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对难治性癌痛的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疼痛科对难治性癌痛的管理

孟祥虹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39000

摘要:目的:疼痛科对难治性癌痛的管理。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以来在本院治疗的难治性癌痛患者86例,根据患者病历号末位进行分组,单数入对照组,双数入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癌痛教育,研究组给予个体化疼痛教育。对比两组疼痛程度以及疼痛持续时间、SAS和SDS评分、疼痛教育效果满意度。结果:入院第14天,研究组疼痛程度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教育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难治性癌痛患者个体化疼痛教育效果较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降低不良情绪对患者影响,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临床镇痛的疗效。

关键词: 疼痛科;难治性癌痛;管理

引言

难治性癌痛是疼痛的升级版,寻求一种更安全、低廉有效的止痛手段或者联合治疗的方法来管理难治性癌痛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十分有必要对病患的镇痛进行治疗,研究对疼痛有明显疗效的治疗手段变得十分关键。本文重点对难治性癌痛治疗现状、使用方法、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相关参考,开辟具有自主特色的难治性癌痛治疗护理方式。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以来在本院治疗的难治性癌痛患者86例,根据患者病历号末位进行分组,单数入对照组(n=43),双数入研究组(n=43)。纳入标准:(1)符合难治性癌痛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精神状况不存在异常且能主动配合治疗。排除标准:(1)患者本身伴随有严重的慢性神经系统性疾病;(2)患者伴随有严重的脏器器官病变;(3)患者的疼痛症状同癌症的相关疼痛不存在相关性。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此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成立精准护理小组

精准护理小组由1名肿瘤科主任医师、4个护理亚专科小组和1个药剂科小组组成。4个护理亚专科小组分别为癌痛小组、营养小组、伤口小组、心理小组。各专科小组组员为2~3人,分别取得药剂师、营养师、伤口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培训证书。科主任医师作为专家顾问,负责解答疑难问题。精准护理小组组长为癌痛小组负责人,根据病人出现的护理问题,明确护理目标,各专科小组商讨护理计划,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

1.2.2落实精准护理方案

第一,评估。①癌痛小组对病人进行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癌痛评估,内容包括疼痛发生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加重原因、持续时间、暴发痛次数及发生时间、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心理状况、营养状况、皮肤状况、睡眠状况、家庭支持系统情况、病人及家属对癌痛的认知程度和对疾病的预期情况等;②药剂科小组评估病人癌痛控制效果,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有无潜在药物相互作用,评估病人服药依从性,予以适当的用药宣教。第二,实施。收集评估结果,开展小组会议,根据病人现存的护理问题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①疼痛控制不佳或不良反应无法耐受时,癌痛小组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主任医师,合理更改用药方案,癌痛小组和药剂科小组负责全面动态评估、监测用药效果,及时反馈;②应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的心理困扰筛查工具(心理痛苦温度计(DT)及问题列表(PL)每周对病人进行心理困扰筛查,当分值≥4分时,心理困扰筛查为高风险,心理小组根据病人困扰问题,针对性予以心理疏导;③通过《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每周对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当分值≥3分时,提示营养高风险,营养小组根据病人病情特点制定营养食谱,由营养科制作与配送;④应用Braden评估量表评估病人压疮风险,当分值≤16分时,压力性损伤发生可能性相对较高,伤口小组根据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早期、有效的预防措施。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9-72岁,平均(51.2±2.1)岁;病程4-17个月,平均(10.2±1.9)个月。研究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9-71岁,平均(51.3±1.9)岁;病程4-18个月,平均(10.1±2.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疼痛程度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对比

入院第1天,两组组疼痛程度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研究组疼痛程度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对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对比

2.3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对比

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对比

3讨论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一般疼痛,癌症有关疼痛一旦发生就很难消失,无法有效控制的疼痛会使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或者睡眠不足等问题,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持续降低。疼痛会伴随着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出现,而且药物使用会给患者带来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引起患者情绪发生恶性变化,使得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而生活质量的下降又会造成负面情绪的增长,两者之间出现恶性循环。许多患者对癌症本身缺乏正确的认识,社会支持的不足会增加其心理压力,从而造成负性情绪不断发展,使得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体验不断放大,直接影响癌痛的治疗效果。难治性疼痛通常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患者对于阿片类药物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无法耐受,需要不断减少药物使用剂量,从而无法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阿片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耐受问题,患者为了取得最佳的镇痛效果需要尽量使用大剂量药物,虽然可以达到镇痛作用,但是会造成各种不良反应。有关研究指出,>1/5的患者因为无法耐受药物带来的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被迫减少药物使用剂量,造成镇痛效果不足,这也是引发难治性癌痛的重要因素。第二种是神经病理性癌痛,通常是患者受到癌症的侵袭或者在后期放化疗过程中造成的。有关研究表明,相较于伤害感受性疼痛来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疼痛程度更加剧烈,对正常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加明显,患者对于镇痛药物使用的需求也更加紧迫。所以,许多临床医务人员会将难治性癌痛理解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一理解不够准确,但是也体现出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病情的严重和治疗难度。近些年来,介入性治疗技术开始获得广泛应用,有关人员将其引入难治性癌痛的治疗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目前使用较多的治疗手段包括神经阻滞、鞘内输注、射频消融等技术。相较于静脉或者口服吗啡治疗癌痛,鞘内使用较小剂量吗啡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不但可以提高镇痛效果,还可以优化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难治性癌痛的最佳选择。

综上所述,在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中,相较于静脉注输吗啡,采用鞘内输注吗啡对于患者疼痛具有更加显著的改善效果,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是更加有效的镇痛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费勇,姚明,刘延青,等.癌痛个体化精准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19,99(17):1281-1285.

[2]覃旺军,王晓星,杨阳,等.北京市64家医院癌痛治疗相关药学服务质量水平分析[J].中国药房,2019,30(12):1717-1720.

[3]陈卓园园,韩兴平,鞠梅.癌症患者癌痛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现状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20,33(4):63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