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实验学校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1
摘要:由新课改的变化可知,历史课程的育人导向进一步强化。从着力培养五大核心素养到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再到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意在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锻炼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进行探究的能力,并加强实践性要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灵活运用数学证明分析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逆向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证明分析法;史料实证;逆向思维
在新课改引领下的历史课堂,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牢固树立实证意识。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出现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是当前历史教学急需解决的难题。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初中生的思维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时期,具备单独理解、命题和结论的能力。即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导向、情景设置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直接设问不同,数学证明分析法是“倒过来思考”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逆向思维能力。本文将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罗斯福新政》为例,谈谈对此的理解与实践。
一、数学证明分析法的含义
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的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数学方法直观清晰,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图表语言可以直观地刻画某个方面的历史特征,也可以对历史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符号语言可以简捷地反映历史问题中某些方面的关系和规律。因而,“适当引入数学知识,既能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又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1]]
数学证明分析法是将未知的推向已知的,即由结论推出所需要的条件,再对照已知条件进行推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历史教学中,“未知的”是教材的历史结论,“已知的”是丰富多样的史料。在讲授新课时,由于学生对世界历史接触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与常规的直接设问不同,数学证明分析法是将本课的结论或评价(即论题)先置,让学生利用教材和补充史料等论据,在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小组合作探究下,有理有据的论证论题的正确性。这种评价先行的“逆向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理解的难度,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逆向思维能力。
二、数学证明分析法的运用
1.提出论题(即要证明的历史结论)
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罗斯福新政》中,要求通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教师提出论题“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大危机”,引导指出论题中的未知证明点:“罗斯福新政”、“缓解”、“经济大危机”。
2.找出已知条件(即证明历史结论的历史史料)
教师先引导学生细化未知证明点,即需要先思考“什么是经济大危机”、“为什么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有什么内容”“罗斯福新政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是缓解危机而不是根除危机”。再通过分板块的学习和探究,学生大致了解和掌握几个问题的基本内容。
3.用已知条件证明命题(即分析历史史料、证明历史结论)
根据几个问题的学习情况、教材和补充史料,引导学生回归论题,开展小组讨论。流程如下:首先,学生阅读教材,回忆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其次,对老师提供史料进行归类和理解;接着,小组内讨论和研究史料,尝试用史料分析证明已知观点;最后,各组相互展示证明过程。
例如,学生运用罗斯福新政的各项举措,针对性的解决经济大危机的具体问题,如面对工人失业的问题,通过“以工代赈”来提供就业机会和消费市场等,由此推论证明“罗斯福新政确实使美国度过了这场经济大危机”。学生根据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和美国后期陆续爆发数次经济危机等补充史料,解释证明“罗斯福新政只是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大危机,而不是根除”。利用数学证明分析法这种“逆向教学设计”去解决重难点内容,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历史思维训练的目的。
三、数学证明分析法的建议
数学证明分析法不仅适用于新课教学,也适用于练习讲解。例如,在做历史选择题时,学生觉得每个答案都对,可教学生从答案入手,看材料是否能印证选项,能印证的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灵活使用数学证明分析法,就是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逆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是一个系统地、连贯性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前后相继的因果联系,在历史授课中,通过引导学生从结论循序渐进地反向找到事件发生的原因,实际上,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反推运用,更是逆向思维学习初中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2]]因此这也要求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课前依标扣本,研究学情;课中启发式教学、逻辑清晰、表述准确、关注学生。不断提高对教材和课堂驾驭能力,不断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 闰淑云.运用数学知识学历史(1).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09, (6):85.
【2】陈立波. 浅谈初中历史有效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 魅力中国,2015(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