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核工业医院 102413
摘要:目的 思考眩晕症患者接受中西医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 筛选出本院在2020/6-2021/6时期接收的100例眩晕症患者,按照自由分组的方式将其均分成两小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小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选择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选择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针对眩晕视觉评分、头晕障碍量表评分连锁,在治疗前2组对比差异不突出(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其数据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另外,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4.00%远远高于对照组82.00%,且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眩晕症的过程中,选择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逐步改善患者病症,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眩晕症;临床疗效
引言:由于国家老龄化问题愈发严峻,再加上人们的生活步伐持续加快,愈来愈多的人会出现高血压、颈椎病等,从而对人们的睡眠质量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分析以上疾病的特征,我们能够发现,它们都存在一个相似性——眩晕,并且兼有恶心、呕吐等特征,这必然会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从概念上来看,眩晕的医学概念是指:机体对其所处的环境等出现定向或平衡障碍,对自身及周边环境出现运动幻觉。一般会是患者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尤其是运动平衡障碍会造成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断下降。通过临床研究能够发现,在内科、耳鼻喉科中,约有5%、15%的患者都存在眩晕症等表现。由于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眩晕症是一类常见病症,并且其诱发原因比较复杂,而且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临床疾病,例如:神经科、五官科、内科、精神科等。由于临床研究对其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再加上临床检查技术的持续升级,促使眩晕症的确诊率在不断提升。不过从实际治疗效果上来看,由于一些病因未知,在后续的治疗中不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导致临床疗效不理想。天麻素在治疗眩晕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是不错的,其一般能够发挥镇痛、血管扩张等功能,这对于减轻头痛、眩晕等病症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对此,为了探讨一个理想且安全的治疗方案,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方案对其治疗,然后探讨其与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效果,相关内容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常规资料
筛选出本院在2020/6-2021/6时期接收的100例眩晕症患者,以上患者均满足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评价标准》等要求,按照自由分组的方式将其均分成两小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全部患者都选择头部MRI、CT及颈椎像、前庭功能筛查,其病情最终得到确诊。其中,脑梗死者22例、脑动脉硬化症及后循环缺血37例、病因未知前庭持续眩晕症17例、梅尼埃病14例、良性位置性眩晕10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划分成2小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小组有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是29例,女性是21例;年龄在38-75岁之间,中间值是(53.23±1.05)岁;患病时间是2周-10年,中间值是(5.2±0.5)年;实验组的男性是27例,女性是23例;年龄在40-76岁之间,中间值是(54.15±1.22)岁;患病时间是3周-12年,中间值是(4.9±1.3)年;此次研究内容及目的已被所有患者悉知,且全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比两组的以上基线资料,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以下实验存在对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选择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进行治疗,每日注射一次,每次30mg,与500ml生理盐水相混合,然后对患者实施静注处理,滴速控制限定于40-60滴/min,治疗周期是7d。实验组选择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每日注射一次,每次600mg,与500ml生理盐水相混合,然后对患者实施静注处理,滴速控制限定于40-60滴/min,治疗周期是7d。
值得注意的是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期间患者有明显地呕吐等不适反应,则需要进行止呕、补液等处理。
(三)观察指标
对比2组的VAS与DHI评分,然后统计分析其临床总有效率。其中,眩晕视觉评分(VAS)是在A4纸上画一条10cm的横线,其一端设置是0,说明是没有症状;另一端设置是10,说明症状严重;中间不同部分代表着症状的严重程度,指导患者结合自我感觉在特定的位置上进行标记。
头晕障碍量表(英文简称是DHI)评分是我国应用最常见的一个用来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水平的量表。DHI主要是通过定量分析法去了解患者对眩晕的感知,属于一项用于评估眩晕对日常生活的参与度与生活水平变化的评估指标[2]。其分值愈大,说明眩晕症状对患者的影响越大。
临床疗效包括三个评价等级,即:完全缓解、有效、无效。其中,完全缓解是指患者的眩晕及其它不适症状完全不见;有效是指患者的眩晕症状有所缓解,并且缓解程度超过50%;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地减轻。
(四)数据分析
以上实验数据通过SPSS25.0展开研究,计数指标给予(n,%)阐释;计量指标给予(x±s)阐释,如果最后的数据是P<0.05,能够看出其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
二、 结果
(一)对比2组的治疗前后的VAS与DHI评分
在治疗前,两组的VAS与DH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2组的VAS与DHI评分均大大减小,并且,实验组的减小幅度更大,同时,2组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相关数据见表1介绍。
表1 对比2组的VAS与DHI评分(x±s)
分组 | 例数 | VAS | DHI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实验组 | 50 | 8.25±1.02 | 1.49±1.74 | 65.24±10.23 | 13.52±8.02 |
对照组 | 50 | 8.12±0.95 | 2.24±1.02 | 66.12±18.45 | 18.25±10.24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二)统计对比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
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发现: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4.00%远远高于对照组82.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突出(P<0.05)。如表2介绍。
表2 统计对比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n,%)
分组 | 例数 | 非常有效 | 有效 | 无效 | 临床总有效率% |
实验组 | 50 | 32 | 15 | 3 | 47(94.00) |
对照组 | 50 | 20 | 21 | 9 | 41(82.00) |
(三)统计对比2组的不良反应率
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明显地不良反应问题,由此来看,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三、讨论
眩晕症是一个常见病症,它一般是指病患对于空间结构定向、平衡感等出现问题,对于四周环境出现晃动、旋转、摇摆不定等一些幻觉。也可以将其称作为眩运等,其出现眩晕的原因比较复杂,站在中医的角度进行分析,眩晕症的形成一般和风、火、痰、瘀、虚等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根据其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八个字进行归纳,即:邪扰清窍、脑海失养等。站在西医的角度进行分析,眩晕症的形成一般是在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系统、视觉系统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或异常变化的情况下,都会引起眩晕症的出现。其临床特征是:存在程度不一的可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同时合并恶心呕吐等,个别患者还会发生心慌、呕吐、胸闷等异常表现,这些必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日常工作。由于这一病症在中老年群体中很常见,所以通过分析其原因,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在临床治疗方面,需要遵循的原则比较复杂,①限制水盐摄入量,第一时间为患者加强心理指导;②寻找原发病,对其实施积极及对症处理;③通过平衡三联系统兴奋性减弱药物给予治疗;④主动开展前庭功能训练等。对于天麻素注射液来说,其一般是根据血管性病因,让平衡三联系统兴奋性减弱,由此达到治疗眩晕症等目的[3]。
根据传统的药物治疗来说,尽管能够帮助患者减轻临床病症,但是无法及时地解决眩晕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等造成的一些干扰。按照一些权威组织的数据调查发现:对于眩晕症的临床治疗而言,一般需要实施重点保护,促使残存平衡三联相关的神经功能能够得以重建,且尽可能地重塑已经受损的相关脑部神经组织。并且在药物治疗方面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促进患者的微循环,严格控制病患的血压、脉搏等指标,改善脑代谢,阻止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聚集,最大化地增强患者脑部神经细胞活性等。根据药理学研究能够看出:天麻素的重要组分是4-羟甲基苯-B-D-吡喃葡萄糖甘半水合物,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等环境的平衡障碍问题,由此能够对机体发挥镇静、催眠、镇痛等中枢抑制效应。并且,它不但能够对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一定的镇痛、催眠、抗惊厥等功能,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下调机体外周血管阻力,促进血管扩张,解决患者心肌缺氧、缺血等带来的各种问题,由此来看,这与临床治疗眩晕症的药理作用机制是相吻合的,对此广大学者对天麻素的临床应用展开了深入性地探讨,并且通过大量地实验证明了天麻素对治疗眩晕症是有一定疗效的。
另外,根据药物剂型分类上来看,天麻素注射液在治疗眩晕症方面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广大医患的普遍认可。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已经着重探讨了天麻素的药物作用机制。其实,从中药材角度来看,天麻是一种非常传统且名贵的中药材,天麻素注射液是由天麻中提取的天麻素配置而成的,通过药物分解的结果来看,能够转化成羟基苯甲醇,基于血脑屏障等作用的推动下,其能够和r氨基丁酸、苯二氨卓、CI受体等发生融合反应,由此能够转变成头颅中非常关键的一种抑制性神经介质因子。并且,该药物对扩张血管等能够发挥积极地推动作用,能够促使患者脑部的血流量大大提升,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椎基底动脉供血紧张等问题,同时,这对于血压下滑、镇静等发挥一定的显著效果,可以确保患者的临床病症得到逐步改善与减轻。通过一些临床调查能够发现:天麻素一般能够对病患的神经系统发挥一定的调节功能,促使细胞循环代谢,并达到营养神经细胞等目的,由此来看,这对于增强患者的心脑血管功能等发挥一定的积极效应,并且最重要的是其副作用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根据本文的研究能够发现: 针对眩晕视觉评分、头晕障碍量表评分连锁,在治疗前2组对比差异不突出(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其数据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另外,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4.00%远远高于对照组82.00%,且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以上结论能够证实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论点。
当然,我们在探讨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药性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这属于一类纯中药天麻提取物,在被机体摄入之后能够第一时间分解成脂溶性较强的天麻坩元,这一物质能够慢慢地渗透到血脑屏障系统中,从而对其中的自由基进行清除,对降低钙超载、避免脑细胞受损等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它还能够有效地阻止细胞乳酸脱氢酶的合成与释放,避免细胞出现凋亡,并进一步增强细胞活力;在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避免缺血再灌注病理损害等方面也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当然,根据药理学实验能够发现:天麻素是能够刺激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导致其出现失调变化,由此能够发挥镇静、镇痛、催眠等功能。同时,它能够阻断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并进一步增强外周与中央血管的顺应性,促使微血管、心脑血管等血流量大大提升,并进一步减少脑血管阻力,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强脑基地动脉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改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内耳等部位的血液循环状态,这对于出现的颈性与前庭系统缺陷所造成的眩晕症是能够发挥一定的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期间,并不存在比较突出的毒副效应,对此,整个治疗过程是比较安全且稳定的。
总之,对于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言,天麻素注射剂这一类药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作用机制是能够使外周和中央血管实现扩张,并进一步地降低血管阻力,大大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促进脑组织血液循环。并且还能够实现镇静和抑制兴奋中枢等目的,对减轻患者的神经衰弱、增强大脑神经系统功能、提升颅脑神经的分辨能力等发挥积极作用。由此来看,在天麻素注射液的作用下,它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病症,对其实施根源纠正,由此达到提高身体免疫力及抵抗力,扶正祛邪,从而对改善病症,提高疗效等发挥积极作用,对此这是一个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陈晓东, 裴全森, 陈伟峰.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 28(05):107-109.
[2]郝静, 白龙跃, 牛志学,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J]. 健康必读 2020年34期, 279-280页, 2020.
[3]张艳, 韩新生. 强力定眩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 032(010):1502-15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