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精神世界的审美活动创造了无限丰富的艺术美,而关于艺术的美的分类,古今中外分类标准不尽相同,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表现形式,都包含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同时又具有时代性,都是反映当时生活上的需求,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他们的审美特性和审美创造即有同源性,又有差异性,。这里仅从文学的角度探讨其审美特性和审美创造。
关键词:文学 审美特性 审美创造
文学是用形象反映生活的艺术。它通过语音文字来描绘生活传达作家的思想感情。晚起人们的审美经给和想象,以引起读者一定审美快感,因为文学不能塑造直接形象、它只能运用语言文字塑造间接形象,通过读者的想象才能转化为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又称为语言艺术,也称为想象艺术。
宋代词人宋祁写的一首《玉楼春》。其中有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人的视听感觉,是可以打通的。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峰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同理,古人眼中的桃杏似火,主要是形容它们的怒放盛开、簇绽枝头,加上颜色的红艳,就有了一种如火的意境。如此一来,这里一个“闹”字,就可以说是写尽了盎然的春意,以及彰显出蓬勃的生机。王国维说:“著一闹字则境界全出矣。”这里首先是作家在游园时感受到了春意。通过“红杏”、“枝头”来表现这种感受。但这里的“红杏枝头”只是两个词语,而非真的视觉形象,而这种描绘又是为的表达作者感受到的春天到来时的盎然生机,一种自然物的生命本质。作家为了把这种盎然生机准确地表达出来,便着一“闹”字,这个“闹”字既写出了红杏在枝头争相开放的形象特征,又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生命与红杏生命活力的沟通。于是这句词便成了主客体交融的产物,获得了高度的审美价值,因而王国维才称其为“境界全出”。当然这种境界的真正形成,还须把这话在想象中转化为生动的红杏闹春的景象。因之,王国维的这句话揭示的是艺术创造的普遍规律。由此也可知道,这句词里的词语已不单单是物质材料,而且已成为了精神性的表象,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内容。正如李泽厚所言:“文学,是用与感觉、知觉相联系的,与理解、情感相统一的词语的传达和唤起表象、联想和想象的艺术”。
文学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重要标志。别林斯基说:
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它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政治经济学家被统计材料武装着,诉诸读者或听众的理智,证明社会中某一阶级底的状况,由于某一原因,业已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诗人被生动而鲜明的现实描绘式装着,诉诸读者的想象,在真实的图画里面显示社会中某一阶级底状况,由于某一种原因,业已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一个是证明,另一是显示,可是他们都是说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结论,另一个用图画而已。
别林斯基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文学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反映客性界显示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其他科学则以抽象概念,严格的逻辑论证反映社会的生活本质。因之,文学要诉诸读者的形象,其他科学则“诉诸读者或听众的理智”。
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再现生活,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是文学的特性,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学家表达思想、情感、折射思想文化的写照。它将作家看似无关联的物象、情节和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特征的特殊的力量。文学形象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表达作者的意图。文学作品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是文学形象都是带有作者特定意图的,通过形象形成的延伸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想法及思想主张。比如,三毛的《在路上》中有“一行行人,慌乱地朝着哪一边去也不知道”这样的文学形象,形象中表现出作者对外来文化的反思,引发读者的思考。
其次,文学形象能够将主题思想更加深刻地打入人心。作者在形象中融入了他内心所持有的哲理,用绝妙的文字来塑造一幅动人的画卷,刺激读者的感官,引导读者进行思想总结。比如,郑愁予《雨季不再来》中,“雨季是我们情爱的夏天,她短暂而又美丽,轻烟般盛开,又在毫不留情的飓风中消失”的文学形象,丰富的意境使读者反思人生的沧桑变化,体会作者感悟。
第三,文学形象呈现出的是客观的历史面貌。文学形象不仅具有表达意图的特性,而且也对描绘的历史印象都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当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沉浸在作者构建的文学世界中,得以体会不同时代历史文化,发现文化之美。比如,鲁迅的《故乡》中所写的“故乡的泉水,古气息袅袅”,将故乡深情挂心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文字里抚慰着读者多年不见的襟怀,重新振奋起梦回家乡的安宁感。
文学形象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把作者的思想主张传达出去,更令读者的思想深远的开阔,从而探索客观事物的秘密,深度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感受文学之美。
鲁迅说,没有思索和悲哀,就不会有文学。文学具有思想性,文学远非用来单纯的说明什么,它同时也带有表达情意的一面,传达作者的语气和态度,不仅要表达出思想和情感,而且要对读者有一定的影响。反映社会生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相当大的思想容量。
文学创作不仅能够为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同时也能够让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另⼀种⼈⽣和风景。因此文学创作不仅能够影响读者同时也能够带给作者以情感的体验。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不论什么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都必然想要通过这个故事来表达⼀个意思,或高深或浅显,或积极或⽆奈。其实从⼴义上来说,没有思想性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因为作品都是⼈写出来的,只要是⼈就必然会在创作过程中渗透进自己的所思所想,想要通过作品来引导读者或者跟读者进⾏探讨。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是通过对⼈物的具体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对细节的刻画乃⾄对风景的涂抹来表现出来的。但是作为⼀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思想性应该是深藏不漏却⼜呼之欲出,就好像优秀导演的作品不会通过⼤段⼤段的旁⽩来引导观众跟随自己的思维,⽽是通过剧中⼈物的一言一行来让观众⼼领神会。虽然从⼴义上来说每⼀部作品都必然有其思想,但是思想也要分会分为浅薄与内敛,思想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与精髓,⽽作品则像是承载 灵魂与精髓的躯体,如果思想陷⼊消沉、阴暗、负⾯的氛围当中,必然也会给读者乃⾄作者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这种思想性 我们宁可不要。我们所呼吁的思想性应该是积极、正⾯、阳光的,虽然这么说起来好像会给⼈⼀种主旋律作品高大全的感觉, 但是不论是否是主旋律作品,思想的积极向上必然会给社会造成正面的影响,⽽且积极正面的思想也是⽆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都真正需要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对提升正面思想嗤之以鼻,不能认为不写点另类、偏激的观点就显得自⼰没有特点。⽽且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也应该⽤更为开阔的态度来加以认识,思想意识不是单单指政治思想,思想性也包括了作者对他⼈的关⼼、对事物的关注、对积极兴趣的培养以及作者在哲学、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所给出的良性引导。如果我们仅仅将思想性的表现领域局限于政治领域也是⾮常狭隘和肤浅的。
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的最重要特点之⼀,如果缺少了艺术性,那么文学作品就不能被称其为文学作品,顶多是教材、 辅导或者学术专著之类。文学作品艺术性的高低体现了作者创作能⼒的⾼低,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才能与写作技巧。想要凸显⼀部作品中的艺术性就必须通过准确的表述、鲜明的刻画、⽣动的表达以及通过对整部作品的结构合理安排和表现技巧的灵活运⽤来实现。艺术性是形式与主题的结合,是承载工具与具体内容的统⼀。⽽艺术性的体现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使用生涩、连篇的词组以及采用别⼈所没有使⽤过的表述方式和结构安排,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符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不脱离我们的惯常思维与认知范围,艺术性才能够被⼈们所领会和挖掘,否则就好像在⼀张白纸上随意涂抹,如果不是特别了解这位作者的思想情况的话,⼀般⼈是很难看懂画作的内容的,虽然许多⼈认为文学创作是发泄作者情感的途径,其他读者的认知并不影响作者 的自说自话,许多所谓的先锋作者更是以说常⼈所不能懂为自豪,认为自⼰层次⽔平⾼⼈⼀等,但是她们却忘记了⼀个道理,只有别⼈能看懂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只有能得到⼤众共鸣的作品才是成功的作品,否则就如同作者的私⼈⽇记⼀般,别⼈读不懂,也不愿意读。
无论是西方传统中分的三类,还是中国传统中分的四类都不例外。文学美的根源。一方面表现在内容上,作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对生活给予了创造性地再现,从而揭示了生活的本质,传达了个人的生命体验,从而唤起了读者的生命体验,以引起内在的情感激动;另一方面表现在形式上,作家通过对语言的巧妙运用和文学手法的创新,结构的匠心安排,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特有的形式美,产生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二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显示了作家身上表现的人的本质力量,体现艺术共同的审美本质。因此文学家将要创造出文学美,就须对生活有精细的观察,独特的发现,深刻而独特的人生体验和能激起读者共鸣的情感形式,还须有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否则,与文学创作就是无缘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