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人民医院 陕西 汉中 7236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门诊护理期间采取护患沟通艺术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门诊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诊的8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划分为2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40例,即对照组所涉及的患儿采取门诊常规护理实施干预,观察组所涉及的患儿采取护患沟通艺术实施干预,对2组患儿门诊护理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展开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门诊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呈更低水平(P<0.05)。均在门诊行护理干预后,评估得出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本次开展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期间,能减少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护理满意度提升。
关键词:护患沟通艺术;小儿门诊护理;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
前言
儿科门诊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由于患儿人数较多,对疼痛的敏感度以及恐惧程度更高,加之患儿自身行为不受控制,提升了儿科门诊护理工作的开展难度[1]。开展护患沟通艺术能确保患儿及其家长对所听到的内容表示理解,避免信息失真,或因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所出现的条理模糊等现象,进而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此,本研究将探讨护患沟通艺术用于小儿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门诊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诊的8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划分为2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40例,即对照组所涉及的患儿采取门诊常规护理实施干预,该组抽取的患儿性别依次为:男21例、女19例,年龄抽取范围为2-12岁,平均(5.62±1.55) 岁;观察组所涉及的患儿采取护患沟通艺术实施干预,该组抽取的患儿性别依次为:男23例、女17例,年龄抽取范围为2-11岁,平均(5.34±1.22) 岁;两组基线资料均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实施干预: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后,对其病情发展和临床表现予以了解。对应性的展开常规辅助检查工作,引导患儿家属带领患儿规范就诊。
观察组开展护患沟通艺术实施干预:患儿及其家属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接待,时刻保持微笑,消除患儿及其家长的陌生感,提高信任度。依据患儿家属及患儿的病情描述,做出分析和引导。由于部分患儿年龄较小,无法准确的描述自身病情,护理人员需耐心倾听患儿家属的诉说,在沟通期间不能干扰患儿及其家属的主观表达。时刻保持耐心,以开放式交流的方式面对患儿及其家长。在开展护理干预对策时,护理人员需结合患儿的性格特点,展开针对性的干预举措。针对年龄较小的患儿,需以亲切的肢体动作接触,提高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以保证后续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若患儿年龄较大,护理人员则可多以语言表达的模式提高患儿勇气。告知护理工作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性,提高依从性。在整个护理环节通过询问以及引导,深入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并配合相对应的帮助。
1.3观察指标
(1)门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于门诊开展干预期间,就输液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药物热反应发生率予以比较。(2)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门诊自拟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均在两组开展护理干预后予以调查,由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操作熟练性、责任心、护理安全管理能力4个观察项打分,单项满分均记为100分,测得结果越接近满分,则表示患儿家长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测验资料均在SPSS22.0中录入,组间计量资料在表述时应用(),经t检验获取结果,组间计数资料在表述时应用(%),经卡方检验获取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门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门诊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呈更低水平(P<0.05)。由表1所示。
表1门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输液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 消化道反应 | 药物热反应 | 总不良率 |
观察组 | 40 | 0(0.00) | 0(0.00) | 2(5.00) | 0(0.00) | 2(5.00) |
对照组 | 40 | 3(7.50) | 2(5.00) | 2(5.00) | 1(2.50) | 8(20.00) |
χ² | - | - | - | - | - | 4.114 |
P | - | - | - | - | - | 0.043 |
2.2 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均在门诊行护理干预后,评估得出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本次开展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满意度更高(P<0.05)。由表2所示。
表2 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率 |
观察组 | 40 | 28(70.00) | 11(27.50) | 1(2.50) | 39(97.50) |
对照组 | 40 | 18(45.00) | 14(35.00) | 8(20.00) | 32(80.00) |
χ² | - | - | - | - | 6.136 |
P | - | - | - | - | 0.013 |
3讨论
儿科门诊是医院的重要服务窗口,随着近年来儿童患病率的不断提高,临床对儿科门诊的重视度有了增强[2]。小儿患病后是在家属的带领下前往医院就诊,若儿科门诊护理水平较低,会导致患儿及其家属现不良情绪,引发护患纠纷。由于儿科患病种类较为广泛,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护理人员需重视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尽量避免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等发生。采取护患沟通艺术,为患儿及其家长展开护理服务[3]。能更好的提供帮助,强化沟通效果。
在整个护理环节需耐心倾听,耐心展开健康教育,做到全方位的沟通,确保护理质量的同时,为患儿的康复提供安全保障,能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增进护患关系,使护理满意度提升。在上述研究中,为观察组开展护患沟通艺术实施干预后,该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该组患儿家长对同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更高,突出显示了护患沟通艺术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期间,能减少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护理满意度提升。
参考文献
[1]余宁宁,候志英,张凤英.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19):125-127.
[2]李华.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4):3437-3439.
[3]吴韦丽.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研究,2019,27(04):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