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人才是推动农村复兴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性变量。高职院校要主动承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责任。
(一)研究背景
人才是推动农村复兴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性变量。高职院校要主动承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责任,不断改进,以问题为导向,优化授课内容,增强课程内容对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性、指导性和科学性,培养优秀人才,发挥“新型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高职院校应加强优秀人才库建设,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同时大力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充分调动农民和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新带旧,努力增强新型专业基层农民和农村群体的活力,激活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高职院校要带头激发人才的活力,促进人才与乡村发展在各个层面和维度融合。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是连接各类人才的渠道,并需要为他们提供就业和创业技能的相关培训。也就是说职业教育需要为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将对社会稳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高职院校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它们更有必要致力于促进农业发展。高职院校服务于三农发展目标的变革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高职院校与现代农业发展更加有效的对接吗,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逐步成为农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高职院校应在课程设中不断创新培养方式,构建有特色的培养路径,促使乡土人才带领农村居民一起脱贫致富。高职院校应根据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供求关系,推进供给侧人才培养,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竞争力。
(二)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对脱贫攻坚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加强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和培训将有助目前,高职院校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正在不断演变,高职院校近年来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农民培养方式,如网上培养和“三位一体”培养方式。通过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长期的培训经验,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所需的农业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相关研究指出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与个人收入收入成正比,通过技能学习、创业和其他手段增加收入是提高农村地区收入水平和扩大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
(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正在不断演变,高职院校近年来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农民培养方式,如网上培养和“三位一体”培养方式。通过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长期的培训经验,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所需的农业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从培养资源来看,在技术和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只要是基地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所必需的知识,几乎都可以在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中找到。从教育形式来看,随着新经济形势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现有基础上,院校可以根据企业最新,定期更新教育目标。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优秀学者、企业专家到实地指导新职业农民,普及和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传播新的发展理念。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育扶贫工作牵涉众多部门,难以进行统一协同管理,这就容易造成扶贫资源浪费、扶贫工作重复、各环节衔接混乱等问题。其次,由于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活动没有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充分认可,公众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发展迅速、规模大,但在教学工具、师资队伍、管理等方面有待提高。农村职业培训不应仅依托国立职业学校,还可以依托社会学校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农民夜校、培训中心等机构。
(四)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教学内容优化
首先,职业院校针对乡村振兴的培训内容要充分覆盖实际需求,除了技术知识、农业经营管理和市场动态,还应该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甚至政法教育等,确保新职业农民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一是课程内容可以面向农业的发展从三个方向展开:一是教育内容要与农民的基本技能相挂钩,同时能够帮助提高农民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二是将教育内容与农民核心能力相结合,根据实际产业需求,提供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农业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技术推广有机结合。第三,教育内容要与农民的社会交往能力挂钩,教育内容不仅应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技术、新科技也要包括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二是培育内容与当地资源挂钩。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特点,这些资源受环境差异、地理差异、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产品市场等客观因素和生产组织等人为因素也导致不同地方农业企业具有独特性的原因。因此,在培养关联性强的职业农民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资源环境、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进行综合研究,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从发展特色产业的角度,打造新型职业教育农民创造“量质并举”的内容。
(二)创新培训方式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大多具备一定的基本文化知识和农业生产技能,形成了发展高等职业学校的小知识库。虽然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包括集中面授、参观学习、集中指导和动手操作、动手操作、经验分享、在线培训等,但具体培养职业院校主要以面授和游学为主,很少采用在线互联网技术培训课程。然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农民的信息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已成为常用工具,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组织培育新的职业农民趋势,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进一步创新培育方法。参考文献
[1]杨永辉.职业院校承办农民培训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现状与路径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23(06):12-17.
[2]郭广军,李昱,刘亚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推进策略[J].江苏高职教育,2023,23(01):7-14.DOI:10.15903/j.cnki.jniit.2023.01.002.
[3]韩志华,薄玉杰,闫占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高等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研究[J].天南,2023(01):135-137.
[4]张猛.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精准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农机,2023(01):33-35.
[5]刘敬坡,朱利娟.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策略探索[J].才智,2023(03):155-157.
[6]卢招娣.困境与突破: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偏差与模式创新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2(12):12-14.
[7]兰功铭.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培养农村人才的路径[J].知识窗(教师版),2022(12):57-59.
[8]王鹏程,陈会玲,许婷,王俐.论高等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多维度优势[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6):53-58.
项目: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SJYB1588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院校乡土人才培育体系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