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

  ,张瑜 ,修翠萍通讯作者

(青岛市市立医院 山东省 青岛市266074)

【摘要】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5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以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n=25 采用基础护理)和观察组(n=25 采用循证护理),对比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直肠癌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循证护理可为患者提供相对于基础护理更具优质的护理内容,基于科学的护理内容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机体各项凝血酶指标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循证护理;直肠癌;术后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直肠癌作为目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病症,其位置于人体较深位置,手术难度相对较高,同时产生术后复发的可能性也更高,在同时受到并发症影响的情况下,患者的生存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1]。而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可基于长期的制动和血液高凝现象产生,同时在栓子脱漏的情况下还会加大肺栓塞的可能性,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症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以5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为对象,为探究循证护理在预防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5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以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详情见表1。资料于统计学软件SPSS中结果显示p0.05

表1 分组详情

组别

人数(例)

男/女

年龄(岁)

平均年龄(岁)

观察组

25

13/12

36~74

51.89±2.94

对照组

25

15/10

34~74

51.77±2.88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影像学诊断,符合直肠癌的病症治疗标准,且均实施同一直肠癌治疗手术;(2)患者无其他器质性功能障碍或传染性疾病;(3)签订研究调查表后进行实验统计。

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严重的感染性病症者;(2)肝肾功能疾病者;(3)血液系统疾病者;(4)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基础手术护理,患者于接受手术后由相关护理负责人开展护理措施,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控,严格进行创面的清洁护理,加强抗感染处理,规范患者的术后用药,尽早进行引流管的拔除和下床活动,保持膳食均衡。

1.3.2 观察组

采用循证护理:(1)制定循证方案:①根据患者患者病史治疗、术后需求以及临床护理需求,调查患者当前的身体素质,明确患者在护理中需解决的问题;②根据护理目标,查询相关网络文献治疗或护理案例,明确循证方案的有效性,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③依照调查结果制定科学的循证干预方案,并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数名科室主任和护理人员组成,护理期间严格执行循证干预调查,做好相应的统计调查。(2)实施循证干预措施:①护理评估和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以及并发症资料进行调查,明确处理对策后将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进行排除;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危险性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其对病症的了解;②术中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参与手术配合,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在不影响手术疗效的基础上缩短操作时间,术中加强出血处理,降低术后出血的风险;③早期肢体活动: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治疗多以截石位进行,可能对组织结构产生一定的损伤,继而对下肢血管造成压迫,最终影响患者下肢静脉血的回流。术后医护人员协助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治疗,平放四肢,各项操作需保持轻缓,并进行两腿的被动屈伸运动,完成后保持正常伸直;适当按摩下肢臀部、腓肠肌和肌肉丰富位置,针对下肢血液循环可产生一定的作用,以降低术后卧床休息时间,尽快进行下床活动,期间可穿戴弹力袜以降低对血管的压迫;④饮食护理: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即开始进行饮食管理,以流质食物逐渐过渡,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禁用产气食物,严格按照低糖、地质原则,术后多饮水,降低血液黏度,多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继而避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1.4 观察指标

(1)以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D-二聚体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差异。

(2)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结果及数据,数据表达方式为±s(%),检验方法采用t和x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

组别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

凝血酶时间(s)

D-二聚体(m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25)

13.36±1.43

33.36±3.43

10.36±1.23

18.71±1.85

0.19±0.04

0.34±0.24

对照组(n=25)

13.42±1.50

25.42±2.50

10.42±1.20

12.34±1.42

0.18±0.05

0.78±0.15

t

0.145

9.354

0.175

13.657

0.781

7.773

p

0.886

0.000

0.862

0.000

0.439

0.000

2.2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组别

发生人数

发生率

观察组(n=25)

0

0.00

对照组(n=25)

4

16.00

x2

0.438

0.438

p

0.037

0.037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目前临床发病率较高和相对严重的并发症类型,其原因可能在于患者术中麻醉引起的静脉扩张、肢体肌肉与麻痹、收缩能力降低,继而引起血流速度减缓形成血栓。另外,患者术后的长期制动卧床也会引起肌肉松弛程度加大,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2]

循证护理作为目前临床高度重视的护理方式之一,强调于客观、明确和最新的数据论证,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护理工作。通过转变既往传统护理观念,以更具长远的观念审查常规护理中的方式和理论,并以获得的证据为基础,落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相关报告治疗。通过寻找适合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以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3]

本文以5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为对象分析指出,针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式选择中,循证护理相对于基础护理措施更具有消息,可显著改善患者机体凝血功能指标,恢复患者的正常血流功能。继而对抑制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形成一定的作用。提示其使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预防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良好,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尚王明.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5A"护理在预防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2022,35(6):183-185.

[2]晏蓉,李素云,赵诗雨,等. 基于循证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J]. 护理学杂志,2021,36(10):57-61.

[3]彭双林,卢雪云,黄晓静. 循证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患者的效果观察及生存质量影响分析[J]. 当代医学,2021,27(9):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