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的哀歌 心灵的渴望----《泊秦淮》《贾生》之比较鉴赏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末世的哀歌 心灵的渴望----《泊秦淮》《贾生》之比较鉴赏教学设计

王清华

神木第十一中学    

教材说明:

《泊秦淮》与《贾生》为部编语文教材七下年级P168页上面的两首“课外古诗词诵读”。作者杜牧与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杰出代表人物,把“小李杜”放在一起,教育部的用意非常清晰:不仅要感受“小李杜”诗歌作品的艺术特色,更要挖掘作品后面的文本教育价值——一个盛世王朝走向没落时的文人的责任担当。所以,我想以这两首诗为基座,为学生搭一座支架——爬上去看一看“怀古诗”的风景。

学情说明:

学生基础薄弱,积累较少。虽然进学一年来,不遗余力增加古诗文熏陶,虽有起色与微效,但是,毕竟依然在比较基础的层面上,所以,积累与熏陶,思维与表达,拓展与提升,依然是本课设计的立足点。尤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朗读辅助技巧的运用,以及通理解题、知类解题的引导。

案例背景: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其中特别提到“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的要求。是的,现在是太平盛世,学生尽享时代的福泽,渐渐不知苦难为何物,家国责任几乎仅沦为一种口号了。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两首古诗,富含生命成长的营养,绝不只能满足于背熟会默写就够了,老师应当以此为桥梁,带领学生走进杜牧与李商隐的心中去,感受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操,然后把“家国责任”四字的力量输入学生心灵,会思考,敢担当,这才是语文课堂要承负的最主要使命。

综观目前学生考试的得分情况,我以为学生古诗文得分是最低的。因为诗歌本身的意象传达性,情感的隔代性,语言的跳跃性等等原因,学生的古诗鉴赏着实不容乐观,为此,我们要加强诗类教学,帮助学生获得某一类诗歌的解题钥匙。

学习目标:

1.构建诗歌框架,了解作者经历。  

2.引入资料辅助,把握诗歌大意。

3.反复诵读悟情,比较异同知类。

学习重点:

引入资料辅助,把握诗歌大意

学习难点:

反复诵读悟情,比较异同知类

学习方法:

比较法、探究法

学习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为一座城,写一首诗;更因为一首诗,爱上一座城!因一个人,写一首诗;更因为一首诗,怜惜一个人。同学们,你知道这座城是何城?这个人是何人吗?

一、了解唐诗,构建框架(内容见PPT)

二、知人论世:杜牧与李商隐生平介绍(见打印资料)

师小结:杜牧一生富贵平顺,李商隐一生颠沛流离,人生经历反差极大,且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殊途同归,一起成为了晚唐诗坛的代言人——“小李杜”。

、初读正音节:

教师要求:(1)大声朗读两首诗(两遍),读准字音、节奏;

(2)不清楚的地方等读完后向组内同学请教;

(3)组内不能解决的记下来全班交流。

教师提示:平长仄短  找出韵脚

活动一:比读求同:

教师预设:体裁相同:七言绝句

          题材相同:咏史

          背景相同:唐朝末期

          目的相同:希望统治者从梦中醒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感情相同:抨击统治者昏庸无道,对王朝未来的深切担忧

手法相同:用典,欲抑先扬,借古讽今

        语言相同:含蓄蕴藉  批评讽刺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从作者、体载、题材、背景等角度比较了两首诗的相同点,你们的求同思维了得,让老师刮目相看!不过,想要拥有更高级的比较思维,还要理解两首诗的大意。

四、再读明诗意:

教师要求:(1)借助资料理解诗歌大意;

(2)先独立学习不会的向组内同学请教;

(3)组内不能解决的记下来全班交流。

活动二:比读求异

教师预设: 诗人出身不同:杜: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李:少年成孤、独撑门户

           表达方式不同:杜:触景感怀

                         李:托古讽今

           修辞手法不同:杜:互文

                         李:对比

           抒发感情不同:杜: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李: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教师小结: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对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酒浸肝肠,愁萦心间,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就将这副身子,这腔醉意,连同满腹的经纶,交付青春佳人,交付红颜知己,及时行乐,来个春满人间。所以,他感慨: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而李商隐一生颠沛流离,一生怀才不遇。虚负凌云万丈才,败于节操与定力。写尽无题诗,最是有情人。只可惜: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五、三读感情味:

1、以诵悟情:学生深情朗诵《泊秦淮》与《贾生》。

教师提示:加上动作、表情、语气、语调等。

2、以歌和诗:师生跟唱歌曲《泊秦淮》,学生尝试着和唱《贾生》。

六、当堂检测:

(情境式默写见PPT)

小结:

法国丹纳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任何一位作家的作品都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李商隐和杜牧,他们在晚唐双峰对峙,共同扛起晚唐咏史诗的大旗,从而造就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他们借古讽今,作为一介文人,用诗歌担当起国家命运。真是:盛世可励志,衰亡可明理!哀歌的本质就是心灵的渴望!

七、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泊秦淮》和《贾生》。

2、设计一幅关于咏史诗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