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书与育人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错位与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1
/ 2

论教书与育人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错位与整合

 ,任彦民

甘肃省陇西县城关第一小学 748112

摘要:教书育人,是我们教育人的职责所在。众所周知,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如果二者割裂,自是孤掌难鸣,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才能更好的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二者关系错位的缘由和如何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实现有效整合提升成了摆在我面前亟待探究的最新课题!

一、教书与育人的现实关系

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好比知识和文化的关系,国学大师钱文忠教师教授说过:一个国家,没有文化软实力,是很难强大的。有知识没文化,有教育没教养是对社会中一些品行不正的高层次学科人才的真实写照。如轰动全国的北大学子弑母案,有“宇神”之称的学霸吴谢宇于2012年以福州一中高考状元的头衔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高智商的他令人细思极恐的作案手段,逻辑缜密的掩饰计划,留给我们教育人的除了心痛更多的应该是的反思。又如最近网络热议的北大包丽自杀事件,一个花季少女的逐渐消失让人扼腕,而有“北大刘昊然”之称的男朋友却是她终结生命的始作俑者。这些知识渊博的高学历人才对生命的漠视,轻易地残害别人生命的手段令人发指,事件让人心寒。当然,造成最终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复杂的,是长期积郁的一种宣泄,但深入思考下来,与教书与育人的错位不无关系。

二、教书与育人错位的成因分析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科成绩是评价学校、老师、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标准。在以学科成绩论英雄的大环境中,成绩差的学校愁生源,成绩差的老师抬不起头,成绩差的学生抬不起头,孩子成绩差家长也是病急乱投医,疯狂的报各种课外辅导班。无意中从班主任们的口中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学习差的同学感觉什么都差。当时感觉说的太片面太武断,但在教学一线,你就会感觉好像有几分道理,老师眼中的学困生,会影响到自己所带学科的优秀率合格率、均分,无形中放大了他们身上缺点,学困生感觉自己没有什么闪光点,人格上也开始自卑,学习态度上和自觉性上会越差,长此以往,恶性循环,越来越差!而优等生自然就“一俊遮百丑”,无形中放大了他们身上成绩优异的这一优点,他们有些人也仗着自己学习成绩好,傲慢无礼,但是老师们对他们却有了更多的宽容,无形中放纵了他们,放松了对他们人格的培养。

2、非教学性事务耗尽了老师的精力,使老师们疲于教书、无力育人。

老师们自然是渴望在相对单纯和自由的环境中,安心教书、静心育人,可总是被这样那样的表格弄得筋疲力尽,各级各层的会议弄得身心俱累。从而无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品质培养。一学期下来,表格填了一大堆、会议记录写了一大摞,还来不及写写关于学生培养的计划表,一学期已结束了。比如学生的学籍信息表,从一年级开始系统录入一次,一路走来,同样的信息被变换成各种格式填到一个又一个无关痛痒的表册中去,如此反复几番,着实让班主任们头疼不已。几经折腾,班主任哪有精力去观察学生的身心变化和成长的心理诉求。

3、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淡化,加剧了二者的分离。

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的全新界定,他把“传道”放在“授业”、“解惑”之前,突出了教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为重要。好多老师习惯了自我定位为教书匠,而忽略了自己育人的神圣使命。这无疑加剧了教书与育人的分离。用心教书、用爱育人,于是就变成了一句口号而已。

三、实现教育与育人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整合的策略

1、生命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长期渗透,唤醒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法国作家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一篇《一只蝙蝠的自述》中说道:为了不给人类带来灾难,蝙蝠们昼伏夜出卑微的活着,而人们仅仅为了满足味蕾的快感和新鲜感,将它煲成汤、熬成粥,最终酿成大祸,自食其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有意识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如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课题,适合渗透生命教育,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第二课课题是回收废电池,有这样一段话“你知道吗?一颗纽扣大小的废电池污染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设计这一课时如果我们不渗透环保教育和节水教育,岂不是白白辜负了编者的一片良苦用心?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是生物与环境,在这一单元引导孩子们了解动物的灭绝和物种的减少,孩子们很自然就会将保护自然、珍爱生命内化于心。借助一些典型案例,生动直观的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来唤醒孩子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热爱生命的理念从小扎根于他们的心灵深处。

2、评价机制的有效改革,彻底去除应试教育的影响。

评价机制是教育发展的导向,平时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和学科成绩的淡化对教书与育人的整合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差异性的合理存在,但现实是:这种合理的差异校长只允许别的学校存在、老师只允许别的班级存在、家长只允许别的孩子存在,所以统一标准的单一评价无形中伤害了很多教书技艺一般的老师,伤害了一些学习知识的能力较弱的孩子,让他们在各自的角色中感到自卑和抬不起头。所以,只有去掉分数的“紧箍咒”,老师们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去设计将育人理念结合到所教学科知识中来。只有去掉分数的“救命稻草”,孩子们才能有更多更真实的自信来发展自己的特长。只有去掉应试教育的影子,才能提升孩子们的核心素养,才能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从深层次上实现教书育人的辩证统一:教好书是为了育好人,育好人又有利于教好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合力,共同促进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3、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树立“授业解惑”先要“传道”之心。

教育的发展最终要靠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去实现,教育的改变要靠一线教师的行动去落实,只有老师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去除急功近利之心,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心存“授业解惑”先“传道”,安心教书,静心育人,将培育合格的中国梦的践行者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融合。当然,这将是一项需要长期付诸努力的伟大教育工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同心协力,努力去实现。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学校的国学经典诵读为平台,引导孩子们阅读其中的经典故事,借助故事讲解要义,让孩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不是一味的让孩子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是在反复的诵读中将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结合数学与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课题性质,不时地渗透生命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初步整合,以更加积极的热情投身到教书育人的事业当中去。