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二医院 江苏 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为达到提高骨科患者踝泵运动正确率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品管圈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44例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均为骨科所收治,采取盲抽方式将其分为两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与实施品管圈管理方法的观察组各72例患者,对两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踝泵运动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并发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骨科患者而言,品管圈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踝泵运动正确率的提升,最大程度的减少各并发症,促进其尽快康复。
关键词:品管圈;骨科患者;踝泵运动正确率;应用
引言:骨科患者因需长期卧床休整,在活动减少的情况下血液循环不畅且较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对此还应当辅助其完成相应的运动,踝泵运动作为最常用的关节活动方式,其正确率直接关系到实际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品管圈管理在骨科患者踝泵运动正确率提高中所起到的作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均为院内骨科收治的患者,时间在2021年5月~2022年4月区间,因本次实验采取对比方式,对此还需构建对照与观察组两个组别,同时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应保证每组患者的人数处于均等状态,并随机选出。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38.57±6.12)岁,观察组以上数据分别为43、29例(39.46±5.69)岁。所有患者均为不同部位的骨折,将其各项资料进行对比后相对较为均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治疗时所采取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主要是遵医嘱在饮食、用药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并辅助其完成视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其相符性与可行性。
观察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成立品管圈,为保证后续护理工作能够顺利且有序完成,还应当提前成立小组,纳入对象均为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主管护师为圈长负责监督指导以及工作安排,并命名为“踝泵圈”。②主题选定,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讨论本次活动的具体主题,最终确定为提高骨科患者踝泵运动正确率[1]。③现状把握,科室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高风险患者登记表以及踝泵运动执行情况检查表,查验内容包括患者对踝泵运动的认知、踝泵方法执行情况、护士评估是否到位、辅助工具应用合理性、护士指导情况、患者对相关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等方面,并将所查验的内容进行整合,发现在以上内容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如患者对踝泵运动的认知较为匮乏、踝泵运动方法不正确、责任护士评估不到位、辅助工作使用不合理,对此还需及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2]。④目标设定,采取合适措施最大程度的提升骨科患者踝泵运动的正确性。⑤对策实施,科室还应当以最新踝泵运动指南为依据,结合以往经验以及相关标准制作关节活动康复训练视频,并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且符合简易化特点。同时定期通过电视进行循环播放或进行床旁宣教;责任护士还需要做好患者踝泵运动实际情况的评估工作,并在旁进行正确指导,为患者讲解踝泵运动的重要性及目的,介绍辅助用具的实际操作方法,对于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认真且详细的回复,尽量将专业词汇转为简单易懂的语句,以便于患者理解,以此来提高其认知及配合度。在此期间科室还应当制定踝泵运动指导流程,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精确数据信息。包括屈伸运动与绕环运动步骤,辅助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建议为平躺与坐位后下肢处于伸展与放松状态,轻勾与下压脚尖,均保持3-5秒后放松为一组,建议每次不少于5分钟,每日6次左右最佳;环绕运动是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脚背进行绕环动作,确保幅度处于最大状态,以此来保证各肌肉均能得到有效运动。并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专业培训,从而规范其操作行为;其次观察患者病情情况,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疼痛护理措施,缓解其不适感;圈内成员还应当制作防止足下垂的工具,需进行精细测量,从而提高其相符性与可行性,使其能够达到有效预防足下垂、足内旋外旋以及足部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踝泵运动情况,并结合其实际表现评估其正确率。同时实时监测患者各症状表现及指标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展开处理,降低对患者的影响,并做好各并发症的记录与整合工作,为后期对比工作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计算机中的SPSS19.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数据检验时使用标准差(x±s)、%(百分比)完成,若后期结果中相关数据比较后若P<0.05,则证明数据相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在对两组骨科患者踝泵运动情况进行观察评估后可见,观察组正确率为8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对比后一定差异表现(P<0.05)。见表1。
表格1两组踝泵运动正确率比较(n/%),(x±s)
组别 | n | 正确人数 | 占比(%) |
对照组 | 72 | 51 | 70.83 |
观察组 | 72 | 64 | 88.89 |
X2 | 11.253 | ||
P值 | <0.05 |
2.2通过所记录的数据来看,两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低,总发生率分别为18.06%、5.56%,组间经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格2所示。
表格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x±s)
组别 | n | 关节僵硬 | 肌肉萎缩 | 足下垂 | 深静脉血栓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72 | 2 | 3 | 6 | 2 | 13(18.06) |
观察组 | 72 | 1 | 1 | 2 | 0 | 4(5.56) |
X2 | 4.186 | 6.559 | 10.347 | 9.075 | 12.386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骨科患者多有着治疗周期长的特点,较易出现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问题,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对此还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踝泵运动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来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从而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其包括踝关节的屈伸和环绕运动,对于卧床患者的功能恢复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其能够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度,切实提高治疗效果,为医院社会声誉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在此需注意的是,在行动能力受限后需长时间静卧,血液循环不畅,肌肉、肌腱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绕环动作会受限甚至出现痛感,对此可采取屈伸动作,在疼痛缓解后可以进行绕环动作。而且患者踝部术后或石膏固定时不宜进行踝泵练习。并且还需循序渐进展开,逐渐增加强度,并注意询问患者感受[5]。
综上所述,在对骨科患者进行踝泵原定时采取品管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其正确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欢,易娜.足踝部定量活动仪辅助踝泵运动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08):184-186.
[2]谌艳,吴俞萱,杨文艳.标准化视频在骨科大手术病人踝泵运动宣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26):3325-3327.
[3]陈敬芳,王晓燕,李旺.足踝部定量活动仪辅助踝泵运动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及股静脉血液回流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8,25(04):1-4.
[4]余子杭.踝泵运动配合足踝部定量活动仪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09):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