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预防性护理构建预防老年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老年脊柱骨折手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有效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护理有效性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护理构建预防老年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
骨质疏松、外伤性暴力等均是导致临床中患者发生脊柱骨折的危险因素。而一旦发生脊柱骨折由于剧烈的疼痛及患者的疾病病情原因所致患者的活动性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1]。而一旦对患者的活动进行限制则可能诱发多种临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研究发现局部血液流动不畅及下肢血液的淤滞均可能诱发上述不良反应。如何对上述情况进展有效的干预是目前临床中最需要重点关注解决的问题。预防性护理是一种常见的护理干预措施[2]。与常规的普通护理比较而言采用针对性护理患者能够得到较好的并发症防治作用。该会方式能够针对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可能发生多种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提前的预防及讨论,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方案并严格的执行,进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析预防性护理的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脊柱骨折手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脊柱骨折。②具有脊柱骨折手术的适应症。排除标准:①患者基本情况差无法完成全程试验研究。②对试验研究存在疑惑或不配合者。对照组中年65-86岁,平均(72.59±6.44)岁。实验组中年龄65-89岁,平均(72.66±6.48)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
实验组采用预防性护理。首先对患者额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既往病情及对疾病的认识情况。对于对疾病了解度较高的患者可以对患者开展相应的护理操作。而对于对疾病的了解度相对较差的患者则考虑给予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进行简要的介绍,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的配合情况,进而改善多种护理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对患者在护理期间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不良情况进行预见性的讨论,对于临床中常见的护理并发症进行干预。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对于存在脊柱骨折的患者其无论是在手术治疗前还是在手术治疗后其活动性均较差,因此对于该类患者而言应该加强对患者的翻身、活动等方面的护理。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提高患者与家属对翻身等生活习惯与行为改善的重视度与认知度。每日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检查,对于长期收到压迫的皮肤处如髂骨、锁骨等部位进行医用护理敷贴的贴置,避免长时间压迫导致的血液不畅而诱发严重的皮肤损伤。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与医生进行交流沟通,考虑使用抗凝药物及相关药物的时机,在避免血液凝固的基础上不增加再出血等多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对于存在下肢血栓或具有血栓形成危险及风险的患者应该尽快给予患者相应的预防措施与静脉滤器植入等,避免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发生。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定期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屈膝,伸膝,内收,外展等动作。同时每次在进行运动锻炼结束后还应该对患者的下肢进行适当的按摩,主要是捏,揉,压等方式进行。在进行按摩及锻炼过程中应该掌握好按摩的力度,避免过度按摩或用力过度的情况发生。
1.3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有效性。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 (例) | 压疮 (%) | 下肢静脉血栓 (%) | 焦虑抑郁 (%) | 其他情况 (%) | 总发生率 (%) |
对照组 | 50(100.00%) | 6(12.00%) | 5(10.00%) | 5(10.00%) | 3(6.00%) | 19(38.00%) |
实验组 | 50(100.00%) | 2(4.00%) | 2(4.00%) | 1(2.00%) | 0(0.00%) | 5(10.00%) |
χ2 | - | 2.174 | 1.383 | 2.837 | 3.093 | 10.746 |
P | - | 0.140 | 0.240 | 0.092 | 0.079 | 0.001 |
2.2两组患者护理有效性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有效性比较(n,%)
组别 | 例数 (例) | 十分有效 (%) | 基本有效 (%) | 一般有效 (%) | 基本无效 (%) | 总有效率 (%) |
对照组 | 50(100.00%) | 24(48.00%) | 5(10.00%) | 6(12.00%) | 15(30.00%) | 35(70.00%) |
实验组 | 50(100.00%) | 36(72.00%) | 8(16.00%) | 3(6.00%) | 3(6.00%) | 47(94.00%) |
χ2 | - | |||||
P | - |
3讨论
脊柱骨折是目前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创伤性骨科疾病,该病的发生随着我国人口基数及人口平均年龄的不断增高而有明显的增高趋势。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及骨折的严重程度可以采用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3]。对于骨折较为轻微的患者可以进行药物控制如抗炎、营养骨骼等促进患者疾病的愈合。但是对于存在神经压迫甚至是出现瘫痪等情况的患者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在住院期间均会存在活动困难的情况。因此对于多数存在脊柱骨折的患者其可能会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压疮的形成,下肢血栓的形成等。其中压疮的发生会对患者造成感染加重的情况,甚至会发生感染性休克等出现[4]。而下肢血栓的形成则可能引起栓子脱落栓塞于机体各个部位诱发心梗,肺梗等。如何对上述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预防性护理是目前临床中最常见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发现对于采用预防性护理的患者而言其多种临床并发症及护理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有降低[5]。考虑一方面与患者的满意度及舒适度增高有关,另一方面则与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有关。
综上所述,在脊柱骨折患者中采用预防性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够预防血栓形成及减少压疮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冰玲,吴璐.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路径对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血栓形成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06):194-195+198.
[2]陈武茜,牛敏.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结合递进式目标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脊柱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0):176-179.
[3]李静,刘静,王晓阳.预防性护理构建预防老年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应用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24):3134-3137.
[4]王媛.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压力性损伤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10):179-180.
[5]梅玲,郑晓红,赵玉莹.优质护理应用于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18(04):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