境政策的有效落实

其一,通过定期举行有关乡村生态建设政策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转变理念思维,使其深刻认识到生态建设工程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其二,上级部门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工作。由上级部门派出督导检查小组,进行农村环境整治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对基层干部不合理的做法进行曝光,敦促其及时整改;环境政策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不断地坚持和完善。通过设立包村单位和包村干部,将责任落实到人,由上级部门督促并指导环境政策的具体实行。同时,发挥上级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定期入村宣传和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其三,基层干部在具体落实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完善,因村制宜、分类施策,改进管理制度。在农村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要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相适应,结合村民的经济能力,实事求是地制定建设规划,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四)加强乡村生态系统建设

乡村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经济和自然与农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且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乡村生态系统中,一是开展村企合作。美丽乡村建设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企业的参与和产业的支撑。因此,应加强村企合作,推动乡村振兴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当地村民提供足够的就近就业机会;二是加大监督力度。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周期相对较长的过程,因而应建立绿色GDP评估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督、监测,彻底扭转漠视农村环境建设的错误观念,从源头上对生态污染进行系统性整治,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五)保护文化个性

一是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为了奠定传统乡村文化保护的现实基础,应建立专门的普查队伍,对当地文化遗产进行清查和登记。二是凸显文化个性。每个乡村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历史底蕴,“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总关情”。文化生态作为乡村的自然符号,散发着历史和地域的荣光,是村庄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村庄有别于其他村庄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因和灵魂。因而美丽乡村建设应通过各种手段凸显每个村庄的典型文化,充分体现差异化和个性化。

结束语

总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宜居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不仅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当前乡村发展的大好前景下,定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熊志文.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医疗发展困境与对策[J].中国果树,2021(11):115.

[2]李帆淼,张俊杰,李金恒.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以额敏县域美丽乡村规划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07):142-143.

[3]齐潇晓.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南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析——以三门峡为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