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永康 321300)
【摘要】目的:分析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份-2022年10月份中在我院接受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按照用药剂量的不同分别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例数分别为30例。对照组中患者的用米非司酮药剂量则是每天给予25mg,研究组则是每天给予低剂量米非司酮10mg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疾病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与研究组相比疾病改善情况明显较低(70.83%>95.8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临床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病情,同时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极为有利。
【关键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子宫肌瘤;效果;生活质量
子宫肌瘤是临床中女性疾病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大多发生于30~50岁女性,但育龄期女性为高发期,目前临床中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还未明确,经研究显示其主要与遗传、性激素水平等有关,患者会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如白带增多、月经失调、尿频等,根据对临床患者观察其大多为良性,但是其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体积会不断增大,其恶变的概率较低占比为0.6%,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但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所以及时治疗很关键[1]。临床中常用药物治疗,其主要包括米非司酮、曲普瑞林、达那唑等,不同药物其治疗效果不同。本文则是分析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本院于2021年11月份-2022年10月份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病患一般资料: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05±2.09)岁;平均病程(24.58±3.29)月。对照组病患一般资料: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9.13±2.10)岁;平均病程(24.62±3.27)月。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本研究的60例病患均自愿参与本课题,患者及其家属清楚课题的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课题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本次研究治疗中对米非司酮的应用为高剂量,即每天应用25mg,对患者治疗14周。
对本次研究中的研究组患者米非司酮药物的应用为较低剂量,指导患者每天服用10mg,治疗14周即可。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对比。疾病改善评价标准:显著改善:在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相关激素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且临床症状消失;改善:经治疗后患者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达到或超过50%且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无改善:经治疗患者上述指标并未发生改善,同时临床症状并没有好转。疾病改善率=显著改善率+改善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计量资料应用均值标准差进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两组间的差异水平通过P值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疾病改善率情况分析
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与研究组相比疾病改善情况明显较低,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疾病改善率情况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显著改善 | 改善 | 无改善 | 疾病改善率 |
对照组 | 30 | 10(33.33) | 12(40.00) | 8(26.67) | 22(73.33) |
研究组 | 30 | 13(43.33) | 16(53.33) | 1(3.33) | 29(96.67) |
/ | / | / | / | 10.376 | |
P | / | / | / | / | <0.05 |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 例数 | 情绪功能 | 物质生活 | 躯体功能 | 社会职能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30 | 33.11±3.45 | 62.36±3.83 | 33.96±3.53 | 61.32±5.71 | 35.19±3.36 | 60.92±5.62 | 34.66±4.41 | 61.89±5.25 | |
研究组 | 30 | 34.03±4.66 | 70.08±5.58 | 32.58±3.42 | 72.04±6.35 | 34.25±3.48 | 69.26±5.22 | 33.89±4.12 | 70.65±5.39 | |
t | / | 0.822 | 7.934 | 0.348 | 5.915 | 0.875 | 8.286 | 0.175 | 4.508 | |
P | / | 0.414 | <0.001 | 0.728 | <0.001 | 0.385 | <0.001 | 0.862 | <0.001 | |
3讨论
子宫肌瘤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女性中,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其体积增大所致,尽管其恶化的概率较低,但为了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疗。有研究资料显示激素水平的上升会促使肿瘤体积明显增长,患者在绝经时其肿瘤会退化,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其孕激素,这样才能较好的抑制肿瘤的生长[2]。临床中对子宫肌瘤患者会根据其肿瘤部位、生长速度、体积大小等采用手术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可能会对机体造成较大的损伤,甚至会影响其机体功能,所以大多数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接受度较高。临床子宫肌瘤患者常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其是合成类固醇,具有孕激素及糖皮质激素拮抗作用,患者口服药物后其可以对肌瘤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增强机体血清中的孕激素,并且其还能降低患者子宫的血流量进而有效抑制肌瘤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药物的使用剂量临床中存在争议,其常用的药物剂量为10.0mg及25.0mg,有研究资料显示其对患者的治疗均有效果,而大剂量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更好,其作为抗黄体酮药物,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其可以通过对孕激素受体的竞争对黄体酮产生阻断进行抑制妊娠[3]。另外米非司酮还能促进宫颈成熟,且能对子宫颈起到软化及扩张的作用,其通过对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的维持能有效降低激流中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进而缩小其子宫肌瘤的体积。但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如呕吐、眩晕等,为避免对其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临床在治疗期间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4]。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与研究组相比疾病改善情况明显较低,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合本次研究分析,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较大剂量容易导致其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并且不利于子宫肌瘤体积的缩小,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而言,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药物进行治疗,不仅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极为有利,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不断推广并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栾奡.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7):137-139.
[2]吴敏.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2,28(6):125-127.
[3]韦美波,吕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J].医师在线,2022,12(10):36-38.
[4]代吉巴扎.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J].健康女性,2022(5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