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伤口换药在ICU气管切开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改良伤口换药在ICU气管切开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尚银菊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      (621000)

【摘要】目的:在ICU气管切开术后伤口护理中,研究改良伤口换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68例ICU气管切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改良伤口换药)与对照组(34例,常规伤口护理),比较2组临床指标、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每日更换敷料次数/拔管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t值=9.506、9.318,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气管切开术患者实行改良伤口换药,能有效降低伤口感染发生率,减少每日更换敷料次数、拔管时间,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气管切开术;术后伤口护理;改良伤口换药;拔管时间;伤口感染发生率

气管切开术为ICU患者常见抢救手段,其通过对患者气管予以切开处理,针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理,确保患者气道通畅,助力患者呼吸质量显著提升[1]。但采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和外界环境接触面积较大,伤口渗液发生概率较大,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患者伤口感染,甚至引起相关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对患者自身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故需强化患者术后伤口护理干预,可确保伤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进一步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好转。基于此,研究以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ICU气管切开术患者68例为对象,分析改良伤口换药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ICU气管切开术患者共68例,收治时间(2021.11-2022.11),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男:女=18例:16例,年龄25-60岁,均值(41.31±1.20)岁。观察组34例,男:女=19例:15例,年龄26-59岁,均值(41.23±1.33)岁。对比2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所有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均知情,主动参与研究治疗工作,在《知情同意书》签名。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纳入标准:(1)均收治于我院ICU,且经治疗后好转可拔除气管套管者;(2)患者临床资料齐全;(3)无手术禁忌证者;(4)无全身性疾病者,如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者。

排除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缺失;(2)合并颈部损伤、免疫功能异常者;(3)合并心脏、肾脏、肝脏等器质性疾病者;(4)合并严重吸入性损伤、中毒、爆震伤者;(5)合并严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者;(6)病情严重,且未拔除气管套管已死亡者;(7)患者伴有其他急性疾病或恶性疾病;(8)手术禁忌证者;(9)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伤口护理。医护人员遵无菌操作准则,每日需2次换药,用碘伏棉球,消毒处理伤口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棉球将伤口擦拭干净,在其干燥后,用传统无菌纱布,以Y字形予以包扎,置于套管下,覆盖伤口,若敷料出现渗血、渗液等,且情况严重,要增加伤口护理频率。

观察组:改良伤口换药。用无黏胶泡沫敷料,每日1次,以患者切口为原点,针对伤口周围皮肤的消毒工作,以碘伏棉球为主,消毒2次,后用生理盐水仔细擦拭干净,在其干燥后,以无菌剪刀为主,将泡沫敷料剪成Y字形,放于套管下,覆盖伤口,伤口护理频率为1-2次/d;若敷料出现渗血、渗液等,需立即更换。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指标、伤口感染发生率。

(1)临床指标:每日更换敷料次数、拔管时间。

(2)伤口感染发生率:观察2组于术后出现伤口感染情况,伤口感染发生率=伤口感染发生数/34×100%。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4.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伤口感染发生率,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临床指标(每日更换敷料次数、拔管时间),以(±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t 检验。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2.1临床指标

每日更换敷料次数、拔管时间,2组对比,t值=9.506、9.318,观察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每日更换敷料次数、拔管时间对比(±s)

组别

每日更换敷料次数(次/d)

拔管时间(d)

观察组(n=34)

1.25±0.22

15.72±2.52

对照组(n=34)

3.77±1.53

22.33±3.28

t

9.506

9.318

P

<0.001

<0.001

2.2伤口感染发生率

伤口感染发生率,2组对比,观察组2.94%(1/34)<对照组23.53%(8/34),χ2值=6.275,(P=0.012<0.05),差异显著。

3.讨论

气管切开术指切开患者颈段气管,将金属气管套管放置其中,可助力患者呼吸情况得以改善,不仅如此,还能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残留的分泌物,促使患者呼吸更顺畅。但术后,患者气管伤口周围会存在明显的渗液问题,同时,随着分泌物的出现,患者创口会发生红肿、皮疹、感染等问题,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威胁其生命安全

[2]。此外,切开患者气管后,气管自身湿化功能将不复存在,其内部不够湿润,需在套管口盖上带有生理盐水的纱布,且保证纱布够湿润,但此法一定程度上也为细菌生成创造良好条件。故患者需开展伤口护理工作,才能提高伤口护理质量,避免伤口感染。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每日更换敷料次数/拔管时间/伤口感染发生率均较之对照组少/短/低,差异显著(P<0.05),说明对患者实行改良伤口换药,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泡沫敷料为无机聚合物,其主要成分包括聚氨基甲酸、聚氧乙烯二醇,其优势为内层亲水、外层疏水,针对伤口周围渗液起到快速吸收作用,大大降低伤口感染发生概率,助力患者护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并能够为患者伤口提供干燥环境,避免细菌繁殖,释放生长因子,有利于创面修复,同时还可减少患者气管拔管时间[3]。通过无黏胶泡沫敷料护理患者伤口,能够营造湿润环境,可预防敷料和创面粘连,缩减每日更换敷料次数,减轻患者更换敷料时的疼痛感,防止皮肤受损,保证皮肤完整性;加之泡沫敷料的外层并不具备吸收渗液的功能,故在患者自主咳嗽、护理人员吸痰喷雾期间,痰液以及其他液体不会接触伤口,促使伤口感染发生概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针对ICU气管切开术患者,本次研究采用改良伤口换药,这对于患者每日更换敷料次数、拔管时间均显著缩减有积极意义,可促使伤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故具有实践以及临床普及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紫宜, 苟菊香, 周倩,等. 基于桑代克学习理论的伤口换药培训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 21(20):265-266.

[2] 申艳玲, 李海水, 李显文. 量化评估在老年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管道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 37(24):366-367.

[3] 钟林, 姜建平, 闫广玲,等. 超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技术在ICU困难气管切开中的应用[J]. 中国乡村医药, 2021, 28(24):222-222.

作者简介:尚银菊19819月—)四川绵阳市,本科,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重症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