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ITP效果及对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ITP效果及对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

于海娟 

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650

摘要:目的:就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ITP效果及对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难治性ITP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1年12月止于2022年12月,对其实施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结果:有效治疗落实后,患者病情好转,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水平呈良好趋势,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结论:在难治性ITP的治疗中,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应用价值明显,可进一步促进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升血小板胶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难治性ITP;血小板参数;免疫调节因子

ITP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参数、免疫调节因子参与了此病的病变过程,治疗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等,效果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治疗无效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演变成难治性ITP,加剧患者痛苦的同时,也提高了治疗难度。本文主要就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ITP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明确了其对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难治性ITP患者(60例)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1年12月止于2022年12月,基于不同治疗方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男女占比为16:14,年龄区间为22至61岁,平均病程为(9.0±2.4)个月;观察组男女占比为19:11,年龄区间为22至60岁,平均病程为(9.2±1.8)个月。所有患者既往均未接受过类似方案治疗;无其他原因所致血小板参数异常;无所用药物禁忌证,或是过敏史;未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正常;认知、语言功能正常;资料齐全;知情同意。通过对患者年龄等资料的对比分析,未发现较大差异(P>0.05)。

(2)方法

对照组单一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基于皮下注射的前提下给药,每次用药量为300U/kg,每天1次,持续治疗2周,待患者PLT计数不低于100x109/L时就可停止用药。观察组则是以对照组为前提加用升血小板胶囊,即指导患者每次服用1.8g,每天3次,持续用药3个月。在此过程中,需留意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在应用不同治疗方案后,需基于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合理评估治疗效果,显效:相应治疗应用后,患者临床指征完全消失或基本缓解,PLT计数正常,维持时间不低于3个月;显效:相应治疗应用后,患者病情呈显著好转趋势,PLT计数不低于50x109/L,维持时间超过2个月;无效:治疗落实后,患者病情变化不大,或是呈加剧趋势。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治疗前后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旨在对PLT等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并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前提下对免疫调节因子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t、X2分别应用于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疗效

将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应用于难治性ITP治疗中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得以显著好转,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低,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21()

8(92.5)

1(7.5)

29(2.5)

对照组

30

12()

10(100.0)

8(0.0)

22(11.4)

(2)血小板参数

观察组在难治性ITP治疗中实施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呈良好趋势,相比之下对照组情况则欠佳,两组有较大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对比

组别

n

时间

PLT(xl09L)

PDW(%)

PCT(%)

MPV(fl)

观察组

30

治疗前

38.76±7.23

16.94±1.83

0.04±0.02

13.21±1.56

治疗后

117.69±19.07

11.30±1.36

0.22±0.06

8.35±1.07

对照组

30

治疗前

39.19±8.30

16.86±1.76

0.05±0.03

13.17±1.77

治疗后

74.73±11.29

14.02±1.57

0.14±0.03

10.10±1.23

(3)免疫调节因子水平

在难治性ITP治疗中采取升血小板胶囊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免疫调节因子水平有明显改善,组间有较大差异(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的免疫调节因子水平对比

组别

n

时间

PLT(xl09L)

PDW(%)

PCT(%)

MPV(fl)

观察组

30

治疗前

64.13±8.10

42.38±7.27

17.03±4.12

25.92±5.02

治疗后

35.73±5.18

34.70±3.08

36.20±5.75

40.01±5.27

对照组

30

治疗前

63.76±7.90

41.56±6.02

16.73±3.75

26.51±4.79

治疗后

46.09±6.28

37.98±4.39

27.82±5.16

33.60±6.14

3、分析讨论

难治性ITP的发生率较高,包含了急性、慢性两种类型,前者主要见于病毒感染恢复期,后者则往往是因血小板结构抗原改变而诱发自身抗体所导致。现阶段,对于难治性ITP的治疗,旨在对血小板被破坏进行抑制、促进血小板水平提升等,进而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患者的恢复。血小板生成素的作用主要以调节血小板形成为体现,由肝脏合成,可对造血肝细胞进行刺激,随着血小板的下降,就可达到讲解血小板生成素的目的,从而减弱其吸附能力[1]。针对难治性ITP患者而言,受血小板生成素讲解加速的影响,其水平也就严重缺乏,进而就减低了血小板合成,故对于此病的治疗合理应用于血小板生成素相关治疗就具备较高的可行性。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是一种促进血小板生成生长因子,有学者认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中药辨证的实施,可进一步纠正难治性ITP血小板参数,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改善。升血小板胶囊是常见的一种中成药,中药制剂包含了仙鹤草、连翘、青黛、丹皮及甘草,功效主要以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等为体现[2]

在难治性ITP发生及发展中,血小板减少是关键病理机制,血小板参数与患者血小板破坏程度呈正相比,患者大多以PLT、PCT水平下降,PDW、MPV水平显著升高为体现。有研究指出,相较于单一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加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后,可促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改善,随着血小板的恢复,预后也就较为理想[3]。同时,难治性ITP患者的血小板破坏程度与免疫系统紊乱也有着紧密的关联,而Th1、Th2表达失衡是免疫系统紊乱的典型标准,前者主要分泌的细胞因子有TNF-a等,可对细胞免疫产生介导作用,后者分泌的细胞因子有IL-10等,对于体液免疫可产生介导作用。本研究显示,在难治性ITP治疗中采取升血小板胶囊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水平有明显改善,组间有较大差异(P<0.05)。在难治性ITP的治疗中,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应用价值明显,可进一步促进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楠楠,宋书凯,马东方,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0(2):147-150.

[2]曹波.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2(8):1540-1543.

[3]唐培渊,宋俊峰,秦克乐,等.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治疗进展[J].医学信息,2018,31(5):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