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思考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思考与探讨

张冬冬

410327198907205012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一体化发展迅速,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专业知识、技术水平达到标准化、统一化和国际化的高级技术人才。焊接是制造业中重要的、应用极为普遍的工艺手段之一,使焊接人员的培训与资格认证实现标准化、统一化和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目前我国焊接界和相关企业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思考;探讨

引言

1996年,国内的焊接专业被合并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简称材控)中,高等院校焊接人才培养及焊接专业相关的课程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相关的课程和实践内容被大量缩减,材控专业的毕业生在生产实际中很难适应企业的技术要求。为适应用人企业对焊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各高校于2004年先后开展了材控专业焊接方向培养的模式。2009年,教育部审批通过了焊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此后材控专业焊接方向培养模式可以转变成焊接专业的培养模式,约50余所高校开设了焊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然而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仍有部分高校的材控专业实行焊接方向人才的培养模式。

1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教程导读

国际焊接学会(IIW)于1998年建立了世界范围内国际统一的焊接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截至目前,已实现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国际焊接技术员(IWT)、国际焊接技师(IWS)、国际焊接技士(IWP)、国际焊接质检人员(IWIP)和国际焊工(IWW)六类焊接人员的世界范围内的培训、考试及资格认证的统一。以上几类人员中,国际焊接工程师是ISO14731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可以负责结构设计、生产管理、质量保证、研究和开发等各个领域的焊接技术工作,在企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目前焊接相关企事业单位急需的人才之一。我国于2000年得到IIW的授权,开始在全国实施和推广焊接培训国际认证体系。为满足我国在校大学生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及认证的需求,根据国际焊接学会(IIW)和IIW授权(中国)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委员会(CANB)的相关规程规定,由CANB严格制定了与高校合作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培训大纲,并组织编写了在校大学生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教程(共计438学时)。该培训教程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焊接实践部分(60学时),其中包括氧乙炔气焊与切割技能操作练习(10学时)、MMA技能操作练习(10学时)、TIG技能操作练习(10学时)、MIG/MAG技能操作练习(10学时)、其他焊接方法操作技能练习(20学时)。第二部分为理论培训教程(378学时),由基础理论部分(84学时)和主课程(294学时)两部分构成,基础理论部分分为焊接工艺及设备(35学时)、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37学时)、焊接结构与设计(12学时)三门课程;主课程部分分为焊接工艺及设备(58学时)、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74学时)、焊接结构与设计(52学时)、焊接生产及应用(110学时)四门课程。以下课程中除涉及基础理论外,系统地介绍了与焊接技术及生产相关的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德国(DIN)和中国(GB)的标准与规程;此教程不仅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突出实用性,而且还注重介绍大量国内外先进的焊接技术及最新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程的完整性、可读性和实用性。

2高等院校焊接专业学生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专业课程教材内容不规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自主办学的自由度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形成不同学校的鲜明特点,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专业课程教材内容不规范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以焊接专业(方向)为例进行分析,造成该专业教材内容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教材内容不统一。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材建设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因此同一门课程不同学校可以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材。而受教材编写人员自身文化层次、教育经历、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版本的专业教材内容差别很大,教材水平参差不齐。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的专业老师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昧着良心选用水平低劣或自己编写的教材,严重影响了本专业的教育水平。(2)教材知识体系陈旧。目前焊接专业教材知识体系仍显陈旧,关于新知识、新技术、新科研成果方面的内容较少。很多教材中选用的事例、图片都是照搬老教材内容,介绍的设备型号也比较陈旧,有些甚至为淘汰产品。

2.2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理论课程占绝大多数。以我校焊接专业为例,本科生开设课程总课时为3118学时,其中纯理论课程为2698学时,实验和实习课程共计为420学时,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实践环节所占比例仅为13%,再加上受学校办学条件、经费和实习单位现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的时间非常有限,因而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

3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3.1在校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教学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了在大学教育中进行工程化焊接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将焊接领域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引人本科教学体系。通过“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内容与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调整、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践条件建设等教学问题的解决,使得“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与本科教学计划同期完成。毕业生毕业时在获得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获得由国际权威专业学会授予的世界公认的国际专业工程师证书。这种教学实践模式于年由哈工大发起并进行探索,目前已经推广到国内近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得到大幅提高。通过此模式培训的在校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已达巧余人,在全国各类培训“国际焊接工程师”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一种重要途径。

3.2增加管理类选修课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历来是一个男生多、女生少的专业,更有部分班级会出现没有女生的现象。但在近几年的招生过程中,发现女生报考本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由不足10人到接近20人。经调查发现,这是因为自动化焊接及焊接质量检测相关培养内容对学生产生了吸引。针对部分学生从事焊接检测、焊接管理类工作的意愿,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增加市场营销、市场调研与分析、企业管理、消费心理学、焊接生产管理等课程。

3.3采用灵活的实践课程内容、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灵活设置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课程有毕业实习、就业实习及职业能力综合实训,可满足学生企业实习的要求,也可满足学生在校内完成实际科研项目的需求。该专业学生实习岗位主要分布于自动化设备操作、现场管理及其他管理岗位,截至2021年4月,2017级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达91%,且就业质量有较大改善。

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着理论落后于生产实际和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IIW的IWE培训规程,由CANB严格制定了与高校合作的培训大纲,各高校可以安排一定时间,对在校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经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证书。这种大学基础理论教育与就业前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焊接行业的技术规程和国际标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大幅度提高了焊接专业(方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初雅杰,王章忠,李晓泉等.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结合[J].中国冶金教育,2022,(06):44-47.

[2]谢芋江,黄本生,周培山等.新工科背景下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22,4(20):198+207.

[3]钱强.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培训及资格认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焊接,2022,(1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