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父亲的迷失、觉醒与复归——浅析《李尔王》中的葛罗斯特、李尔王形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两位父亲的迷失、觉醒与复归——浅析《李尔王》中的葛罗斯特、李尔王形象

蒙娜路莎

广西师范大学 541000

摘要:《李尔王》是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与《奥赛罗》《麦克白》《哈姆莱特》一起被并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世界戏剧文学宝库中的杰出作品。《李尔王》宏大复杂的结构、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都让读者拍案叫绝。其中,葛罗斯特和李尔的悲剧双线交织并行,他们同样都是父亲,同样因虚假的“爱”而迷失,也同样因为那份真正的爱而觉醒,实现人性的复归。

关键词:李尔王;迷失;觉醒;人性复归;父亲形象

一、高压父权之下的迷失:葛罗斯特

“《李尔王》意在描绘社会之黑暗,人生之残酷,莎翁把这幅图景浓缩进李尔王和大臣葛罗斯特两个家庭的悲剧之中。”虽说两人最后都走向悲剧性的结局,但相较于李尔王这条故事线的庞杂残酷,葛罗斯特父子之间的故事更令人深省。从葛罗斯特回答肯特对爱德蒙身份的疑惑时,我们可以就能判断出这一对父子的不同寻常——

葛罗斯特 他是在我手里长大的;我常常不好意思承认他,可是现在惯了,也就不以为意啦......我还有一个合法的儿子,年纪比他大一岁,然而我还是喜欢他......可是他的母亲是个迷人的东西,我们在制造他的时候,曾经有过一场销魂的游戏,这孽种我不能不承认他。(第一幕,第一场)

连承认爱德蒙这个儿子的存在,都是一件让葛罗斯特“不好意思”的事情,即使是“不得不”承认他,也只是因为“这畜生的母亲”是个“迷人的东西”。而对儿子的教育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埃德蒙阐述自己要报复这个家族的理由时得以充分体现:

爱德蒙 ......为什么他们要给我加上庶出、贱种、私生子的恶名?贱种,贱种;贱种?......好,合法的爱德伽,我一定要得到你的土地。(第一幕,第二场)

由此我们不难想象葛罗斯特对大儿子的偏心和对小儿子的“不以为意”,以及严重的嫡庶观念,是爱德蒙变成彻头彻尾的反面形象的原因之一。同时在看到爱德蒙伪造的信后,得知爱德伽想“背叛”自己的葛罗斯特先是不敢相信,接着则是歇斯底里式的爆发:“可恶的混蛋!不孝的、没有心肝的畜生!禽兽不如的东西!我要依法惩办他。可恶的混蛋!天地良心!我做父亲的从来没有亏待过他,他却这样对待我。”爱德蒙深知自己的父亲是个“轻信的父亲”,因此设下的陷阱也给葛罗斯特沉重一击——自己坚守的父权遭到如此挑战,甚至“愿意放弃我的地位和财产,把这一件事情调查明白”,这导致了葛罗斯特走向了迷途与深渊。

二、极端王权之下的迷失:李尔王

相比葛罗斯特,李尔王的迷失与盲目背后,有着更复杂、更深层的原因。因为李尔不仅是父亲,更是君王。在统治国家、任用人才这一方面,李尔一定有着过人之处,这从李尔下属大臣们的言语和表现中都可以看出:

肯特 被放逐的肯特啊,要是你顶着一身罪名,还依然能够尽你的忠心,那么总有一天,对你所爱戴的主人会大有用处的。(第一幕,第四场)

骑士 陛下,要是我说错了话,请您原谅我;可是当我觉得您受人欺侮的时候,责任所在,我不能闭口不言。(第一幕,第四场)

肯特忠心耿耿,甚至在被李尔王呵斥、放逐后仍坚定不移地回到“爱戴的主人”身边;卫士在李尔卸下王冠后仍然选择为他鸣不平;就连“傻瓜”弄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劝诫着李尔。李尔王在落魄时,身边人对他的爱戴、尊敬,足以让人感受到他尚在王位时的至高威严和励精图治。但这些也侧面体现出了李尔王的专制独裁。在手握王权的条件之下,李尔王习惯于听取顺从自己心意的阿谀奉承,反而不觉得是虚假的欺骗,这也是他将国土全分给大女儿和二女儿的原因——他要求所有人对他要有无条件的顺从,而他自己对女儿的爱又夹杂了太多的条件。他视小女儿考狄利娅为“眼中的珍宝”,但当她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却由爱生恨,甚至表示“像你这样不能在我面前曲意承欢,还不如当初没有生下你来的好”,李尔将王权的专断独裁带到了与女儿的亲情中,导致了他的迷失。

三、爱的觉醒与人性的复归

葛罗斯特和李尔的迷失,实际上也是整个时代弊病的掠影。《李尔王》体现出的“16世纪的贵族家庭是父系的、长子继承制的和父权制的。借由家庭表现出的父权制被看作万物的自然秩序。”。而除了儿女的爱之外,李尔王和葛罗斯特自身的力量也是其在迷失过后实现觉醒与复归的重要因素。

李尔 战栗吧,你尚未被人发觉、逍遥法外的罪人!......撕下你们包藏祸心的伪装,显露你们罪恶的原形,向这些可怕的天吏哀号乞命吧!(第三幕,第二场)

葛罗斯特 恶妇,你从我的腮上扯下这些胡子来,它们将要像活人一样控诉你的罪恶。(第三幕,第七场)

李尔王和葛罗斯特怒骂里甘和戈纳瑞是“恶妇”“没有心肝的女人”“尚未被人发觉、逍遥法外的罪人”。葛罗斯特的两只眼睛被挖掉、李尔王在暴雨夜的出走,其实也代表着他们从不堪一击的权力中走出来,觉醒过后,那个自己曾因迷失而厌恶、放逐的儿女,却成为了他们最后最坚实的依靠。

葛罗斯特 啊,我是个蠢材!那么爱德伽是冤枉的了。仁慈的神明啊,赦免我的错误,保佑他有福吧!(第三幕,第七场)

李尔 让我们到监牢里去。我们两人将要像笼中之鸟一般唱歌;当你求我为你祝福的时候,我要跪下来求你饶恕。(第五幕,第三场)

这两位父亲在愧对的儿女面前完成了沉痛的忏悔,也实现了觉醒。当葛罗斯特知道爱德伽所有的经历后,“他含着笑死了”,临死之前把自己所有的财富交给了身边的“疯子”。失去了荣耀、权威和尊严的李尔褪去了“王”的外衣,他见证和目睹了流浪者衣不蔽体、流离失所的境况,甚至加入他们、成为“一个可怜的、衰弱的、无力的、遭人贱视的老头子”。在暴风雨席卷荒野的夜晚,他的灵魂也第一次得到如此彻底的洗礼和解脱,迎来了人性的复归。

四、结语

正如原文中那句“Love's not love when it is mingled with regards that stand aloof from the entire point.(爱里面要是掺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对于葛罗斯特和李尔王两位父亲,曾经那些所谓的权力、财富和荣耀,像云雾一般掩盖了那些未曾触及的社会黑暗,遮挡了那些真正的闪着金光的爱。不破不立,立而后生,虽然失去了光明,虽然失去了生命,但葛罗斯特和李尔王都明白,他们已经用心感受到了人性的光亮。在迷失、觉醒和复归过后,那些爱,那些忠诚,那些勇敢,已是最动人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李尔王. [英]莎士比亚(W·Shakespeare) 著;朱生豪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蒋学清,许杰.《李尔王》悲剧的成因与现实意义[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99-102+107

[3]葛蓓莉亚·卡恩,王骁.《李尔王》中缺席的母亲.当代比较文学[J].2022(02):230-255

[4]蒋倩.论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愚人、疯癫者及其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06):77-81.

[5]胡雅坪.浅析《李尔王》两条线索中主要人物的异同[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S2):89-91.

夏田禾. 身份的越界——对《李尔王》中人物关系的伦理解读[D].厦门大学,2019.30-255

作者简介:蒙娜路莎(2003-),女,壮族,广西南宁,本科,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