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1
/ 2

媒体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毛君胜

镇雄县融媒体中心,云南镇雄657200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借助新闻媒介,以公开的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事件、国家公务员及一切社会成员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新闻舆论监督属于法律监督体系中的社会监督系统,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媒体舆论监督的背景

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深刻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职责使命、方针原则、实践要求、队伍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在传播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报刊、电视、微信、抖音、快手……各类传播媒介对社会生活进行广泛细致的、甚至无孔不入的报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即时的反应速度、广泛的传播范围使得新闻舆论监督在生活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法律监督方面发挥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

二、媒体舆论监督的现状

互联网时代,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随时爆料社会上的假、恶、丑问题形成话题,引发社会极大关注。《焦点访谈》《南方周末》等一批代表监督性媒体的出现,体现了媒体对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视,表现了新闻媒体监督权力得到行使。但受法律、公众、媒体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着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少数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新闻内容。做好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经营的物质基础,也是关键工作,但一些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存在与社会焦点相去甚远,为了利益夸大广告效果,赚取外快,忽视了对于时事类、权威媒体的报道内容,严重违背了读者的需求。同样,部分地方新闻媒体,由于经济效益受地方政府影响,运转资金由地方财政拨付。在这样的条件下,新闻媒体会选择忽视地方问题,敷衍态度,难以起到新闻媒体舆论监督。

二是新闻侵权事件频发。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报道,隐私侵权、名誉侵权、著作权侵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记者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表现为:有些记者追求实效性,随意发表报道内容;有的没有得到原作者同意,随意摘抄文章,背离原作者初衷。大量存在的侵权行为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声誉。

三是新闻媒体审判现象严重。新闻媒体审判是指新闻媒体跳出司法程序,主观对报道内容和对象做出道德审判的行为,使得舆论监督错位,法律观念缺失,严重破坏司法的独立公正。原因首先是由于自媒体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讨论社会事件,随着网络的开放和匿名,部分读者任意发泄自我感情。其次是贫富差距扩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有较严重的仇富仇官情绪,当出现“富二代”、“官二代”等字眼出现就立即冲上热搜。

四是群众期盼舆论监督与法治成熟度不同步。随着传播手段的多元发展,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自媒体迅速发展。在网络信息爆发式增长的大背景下,部分地区把舆论监督当作负面报道,记者采访受阻,采访权、报道权、监督权得不到保障。一些地方行政干预新闻舆论监督时有发生,涉及批评性报道和揭露性新闻,想尽办法阻挠,制约新闻舆论监督的良性发展。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有待加强,媒体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引起的官司居高不下,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给案件审判带来了障碍,影响着媒体履行监督职责的积极性。

三、媒体舆论监督的对策

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中发挥的功效,能够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民主程度。我国新闻媒体正处于转型期,传媒产业飞速发展。新闻舆论监督发展面临的困境,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新闻舆论监督才能迅速、健康发展。

首先,要提高采编人员的调查研究水平,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新闻从业人员要提升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学习法律知识,以诚实公平为原则,以社会责任感为己任,始终坚持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保持一致,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只有深入事件现场、市民生活、社区村庄,才能感同身受,写出的报道才更有力度与温度。在艰辛的报道一线,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到锻炼,对公平正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善于发现问题,准确作出判断,冷静作出分析,业务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步得到提升。

其次,严肃选择报道内容。媒体和读者客观地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报道和评论,不仅可以还原事实真相,还有助于极大推动社会民主化。但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能中,新闻媒体应该对报道内容进行严肃审核把关,切不可误导读者。媒体报道内容必须客观公正,阐述真相,避免引发混乱,防止干扰司法运行,做到合理的舆论监督。要密切报道政府工作和重点问题,利用自身具备的舆论监督作用,营造支持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的浓厚氛围。控制好舆论监督的尺度,分清与负面报道之间的差异。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报道的度,不可出现过度的局面。

第三是提高报道的价值。新闻媒体阅读报道的受众是公众,所以在司法层面上,要以民意代表的身份表达。作为新闻资料的一线人员,在撰写新闻媒体报道时要严格遵循职业规范,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学习法律,懂得法律,遵守法律。在行使舆论监督权时,新闻媒体必须准确定位报道,严肃认真撰写标题和内容,做到广度和深度到位,在吸引读者阅读的同时,引导大家的积极性和正能量。同时,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推进信息公开进程,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批评建议权、检举权、民主监督管理权等法定权利。

总而言之,新闻媒体一定要运用好舆论监督权力,把握更适度、更科学,在有利于人们理性表达、民情畅达,有利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有利于社会和谐、促进团结等方面下大功夫。真正使舆论监督成为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的利器,成为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有效提升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水平,发挥新闻媒体作为舆论监督主体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解放军报客户端.2019-12-09。

【2】杨飞.新闻媒体更应守好舆论监督底线——人民网.2014-01-19。

【3】王晓欣.浅析如何做好新闻舆论监督—《阳泉日报》2022-08-15

【4】毛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舆论支撑-——《学习时报》2023-05-08第5版

【5】龙彦希.地方民生新闻如何践行“四力”——葫芦岛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20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